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内伤-原文
由饮食失节,损其脾气,
轻则头晕发热,四肢无力,不思饮食,脉沉而紧,服来复、全真及平胃散;
重者六脉浮紧,头痛发热,吐逆、心下痞,服荜澄茄散,来复、全真而愈。
若被庸医转下凉药,重损脾气,变生他病,成虚劳臌胀泄泻等证,
急灸中脘五十壮,关元百壮,可保全生,若服凉药速死。
(内伤之证,饮食其一端也,又有劳倦郁怒,忧悲思虑,喜乐惊恐,恶怒奇愁,
皆由七情不以次入,直伤五脏,更有由房室跌扑而成内伤者,
临证之工,不可不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内伤-译文
因为饮食不节制,损害了脾胃的功能,轻微的症状包括头晕、发热、四肢无力、不想吃东西,脉搏沉而紧,可以服用来复丹、全真丹和平胃散来治疗;严重的症状是六脉浮紧,头痛发热,呕吐、心下有痞块,可以服用荜澄茄散、来复丹和全真丹来治愈。如果被庸医错误地使用寒凉药物,会严重损害脾气,导致其他疾病,如虚劳、臌胀、泄泻等,这时应该紧急灸中脘穴五十壮,关元穴一百壮,这样可以保住生命,如果继续服用寒凉药物,会很快死亡。
内伤的病症,饮食不节是其中一种,还有劳累、忧郁、愤怒,以及忧愁、悲伤、思虑,快乐、惊恐,以及恶怒、奇愁等情绪,都是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没有按照正常的顺序出现,直接伤害了五脏,还有因为房事过度、跌打损伤等原因造成的内伤,医生在诊断时必须注意这些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内伤-注解
饮食失节:指饮食没有规律,或者饮食过量、过少,或者饮食不洁等不良饮食习惯。
损其脾气:指损害了脾胃的功能,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
头晕发热:指头部感到眩晕,并伴有发热的症状。
四肢无力:指四肢感觉无力,运动能力下降。
不思饮食:指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
脉沉而紧:指中医脉象中的脉象,沉脉表示病邪在里,紧脉表示脉道紧张,可能是寒邪所致。
来复、全真:可能是指古代的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具体内容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历史资料来确定。
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脉浮紧:指中医脉象中的脉象,六脉浮紧表示外感风寒,邪气在表。
头痛发热:指头部感到疼痛,并伴有发热的症状。
吐逆:指恶心呕吐的症状。
心下痞:指心下(即胸部下方)有痞塞不舒的感觉。
荜澄茄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腹痛等症状。
急灸:指紧急情况下使用艾灸的方法,以温经散寒、回阳救逆。
中脘: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腹部正中,距离肚脐上4寸,具有调和脾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关元: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腹部正中,距离肚脐下3寸,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的作用。
壮:是艾灸的计量单位,指艾灸时烧灼的次数。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中医认为七情过度会影响身体健康。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是中医理论中的五个主要脏器,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房室:指性生活。
跌扑:指跌倒或碰撞。
内伤:指由内部原因导致的伤害,如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
临证之工:指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的技巧和经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内伤-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典籍,主要讨论了饮食失节对脾气的损害及其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句‘由饮食失节,损其脾气’点明了问题的根源,即饮食不当会导致脾气受损。‘饮食失节’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饮食无规律、饮食过量或饮食不当等情况。
‘轻则头晕发热,四肢无力,不思饮食,脉沉而紧’描述了轻症的表现,头晕、发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都是脾气虚弱的表现,脉象沉而紧则反映了气机不畅。
‘服来复、全真及平胃散’是针对轻症的治疗方法,来复、全真和平胃散均为中医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
‘重者六脉浮紧,头痛发热,吐逆、心下痞’描述了重症的表现,六脉浮紧表明了病情加重,头痛、发热、呕吐、心下痞满等症状更加明显。
‘服荜澄茄散,来复、全真而愈’则是重症的治疗方法,荜澄茄散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与来复、全真方剂一同使用,可以达到治愈重症的效果。
‘若被庸医转下凉药,重损脾气,变生他病,成虚劳臌胀泄泻等证’警示了错误的治疗方法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庸医使用凉药反而会加重脾虚,引发其他疾病。
‘急灸中脘五十壮,关元百壮,可保全生,若服凉药速死’提出了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治疗方法,即使用艾灸来温补脾气,以保全生命。同时强调了服用凉药的严重后果。
‘内伤之证,饮食其一端也’进一步指出饮食失节只是内伤证候的一个方面,其他如劳倦、郁怒、忧悲、思虑、喜乐、惊恐、恶怒、奇愁等七情过度也会导致内伤。
‘直伤五脏’强调了七情过度对五脏的损害,中医认为情志内伤可以导致五脏功能失调。
‘更有由房室跌扑而成内伤者’说明了内伤的原因还包括房室过度和跌扑损伤等。
‘临证之工,不可不察’是总结性的语句,强调了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内伤证候时必须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