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少阴见证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少阴见证-原文

少阴君火内属于肾,其脉弦大,

外证肢节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

耳聋、口干、多痰唾,身生赤黑靥,

时发噫气,身重如山,烦躁不止。

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姜附汤,

过十日汗出而愈。

若作阳证,误服凉药,以致发昏谵语,

循衣摸床,吐血脉细,乃真气虚,肾水欲涸也。

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肾水,此误也。

真气既虚,反用凉药,以攻其里,是促其死也。

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无虞。

(少阴本热标寒而又中见太阳,

本热之证,固不易治,况标阴为病,

千头万绪,变态百出,令人接应不暇。

然只在初时体察真切,用灸用温,

亦非难事。

良由初着一错,贻误到底,害人不少。

至若无本热,而又无中见之太阳,

一派阴寒,必死无疑。

或速灸关元,重投丹附,

亦在于觉之早,庶望其生。

少阴误治而变诸败逆证,诚为费手。

先生之论,专属形脏,故尚温补;

仲景之论,惟言气化,故主承制。

然论中用温者多,下者不过数条而已,

况标本气化,今古难明,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

倘于急下证而误温,杀人反掌;

急温证而误下,冤沉海底。

嗟!嗟!医之为道诚难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少阴见证-译文

少阴君火(指肾中的火气)内属于肾,它的脉象是弦大,外部的症状是肢体关节不疼痛,不呻吟,只是喜欢睡觉,脚趾发冷,耳朵聋,口干,痰多,身上出现赤色或黑色的斑点,时常打嗝,身体沉重得像山一样,烦躁不安。

紧急用艾灸关元穴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和姜附汤,过了十天出汗后病就好了。如果当作阳证来治疗,错误地服用了凉药,结果导致头昏说胡话,摸着衣服和床铺,吐出的血液颜色淡,这是因为真气虚弱,肾水将要枯竭。

仲景(张仲景)却反说:赶快泻下,以挽救肾水,这是错误的。真气既然已经虚弱,反而使用凉药,来攻击体内,这会加速死亡。紧急用艾灸关元穴三百壮,可以保证没有危险。

少阴病本来是热症,标症却是寒症,又夹杂了太阳病的症状,本热之证治疗本来就困难,何况标阴为病,症状千变万化,让人应付不过来。但是只要在最初的时候观察得真切,用艾灸和温法来治疗,也不是难事。

正是因为一开始就犯了错误,才会一直误诊,害人不浅。如果既没有本热,又没有太阳病的症状,全部是阴寒之症,必死无疑。或者快速艾灸关元,大量使用丹附(丹药和附子),也在于及早发现,希望还有生机。

少阴病误治后变成各种败逆之症,确实很难处理。先生的论述专门针对形脏,所以主张温补;仲景的论述只涉及气化,所以主张承制。

然而论述中用温法的地方很多,用泻法的地方不过几条而已,何况标本气化的道理,古今都难以明了,不是精通仲景之法的人不能做到。如果对急下证误用温法,杀人就像翻手一样容易;对急温证误用下法,冤屈就像沉入海底一样深。

唉!唉!医学之道确实很难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少阴见证-注解

少阴君火:少阴君火,中医术语,指位于人体少阴经的君火,与肾水相配合,主温煦和生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火源。

内属于肾:内属于肾,指少阴君火的功能与肾脏密切相关,肾脏在中医理论中是生命之源,内藏精气。

脉弦大:脉弦大,中医术语,指脉搏的跳动感觉如琴弦般紧张有力。

外证肢节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耳聋、口干、多痰唾,身生赤黑靥,时发噫气,身重如山,烦躁不止:这些症状是少阴君火不足的表现,包括身体外部的不适和内部的热感。

关元:关元,中医穴位,位于腹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温补作用。

三百壮:壮,中医术语,指艾灸时烧艾的次数。

保元丹、姜附汤:保元丹、姜附汤,中药方剂,具有温补作用,用于治疗虚寒证。

发昏谵语,循衣摸床,吐血脉细,乃真气虚,肾水欲涸也:这些症状表明患者真气虚弱,肾水即将枯竭。

仲景:仲景,指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有深远影响。

急下之,以救肾水:急下之,中医术语,指用泻下法治疗;以救肾水,指治疗肾水不足。

温补:温补,中医术语,指用温热的药物来补益身体。

气化:气化,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的运动和变化。

急下证而误温,杀人反掌;急温证而误下,冤沉海底:这是对医者误诊误治的严重后果的比喻,强调医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医之为道诚难矣:这句话表达了医学之道的复杂性和治疗疾病的艰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少阴见证-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中医经典著作,描述了少阴君火内属于肾的病理表现及治疗原则。首先,‘少阴君火内属于肾’这句话揭示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即少阴君火为肾所主,内属于肾,说明疾病与肾脏功能失调有关。

‘其脉弦大’描述了患者脉象的特点,弦脉多见于肝胆病,大脉则提示气血充盛,但结合后面的症状,说明这里弦大脉可能为病理表现,反映了肾脏阴阳失衡。

‘外证肢节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等描述了患者的外在症状,表明患者虽无明显的疼痛,但身体虚弱,阳气不足,表现为睡眠过多,手脚冰凉。

‘耳聋、口干、多痰唾,身生赤黑靥’等进一步说明了患者脏腑功能失调,如肾水不足,导致耳聋、口干、痰多,以及皮肤出现赤黑斑点,这些都是肾水亏虚的表现。

‘时发噫气,身重如山,烦躁不止’则反映了患者情绪不稳定,身体沉重,烦躁不安,这是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全身的表现。

‘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姜附汤’是治疗建议,强调了温补的治疗原则。关元穴为养生要穴,灸之可温肾壮阳;保元丹、姜附汤均为温补之剂,可温中散寒,补益肾阳。

‘过十日汗出而愈’说明了治疗的效果,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阳气得复,汗出而愈。

‘若作阳证,误服凉药,以致发昏谵语,循衣摸床,吐血脉细,乃真气虚,肾水欲涸也’则警示了误治的严重后果,误用凉药会导致肾水更虚,真气更衰。

‘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肾水,此误也’指出了张仲景的误治之处,仲景主张急下以救肾水,实则加重了肾水的亏损。

‘真气既虚,反用凉药,以攻其里,是促其死也’进一步强调了误治的危害,凉药会进一步损伤真气,加速死亡。

‘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无虞’再次强调了正确的治疗方法,即温补以救肾水。

‘少阴本热标寒而又中见太阳’这句话综合了少阴病的病机特点,即本热标寒,同时有太阳病的症状,治疗难度较大。

‘本热之证,固不易治,况标阴为病,千头万绪,变态百出,令人接应不暇’说明了少阴病的复杂性,治疗需要细致入微。

‘然只在初时体察真切,用灸用温,亦非难事’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只要诊断准确,治疗并不困难。

‘良由初着一错,贻误到底,害人不少’警示了诊断错误对患者的危害,一旦开始错误的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至若无本热,而又无中见之太阳,一派阴寒,必死无疑’说明了少阴病若治疗不当,会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或速灸关元,重投丹附,亦在于觉之早,庶望其生’再次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

‘少阴误治而变诸败逆证,诚为费手’说明了少阴病误治的严重性,治疗需要谨慎。

‘先生之论,专属形脏,故尚温补;仲景之论,惟言气化,故主承制’比较了两位医学大家的治疗思想,均强调了温补和调理气机的重要性。

‘然论中用温者多,下者不过数条而已,况标本气化,今古难明,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说明了治疗需要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某一方法。

‘倘于急下证而误温,杀人反掌;急温证而误下,冤沉海底’再次强调了治疗不当的严重后果。

‘嗟!嗟!医之为道诚难矣’表达了作者对医学复杂性的感慨,以及对医者责任感的强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少阴见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9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