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死脉见-原文
此由少年七情六欲所损,
故致晚年真气虚衰,
死脉见于两手,
或十动一止,
或二十动一止,
皆不出三年而死。
又若屋漏、雀喙之类皆是死脉。
灸关元五百壮,
服延寿丹、保元丹六十日后,
死脉方隐,
此仙师不传之妙法也。
(雍正三年初冬,一董姓者,来求诊脉。)
其脉,
或二动一止,
或七动一止,
或十二动,
或十七动一止,
此心绝脉也。
仲冬水旺,
其何能生,
姑定参、 、茸、附、河车、脐带、桂心、枣仁等方与之。
服十剂,
脉之歇止参差,
不似前之有定数矣,
又十剂而歇止少矣,
又十剂六脉如常矣。
噫!
不可谓药之无功也,
且知治早,
虽不用丹艾,
亦有可生全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死脉见-译文
这是由于年轻时的七情六欲所伤害,因此导致晚年真气虚弱,死亡之脉出现在双手上,有的每十次脉搏跳动后就会停止一次,有的每二十次跳动后就会停止一次,都活不过三年就会死去。另外,像屋漏、雀啄之类的脉象也都是死脉。通过灸关元穴五百壮,服用延寿丹和保元丹六十天后,死脉才会隐去,这是仙师不传的妙法。
(雍正三年初冬,有一位姓董的人来寻求诊脉。他的脉象,有时是两次跳动后停止一次,有时是七次跳动后停止一次,有时是十二次跳动,有时是十七次跳动后停止一次,这是心绝的脉象。仲冬时节水气旺盛,他的生命怎么能维持,暂时给他定了参、茸、附子、河车、脐带、桂心、枣仁等方剂。服用十剂后,脉搏的间歇不再像之前那样有规律了,再服用十剂间歇次数减少,再服用十剂后六脉恢复正常。唉!不能说药没有功效,而且知道治疗要趁早,即使不用丹药艾草,也有可能挽救生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死脉见-注解
七情六欲: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感和欲望,古代认为这些情感和欲望过度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真气:指人体内的生命之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真气充足则身体健康,不足则会导致疾病。
死脉:在中医脉诊中,指那些表示生命危险、预后不良的脉象,如脉微欲绝、脉沉伏等。
十动一止:指脉搏跳动十次后停止一次,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脉象,表示气血虚弱。
二十动一止:与十动一止类似,表示脉搏跳动二十次后停止一次,同样是气血虚弱的表现。
关元: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有温肾壮阳、固本培元的作用。
五百壮:壮是古代针灸用语,指针灸时针刺的深度或次数,五百壮表示针灸关元穴五百次。
延寿丹、保元丹:古代方剂名,用于滋补强身、延年益寿。
河车:指鹿的胎盘,在中医中视为滋补强壮的药材。
脐带:指婴儿出生时连接母体和胎儿的带状器官,在中医中认为具有滋补强壮的功效。
桂心:指肉桂的心部,是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枣仁:指红枣的核,是中药材,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参、茸、附、河车、脐带、桂心、枣仁:这些都是中药材,分别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如人参大补元气,鹿茸壮阳益精,附子温补阳气等。
心绝脉:指脉搏跳动无规律,突然停止,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危险脉象,表示心脏功能衰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死脉见-评注
此由少年七情六欲所损,故致晚年真气虚衰,死脉见于两手,或十动一止,或二十动一止,皆不出三年而死。
此句揭示了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生命规律的观点。‘七情六欲’指的是人的情感和欲望,中医认为过度追求这些会导致身体真气的耗损,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真气虚衰则意味着生命的衰弱。‘死脉’是指脉象中不正常的脉象,如十动一止或二十动一止,这些脉象的出现预示着生命的危险,不出三年即死,这是对生命危机的严重警告。
又若屋漏、雀喙之类皆是死脉。
这里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不正常的脉象比作‘屋漏’和‘雀喙’,形象地说明了这些脉象的严重性。‘屋漏’比喻脉象不连续,‘雀喙’比喻脉象细弱如雀鸟的喙,都是不吉利的征兆。
灸关元五百壮,服延寿丹、保元丹六十日后,死脉方隐,此仙师不传之妙法也。
此句描述了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灸关元穴和服用延寿丹、保元丹来治疗死脉。‘关元’是中医穴位,位于腹部,具有培元固本的作用。‘延寿丹’和‘保元丹’是中药方剂,具有补益真气、延年益寿的功效。‘五百壮’和‘六十日’表明了治疗的时间和强度,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是仙师不传之秘,强调了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雍正三年初冬,一董姓者,来求诊脉。
这句话记录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说明了这段古文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境。‘雍正三年’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年号,‘初冬’表明了季节,‘董姓者’则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这些细节使得古文具有了历史感和真实感。
其脉,或二动一止,或七动一止,或十二动,或十七动一止,此心绝脉也。
这里详细描述了董姓者的脉象,‘或二动一止’等描述了脉象的不规律和异常,‘心绝脉’则是对这种脉象的定性,意味着心脏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仲冬水旺,其何能生,姑定参、茸、附、河车、脐带、桂心、枣仁等方与之。
这句话中,‘仲冬水旺’是指冬季中,根据五行理论,水旺之时,‘其何能生’则是在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生命能否得以延续。接下来的‘参、茸、附、河车、脐带、桂心、枣仁’等药材,都是中医中常用的补益药物,这里表明了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了相应的药方。
服十剂,脉之歇止参差,不似前之有定数矣,又十剂而歇止少矣,又十剂六脉如常矣。
这句话描述了董姓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服十剂’表明了治疗的过程,‘脉之歇止参差’说明脉象开始有了改善,‘又十剂而歇止少矣’进一步说明病情的好转,‘又十剂六脉如常’则表示病情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对治疗效果的肯定。
噫!不可谓药之无功也,且知治早,虽不用丹艾,亦有可生全者。
这句话表达了医生对治疗效果的感慨,‘噫’是感叹词,表示惊讶和赞叹。‘不可谓药之无功也’肯定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且知治早’则是对及时治疗的肯定,‘虽不用丹艾,亦有可生全者’则是对生命奇迹的感叹,表明即使不使用极端的治疗方法,也有可能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