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中暑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中暑-原文

凡此病脉大而缓,其候饮食不减,起居如常,但时发烦热,渴饮无度,此暑证也,易治,知母散一服便愈。

若烦热困倦不食者,暑气伤胃也,服温中汤药即愈。

若服香薷、六一寒凉等剂,冰损胃气,多致变疟痢泄泻诸证,慎之。

若暑气客于心包络之经,令人谵言烦渴,欲饮冷水,小便秘涩,大便下赤水,当服阿胶丸、当归芍药汤而愈。

若暑月饮食冷物,寒邪入客胃中,致腹中作痛,宜金液、草神、全真、来复等丹连二服便愈。

若以凉药下之,变为中满脾泄。

若元气虚,早间行路,冷气入腹,令人心肚作痛,宜服金液丹或来复丹。

凡暑月人多食冷物,若常服金液、全真、来复、保元等丹,自然脾胃调和,饮食不伤,但少壮人须五日一次,恐热上攻眼目也。

(中暑之证,原只寻常,苟渴饮无度,知母散可一服;若困倦不食,盒饭温中;设暑客于心包络,谵烦饮冷,溺涩便赤,清心凉血,皆一剂可愈者。

若今之医家,将一切内伤虚寒之证,亦认为暑,恣用寒凉,朝夕靡已,及变阴深冷脱,犹云暑邪内攻,病势深重,难挽回矣。

间遇明眼高手,投以参附,犹且从中阻挠。

洎投之有效,辄 颜支饰∶我原欲转手,不谓渠意亦同。

投之不效,谗言蜂起,一肩卸却,罪归参附。

病家本不识病情,未免随之怨怅,嗟!

嗟!此种医人,天良尽丧,予具热肠,常遭此辈谤累,因书此以志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中暑-译文

所有的这些病症,脉象大而缓,患者饮食没有减少,生活起居也和平时一样,只是时常感到烦躁和发热,口渴得喝很多水,这是暑热证的病状,容易治疗,服用知母散一剂就能痊愈。

如果感到烦躁、困倦、不想吃东西,那是暑气伤害了胃,服用温中汤药就能好。如果服用了香薷、六一寒凉等药剂,会损伤胃气,容易导致疟疾、痢疾、泄泻等症状,要小心。

如果暑气侵入了心包络的经络,会让人说胡话、口渴想喝冷水,小便涩痛,大便出现红色水样物,应该服用阿胶丸和当归芍药汤来治疗。

如果在夏天吃了冷食,寒邪进入胃中,导致腹部疼痛,应该服用金液、草神、全真、来复等丹药,连服两次就能痊愈。如果用凉药治疗,会变成中满脾泄。

如果元气虚弱,早上走路时,冷气进入腹部,会让人心口和肚子疼痛,应该服用金液丹或来复丹。

夏天很多人吃冷食,如果经常服用金液、全真、来复、保元等丹药,自然能调和脾胃,饮食不会伤害身体,但年轻人需要每隔五天服用一次,以防热气上升伤害眼睛。

中暑的病状原本只是普通,如果口渴得喝很多水,知母散一剂就能治好;如果困倦不想吃东西,可以用盒饭温中;如果暑气侵入了心包络,说胡话、口渴想喝冷水,小便涩痛,大便红色,清心凉血,一剂药就能治好。

现在的医生,把所有内伤虚寒的病证也认为是中暑,随意使用寒凉药物,早晚不停,等到病情恶化,深寒脱脱,还说是暑邪内侵,病势严重,难以挽回。偶尔遇到有经验的医生,用参附等药,还会从中阻挠。等到用药有效,就假装谦虚地说:我本来想转手给别人的,没想到他的想法也和我一样。如果用药无效,就会有人诽谤,把责任推给参附。

病人本身不了解病情,难免跟着抱怨,唉!

唉!这样的医生,良心都丢了,我有一颗热情的心,经常遭受这类人的诽谤,因此写下这些来抒发我的感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中暑-注解

病脉:指疾病过程中的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大而缓:形容脉象宏大而缓和,可能表示身体气血不足。

暑证:中医术语,指因夏季高温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等。

知母散:中药方剂,具有清热、生津、润燥的功效。

香薷:中药名,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的功效。

六一寒凉:中药方剂,由六味地黄丸和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疟:中医术语,指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痢:中医术语,指痢疾,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泄泻:中医术语,指腹泻。

心包络:中医术语,指心脏周围的保护层,也指心脏的功能。

谵言:中医术语,指言语不清、语无伦次。

阿胶丸:中药方剂,具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的功效。

当归芍药汤:中药方剂,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金液丹: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草神: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全真: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来复丹: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中满脾泄:中医术语,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

元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力量。

参附:中药名,指人参和附子,具有补气固脱、回阳救逆的功效。

颜支饰:指掩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用言语来粉饰。

谗言:指诽谤他人的言语,恶意中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中暑-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古代医学文献,详细描述了暑证的多种表现及其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凡此病脉大而缓,其候饮食不减,起居如常,但时发烦热,渴饮无度,此暑证也,易治,知母散一服便愈。

此句首先描述了暑证的脉象特点,即脉大而缓,同时指出患者饮食起居如常,但会出现烦热和渴饮无度等症状。暑证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治疗相对简单,使用知母散一剂即可痊愈。

若烦热困倦不食者,暑气伤胃也,服温中汤药即愈。

此句进一步说明暑证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患者出现烦热困倦不食的情况。此时,应服用温中汤药来治疗。

若服香薷、六一寒凉等剂,冰损胃气,多致变疟痢泄泻诸证,慎之。

这里提醒,使用香薷、六一寒凉等寒凉药物可能会损伤胃气,导致疟疾、痢疾、泄泻等病症,因此应谨慎使用。

若暑气客于心包络之经,令人谵言烦渴,欲饮冷水,小便秘涩,大便下赤水,当服阿胶丸、当归芍药汤而愈。

此句描述了暑气侵袭心包络,导致患者出现谵言、烦渴、欲饮冷水、小便秘涩、大便下赤水等症状。此时,应服用阿胶丸和当归芍药汤来治疗。

若暑月饮食冷物,寒邪入客胃中,致腹中作痛,宜金液、草神、全真、来复等丹连二服便愈。

此句指出,在夏季饮食冷物可能导致寒邪入侵胃中,引起腹痛。此时,应服用金液、草神、全真、来复等丹剂来治疗。

若以凉药下之,变为中满脾泄。

这里提醒,使用凉药下泻可能会导致中满脾泄,即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若元气虚,早间行路,冷气入腹,令人心肚作痛,宜服金液丹或来复丹。

此句描述了元气虚弱者,在早晨行走时,冷气入腹导致心肚疼痛的情况。此时,应服用金液丹或来复丹来治疗。

凡暑月人多食冷物,若常服金液、全真、来复、保元等丹,自然脾胃调和,饮食不伤,但少壮人须五日一次,恐热上攻眼目也。

此句指出,在夏季,人们多食冷物,如果经常服用金液、全真、来复、保元等丹剂,可以调和脾胃,不伤饮食。但对于年轻人,应每隔五天服用一次,以防热气上攻眼目。

中暑之证,原只寻常,苟渴饮无度,知母散可一服;若困倦不食,盒饭温中;设暑客于心包络,谵烦饮冷,溺涩便赤,清心凉血,皆一剂可愈者。

此句总结了中暑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症状,可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渴饮无度,可服用知母散;困倦不食,可用盒饭温中;心包络受暑,可清心凉血。

若今之医家,将一切内伤虚寒之证,亦认为暑,恣用寒凉,朝夕靡已,及变阴深冷脱,犹云暑邪内攻,病势深重,难挽回矣。

此句批评了当时的医家,将所有内伤虚寒之证都误认为是暑证,过度使用寒凉药物,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挽回。

间遇明眼高手,投以参附,犹且从中阻挠。

这里描述了即使遇到有经验的医生,使用参附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能会遇到阻碍。

洎投之有效,辄 颜支饰∶我原欲转手,不谓渠意亦同。

此句表达了即使治疗有效,医生之间也可能互相推诿责任,表面上表示愿意合作,但实际上并不真心。

投之不效,谗言蜂起,一肩卸却,罪归参附。

如果治疗无效,谗言四起,责任归咎于使用的药物,如参附。

病家本不识病情,未免随之怨怅,嗟!

此句表达了患者对医家治疗的不满和失望。

嗟!此种医人,天良尽丧,予具热肠,常遭此辈谤累,因书此以志慨。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医人的愤慨,自己虽然具有热情和热肠,却经常遭受他们的诽谤,因此写下这段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感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中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8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