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年-原文

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夹穀。

公至自夹穀。

晋赵鞅帅师围卫。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宋乐大心出奔曹。

宋公子地出奔陈。

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

叔孙州仇如齐。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传】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穀。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據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

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初,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及晋围卫,午以徒七十人门于卫西门,杀人于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日中不启门,乃退。反役,晋人讨卫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于是执涉佗以求成于卫。卫人不许,晋人遂杀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谓弃礼必不钧。《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

初,叔孙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谏曰:“不可。”成子立之而卒。公南使贼射之,不能杀。公南为马正,使公若为郈宰。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弗能。其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使如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遂杀公若。侯犯以郈叛。武叔懿子围郈,弗克。

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叔孙稽首。驷赤谓侯犯曰:“居齐、鲁之际,而无事,必不可矣。子盍求事于齐以临民?不然,将叛。”侯犯从之。齐使至,驷赤与郈人为之宣言于郈中曰:“侯犯将以郈易于齐,齐人将迁郈民。”众兇惧。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子不如易于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齐人欲以此偪鲁,必倍与子地。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不虞?”侯犯曰:“诺。”乃多舍甲焉。侯犯请易于齐,齐有司观郈,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郈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驷赤将射之。侯犯止之曰:“谋免我。”侯犯请行,许之。驷赤先如宿,侯犯殿。每出一门,郈人闭之。及郭门,止之曰:“子以叔孙氏之甲出,有司若誅之,群臣惧死。”驷赤曰:“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犯谓驷赤曰:“子止而与之数。”驷赤止而纳鲁人。侯犯奔齐,齐人乃致郈。

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与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子为君礼,不过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弗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

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武叔聘于齐。齐侯享之,曰:“子叔孙!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属与敝邑际,故敢助君忧之。”对曰:“非寡君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敢以家隶勤君之执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君岂以为寡君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年-译文

十年的春天,周王三月,鲁国与齐国和解。

夏天,鲁公在夹穀与齐侯会面。

鲁公从夹穀返回。

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包围了卫国。

齐国人来归还郓、讙、龟阴的田地。

秋天,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包围了郈。

宋国的乐大心逃奔到曹国。

宋国的公子地逃奔到陈国。

冬天,齐侯、卫侯、郑国的游速在安甫会面。

叔孙州仇前往齐国。

宋公的弟弟辰和仲佗、石彄逃奔到陈国。

【传】

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

夏天,鲁公在祝其与齐侯会面,实际上是在夹穀。孔子作为相礼。犁弥对齐侯说:“孔子懂得礼仪但没有勇气,如果让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成功。”齐侯听从了他的建议。孔子带着鲁公退下,说:“士兵们!两位君主友好会面,而用夷狄的俘虏来扰乱,这不是齐君用来命令诸侯的方式。夷狄不谋取华夏,夷狄不扰乱华夏,俘虏不干预盟约,武力不逼迫友好,这对神明是不祥的,对德行是违背道义的,对人是失礼的,君主一定不会这样做。”齐侯听了,立即撤回了命令。

将要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了一条:“齐国军队出境,如果不以三百辆战车跟随我们,就像这个盟约一样。”孔子让兹无还回答说:“如果不归还我们汶阳的田地,我们也会像这个盟约一样。”齐侯准备宴请鲁公,孔子对梁丘據说:“齐国和鲁国的旧事,您难道没听说过吗?事情已经完成了,还要宴请,这是让执事们劳累。而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在野外合奏。宴请已经准备好了,这是抛弃礼仪。如果不准备好,用秕稗来代替。用秕稗是君主的耻辱,抛弃礼仪名声不好,您何不考虑一下?宴请是用来昭示德行的。不昭示,不如不举行。”于是没有举行宴请。

齐国人来归还郓、讙、龟阴的田地。

晋国的赵鞅包围了卫国,是为了报复夷仪。起初,卫侯在寒氏攻打邯郸午,在西北筑城防守,夜晚被烧毁。等到晋国包围卫国,午带领七十人从卫国的西门进入,在门中杀人,说:“请报复寒氏的战役。”涉佗说:“夫子虽然勇敢,但如果我去,一定不敢开门。”也带领七十人,早晨到门口,左右走动,都站定,像种树一样。中午没有开门,就退回去了。反攻时,晋国人讨伐卫国的叛变,说:“是因为涉佗、成何。”于是抓住涉佗来求和于卫国。卫国人不答应,晋国人就杀了涉佗。成何逃奔到燕国。君子说:“这就叫做抛弃礼仪一定不会公平。《诗经》说:‘人如果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快点死。’涉佗也快点死了。”

起初,叔孙成子想立武叔,公若藐坚决劝谏说:“不行。”成子立了他后就去世了。公南派刺客射他,没有杀死。公南做马正,让公若做郈宰。武叔已经确立,让郈的马正侯犯杀公若。没有成功。他的圉人说:“我带着剑经过朝廷,公若一定会问,这是谁的剑?我告诉他是您的,他一定会看。我假装固定,把剑尖给他,就可以杀他。”按照他说的做了。公若说:“你想让我像吴王一样吗?”于是杀了公若。侯犯在郈叛乱。武叔懿子包围郈,没有攻克。

秋天,二子和齐军再次包围郈,没有攻克。叔孙对郈的工师驷赤说:“郈不仅是叔孙氏的忧患,也是国家的祸患。该怎么办?”驷赤回答说:“我的职责,在《扬水》最后一章的四句话里。”叔孙叩头。驷赤对侯犯说:“处在齐国和鲁国之间,没有事情做,一定不行。您何不向齐国求事来治理百姓?不然,将会叛乱。”侯犯听从了他的建议。齐国使者到来,驷赤和郈人在郈中宣布说:“侯犯将把郈交给齐国,齐国人将迁移郈的百姓。”众人非常恐惧。驷赤对侯犯说:“众人的话不同了,您不如交给齐国。与其死,还是郈。而能得到缓解,何必这样?齐国人想用这个逼迫鲁国,一定会加倍给您土地。而且何不多放些甲兵在您的门口,以防不测?”侯犯说:“好。”于是多放了甲兵。侯犯请求交给齐国,齐国的官员来视察郈,快要到了。驷赤派人四处呼喊说:“齐军来了!”郈人大惊,包围了侯犯的门甲。驷赤准备射他。侯犯阻止他说:“想办法救我。”侯犯请求离开,答应了。驷赤先到宿地,侯犯殿后。每出一个门,郈人就关上。到了郭门,阻止他说:“您带着叔孙氏的甲兵出去,官员如果追究,群臣害怕死。”驷赤说:“叔孙氏的甲兵有标记,我不敢带出去。”侯犯对驷赤说:“您停下和他们数数。”驷赤停下并接纳了鲁国人。侯犯逃奔到齐国,齐国人于是归还了郈。

宋国的公子地宠爱蘧富猎,把家产分成十一份,把其中的五份给了他。公子地有四匹白马。宋公宠爱向魋。向魋想要这些马。宋公把马的尾巴和鬣毛染红给了他。公子地愤怒,派他的手下打向魋并夺回了马。向魋害怕,准备逃跑。宋公关上门并哭泣,眼睛都肿了。他的弟弟辰说:“您把家产分给猎,却唯独轻视魋,也有点过分。您作为君主,礼仪不过出境,君主一定会阻止您。”公子地逃奔到陈国,宋公没有阻止。辰为他求情,不听。辰说:“这是我害了我哥哥。我带着国人出去,君主和谁相处?”

冬天,宋公的弟弟辰和仲佗、石彄逃奔到陈国。

武叔到齐国聘问。齐侯宴请他,说:“子叔孙!如果郈在您的其他边境,我怎么会知道呢?因为与我国接壤,所以敢帮助您担忧。”武叔回答说:“这不是我们君主的期望。我们事奉君主,是为了封疆社稷。敢以家臣的身份劳累您的执事。不守规矩的臣子,是天下所厌恶的。君主难道认为是我们君主赐予的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年-注解

夹穀:夹穀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交界处的重要地点。

孔丘:即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莱人:莱人是古代居住在山东半岛东部的部族,常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

裔夷:裔夷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常被中原诸侯国视为外族。

汶阳之田:汶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汶阳之田是鲁国与齐国争夺的重要领土。

牺象:牺象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象征礼仪的庄重与神圣。

嘉乐:嘉乐指古代祭祀或庆典时演奏的音乐,象征和平与繁荣。

郓、讙、龟阴田:郓、讙、龟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这些田地是鲁国与齐国争夺的领土。

赵鞅:赵鞅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要将领,曾多次参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卫侯:卫侯是卫国的君主,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邯郸午:邯郸午是卫国的将领,曾参与卫国与晋国的战争。

涉佗:涉佗是晋国的将领,因参与卫国的叛乱而被晋国处死。

叔孙成子:叔孙成子是鲁国的贵族,曾试图立武叔为继承人。

武叔:武叔是鲁国的贵族,叔孙成子试图立他为继承人。

郈:郈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鲁国的一个重要城邑。

驷赤:驷赤是郈的工师,曾参与郈的叛乱与平定。

侯犯:侯犯是郈的叛将,曾试图将郈割让给齐国。

宋公子地:宋公子地是宋国的贵族,因与宋公的宠臣向魋发生冲突而出奔陈国。

向魋:向魋是宋公的宠臣,因与宋公子地发生冲突而引发宋国内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年-评注

这段文本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齐国、晋国、卫国、宋国等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频繁的冲突。文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领土争夺以及礼仪与道德的冲突。

首先,文本中提到的夹穀之会,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外交会晤。孔子作为鲁国的代表,展现了其深厚的礼仪修养与外交智慧。在面对齐国试图以武力威胁鲁国时,孔子以礼仪和道德为依据,成功化解了危机。这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智慧,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礼仪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其次,文本中提到的晋国与卫国之间的战争,揭示了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与领土争夺。晋国将领赵鞅围困卫国,卫国的将领邯郸午与涉佗则试图通过武力反抗。然而,涉佗最终因叛乱被晋国处死,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外部压力的交织。

再次,文本中提到的叔孙成子与武叔的继承之争,以及郈的叛乱与平定,展现了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政治动荡。叔孙成子试图立武叔为继承人,但遭到反对,最终引发了郈的叛乱。驷赤与侯犯的互动,则揭示了叛乱者与平定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后,文本中提到的宋公子地与向魋的冲突,反映了诸侯国内部的贵族斗争与权力失衡。宋公子地因与宋公的宠臣向魋发生冲突而出奔陈国,显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与贵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频繁的冲突。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事件叙述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