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膏肓病-原文
人因七情六欲,形寒饮冷,损伤肺气,令人咳嗽,胸膈不利,恶寒作热,可服全真丹。
若服冷药,则重伤肺气,令人胸膈痞闷,昏迷上奔,口中吐冷水,如含冰雪,四肢困倦,饮食渐减,此乃冷气入于肺中,侵于膏肓,亦名冷劳。
先服金液丹,除其寒气,再用姜附汤十日可愈,或服五膈散、撮气散,去肺中冷气,重者灸中府三百壮可愈。
(形寒饮冷之伤,初起原不甚深重,医人不明此证,误与凉药,积渐冰坚,致成膏肓之疾。
及至气奔吐冷,寒热无已,不思转手温补,仍与以滋阴退热等剂,以致不起,非是病杀,乃医杀也。)
【治验】
有一人暑月饮食冷物,伤肺气,致咳嗽胸膈不利,先服金液丹百粒,泄去一行,痛减三分,又服五膈散而安。
但觉常发,后五年复大发,灸中府穴五百壮,方有极臭下气难闻,自后永不再发。
(世医不审病因,动云暑月热气伤肺,一派寒凉,致水气不消,变成大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膏肓病-译文
因为人的七情六欲,如果身体受寒,喝冷饮,会损伤肺气,导致咳嗽,胸部和膈膜不舒适,感到寒冷和发热,可以服用全真丹。如果服用寒性药物,则会严重损伤肺气,让人感到胸部和膈膜闷胀,神志不清,口中吐出冷水,感觉像含着冰雪,四肢乏力,食欲逐渐减少,这是冷气进入肺中,侵袭了身体深处,也称为冷劳。先服用金液丹,去除寒气,然后使用姜附汤十天就可以治愈,或者服用五膈散、撮气散,去除肺中的冷气,严重的话,可以灸中府穴三百次来治愈。(身体受寒喝冷饮的伤害,初期并不严重,医生不了解这种症状,错误地给予凉性药物,逐渐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形成膏肓之疾。等到气上冲,吐出冷水,寒热不断,不懂得转变治疗方法,仍然给予滋阴退热的药物,导致病人无法救治,这不是病导致的死亡,而是医生导致的。)
【治验】
有一个人在夏天吃冷食,伤到了肺气,导致咳嗽和胸部不舒适,先服用金液丹一百粒,泻了一行,疼痛减轻了三分,然后服用五膈散就感觉舒适了。但感觉这种情况经常发作,五年后再次严重发作,灸中府穴五百次,才有极臭的下气难以忍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作过。(世间的医生不了解病因,动不动就说夏天热气伤肺,一味给予寒凉药物,导致水气不能消散,变成了大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膏肓病-注解
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六欲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欲望。在中医理论中,七情六欲是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形寒饮冷:形寒指身体感到寒冷,饮冷指饮用冷水。在中医理论中,形寒饮冷容易导致身体内寒气加重,从而影响健康。
肺气: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肺脏的功能,包括呼吸、宣发、肃降等。肺气受损可能导致咳嗽、胸膈不利等症状。
胸膈不利:胸膈指胸部和膈肌,不利即不畅,指胸部和膈肌部位感觉不适。
恶寒作热:恶寒指怕冷,作热指发热。形容人体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
全真丹:古代中药方剂,具有温补肺气、散寒止痛的功效。
冷药:指性质寒凉的中药或方剂,适用于热性疾病。
痞闷:指胸部或腹部感觉胀满、不适。
昏迷上奔:指意识模糊,头部感觉不适。
膏肓:膏肓是中医术语,指人体内部的深层,膏指脂肪,肓指心脏和肺部之间的部位,比喻病情严重,难以治愈。
金液丹:古代中药方剂,具有温补肺气、散寒止痛的功效。
姜附汤:古代中药方剂,由生姜和附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五膈散:古代中药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
撮气散:古代中药方剂,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中府:中医穴位,位于胸部,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壮:中医术语,指针灸治疗时刺激的次数。
暑月:指夏季,尤其是农历六月,天气炎热。
水气:中医术语,指体内湿气,与寒邪结合可能导致疾病。
滋阴退热:中医术语,指通过滋阴的方法来降低体温,适用于阴虚火旺的热性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膏肓病-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典籍,描述了因七情六欲、饮食不当而导致的肺部疾病及其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人因七情六欲,形寒饮冷,损伤肺气,令人咳嗽,胸膈不利,恶寒作热,可服全真丹。’此句指出,人的情绪波动和饮食不当,尤其是受寒饮冷,会损伤肺气,导致咳嗽、胸膈不适、恶寒发热等症状,此时可以服用全真丹来治疗。
‘若服冷药,则重伤肺气,令人胸膈痞闷,昏迷上奔,口中吐冷水,如含冰雪,四肢困倦,饮食渐减,此乃冷气入于肺中,侵于膏肓,亦名冷劳。’此句说明了服用寒凉药物会进一步损伤肺气,导致胸膈痞闷、昏迷、口吐冷水、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等症状,这是冷气侵入肺中,侵袭到身体深处的表现。
‘先服金液丹,除其寒气,再用姜附汤十日可愈,或服五膈散、撮气散,去肺中冷气,重者灸中府三百壮可愈。’此句提出了治疗肺病的具体方法,包括服用金液丹、姜附汤、五膈散、撮气散等,以及对于重症患者采用艾灸中府穴的方法。
‘形寒饮冷之伤,初起原不甚深重,医人不明此证,误与凉药,积渐冰坚,致成膏肓之疾。’此句强调了对于形寒饮冷引起的肺病,初期并不严重,但若医生不懂得诊断,误用寒凉药物,病情会逐渐加重,最终形成难以治愈的疾病。
‘及至气奔吐冷,寒热无已,不思转手温补,仍与以滋阴退热等剂,以致不起,非是病杀,乃医杀也。’此句指出,当病情发展到气奔吐冷、寒热不止时,医生不应继续使用滋阴退热的药物,而应考虑温补,否则会导致患者死亡,这是医生的错误而非疾病本身导致的。
‘有一人暑月饮食冷物,伤肺气,致咳嗽胸膈不利,先服金液丹百粒,泄去一行,痛减三分,又服五膈散而安。’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说明了治疗肺病的实际效果,患者服用金液丹和五膈散后症状有所缓解。
‘但觉常发,后五年复大发,灸中府穴五百壮,方有极臭下气难闻,自后永不再发。’此句进一步说明了通过艾灸中府穴治疗肺病的有效性,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