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心痛-原文
皆由郁火停痰而作,
饮食生冷填于阳明、太阴分野,亦能作病,
宜全真丹。
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汤不愈,灸中脘七十壮。
若脾心痛发而欲死,六脉尚有者,急灸左命关五十壮而苏,内服来复丹,荜澄茄散。
若时痛时止,吐清水者,乃蛔攻心包络也,服安虫散。
若卒心痛,六脉沉微,汗出不止,爪甲青,足冷过膝,乃真心痛也,不治。
(心为一身之主宰,一毫不可犯,处正无偏,岂宜受病。)
凡痛非心痛,乃心之包络痛与脾痛、胃痛、膈痛耳。
审其所因、所客,或气、或痰,虽有九种之分,虚实之异、大概虚者为多,属实者间亦有之,
审察而治,庶无差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心痛-译文
这些病症都是因为郁火停滞和痰液造成的,饮食中如果生冷的食物进入了阳明和太阴的部位,也能引起疾病,应该使用全真丹来治疗。
如果胃部非常寒冷,使用全真丹或者姜附汤都没有效果,可以灸中脘穴七十壮。
如果脾心痛发作到几乎要死的状态,但六脉仍然跳动的话,可以紧急灸左命关穴五十壮来缓解,然后内服来复丹和荜澄茄散。
如果疼痛时有时无,并且吐出清水,这是蛔虫攻击心包络的表现,可以服用安虫散。
如果突然心痛,六脉沉微,出汗不止,指甲发青,脚部冰冷到膝盖以上,这就是真心痛,无法治疗。(心是一身的主宰,一丝一毫都不能受到侵犯,处于正中不偏不倚,怎么可能会生病。所有的疼痛如果不是心痛,那么就是心包络痛、脾痛、胃痛或者膈痛。要审查疼痛的原因和所在的位置,或者是气、或者是痰,虽然有九种不同的分类,虚实之别,但大体上虚证比较多,实证也有,仔细审查后进行治疗,才可能没有差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心痛-注解
郁火:郁火,中医术语,指体内气机郁结而生成的内热,通常与情绪不畅、情志抑郁有关。
停痰:停痰,指痰液停滞在体内,可能是由于湿邪内阻、气血不畅等原因造成的。
阳明、太阴分野:阳明和太阴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两个经络系统,分野指的是它们所覆盖的区域,这里指饮食生冷可能影响这两个经络。
全真丹:全真丹,中医方剂,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
姜附汤:姜附汤,中医方剂,由干姜和附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中脘:中脘,中医穴位,位于腹部正中线上,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
命关:命关,中医穴位,位于手腕内侧,具有调和气血、回阳救逆的作用。
来复丹:来复丹,中医方剂,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荜澄茄散:荜澄茄散,中医方剂,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
蛔攻心包络:蛔攻心包络,中医术语,指蛔虫侵入心包络引起的病症。
安虫散:安虫散,中医方剂,具有驱虫、止痛的作用。
真心痛:真心痛,中医术语,指心脏本身的疼痛,是心脏病的一种表现。
心之包络:心之包络,中医术语,指心脏外面包裹的一层薄膜,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
审其所因、所客:审其所因、所客,中医诊断方法,指分析疼痛的原因和疼痛所在的位置。
气、或痰:气、或痰,中医术语,指引起疼痛的病因,气指气机不畅,痰指痰液停滞。
九种之分:九种之分,指中医对疼痛病因的分类,包括气滞、血瘀、寒凝、湿阻等九种。
虚实之异:虚实之异,中医术语,指病情的虚实不同,实指实证,虚指虚证。
庶无差错:庶无差错,指尽量减少诊断和治疗中的错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心痛-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典籍,涉及中医诊断和治疗心病的理论。首先,文中提到‘郁火停痰而作’,这里的‘郁火’指的是体内郁积的火气,‘停痰’则是指痰液停滞。中医认为,这两种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饮食生冷填于阳明、太阴分野,亦能作病’说明饮食不当,如食用生冷食物,可能导致阳明和太阴两个脏腑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疾病。阳明和太阴是中医脏腑学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对应人体的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
‘宜全真丹’中的‘全真丹’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上述提到的疾病。这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汤不愈,灸中脘七十壮’表明,如果病人胃口寒冷,即使使用全真丹或姜附汤等药物治疗无效,可以尝试艾灸中脘穴,每次七十壮,以温中散寒。
‘若脾心痛发而欲死,六脉尚有者,急灸左命关五十壮而苏’描述了一种紧急情况,即脾心痛发作,六脉尚存的情况下,应立即艾灸左命关穴,每次五十壮,以急救。
‘内服来复丹,荜澄茄散’和‘服安虫散’是针对不同病情开具的药物处方,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特点。
‘若卒心痛,六脉沉微,汗出不止,爪甲青,足冷过膝,乃真心痛也,不治’这句话强调了真心痛的严重性,指出真心痛病情危急,治疗难度大,有时甚至无法治愈。
‘心为一身之主宰,一毫不可犯,处正无偏,岂宜受病’表明心在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体的主宰,因此不应受到疾病的侵害。
‘凡痛非心痛,乃心之包络痛与脾痛、胃痛、膈痛耳’指出,并非所有疼痛都是心痛,可能是心包络痛、脾痛、胃痛或膈痛等。
‘审其所因、所客,或气、或痰,虽有九种之分,虚实之异、大概虚者为多,属实者间亦有之,审察而治,庶无差错’总结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强调要根据病因、病位、病性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以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