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肾厥-原文
凡人患头痛,百药不效者,乃肾厥。
服石膏丸、黑锡丹则愈,此病多酒多色人则有之。
(《经》云∶厥成为巅疾,又云∶少阴不至者厥也。)
头痛之证,肾虚者多,若用他药,断难奏效,惟大温补为是,温补不效其丹艾乎。
【治验】
一人因大恼悲伤得病,昼则安静,夜则烦 ,不进饮食,左手无脉,右手沉细,世医以死证论之。
余曰∶此肾厥病也。
因寒气客脾肾二经,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五百壮,每日服金液丹、四神丹。
至七日左手脉生,少顷,大便下青白脓数升许,全安。
此由真气大衰,非药能治,惟艾火灸之。
(此证非灸法不愈,非丹药不效,二者人多不能行,医人仅用泛常药以治,其何能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肾厥-译文
普通人如果头痛,试遍了各种药物都没有效果,那可能是因为肾厥。服用石膏丸和黑锡丹就能治愈,这种病多见于那些饮酒过量、纵欲过度的人。(《经》上这样说:厥证变成严重的疾病,又说:少阴经气血不足也会导致厥证。头痛的症状,肾虚的人比较多,如果使用其他药物,很难见效,只有大剂量温补才是正确的,如果温补无效,那不就只能是艾草的艾火了。)
【治验】
有一个人因为极度悲伤而生病,白天安静,晚上烦躁不安,不进饮食,左手没有脉搏,右手脉搏沉细,当时的医生认为这是死证。我说:这是肾厥病。因为寒气侵袭了脾肾两经,我用艾灸灸了中脘穴五十壮,关元穴五百壮,每天服用金液丹和四神丹。到了第七天,左手的脉搏恢复了,不久之后,大便中排出了一些青白色的脓液,大约有数升,病就完全好了。这是由于真气大衰弱,不是药物能够治疗的,只有用艾火灸才能治好。(这种病如果不使用艾灸就无法治愈,不用丹药就不会见效,但这两者很多人做不到,医生只是用普通的药物来治疗,那怎么可能治得好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肾厥-注解
凡人:泛指普通人,即非贵族或特殊身份的人。
患头痛:患有头痛的疾病。
百药不效:尝试了各种药物都没有效果。
肾厥:中医术语,指由于肾气虚弱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
石膏丸:古代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石膏,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黑锡丹:古代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黑锡,用于温补肾阳、散寒止痛。
厥: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身体局部感觉异常。
巅疾:中医术语,指头部剧烈疼痛的疾病。
少阴:中医术语,指手少阴心经,与肾有关。
不至:中医术语,指气血运行不畅。
头痛之证:头痛的病症表现。
肾虚:中医术语,指肾脏功能虚弱。
大温补:中医术语,指用温热的药物来补益身体。
丹艾:指中药中的丹剂和艾草,丹剂是中药的一种,艾草用于艾灸。
大恼悲伤:极度烦恼和悲伤。
昼则安静,夜则烦:白天安静,晚上烦躁不安。
不进饮食:不愿意进食。
左手无脉,右手沉细:左手没有脉搏,右手脉搏沉而细弱。
世医:世间的医生,泛指所有医生。
死证:指病情严重,无法救治的证候。
金液丹:古代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金箔,用于滋补强壮。
四神丹:古代中药方剂,用于温补脾肾。
真气大衰:真气极度衰弱,真气是中医理论中的生命之气。
艾火灸: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灸疗,以治疗疾病。
泛常药:常见的药物,即普通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肾厥-评注
凡人患头痛,百药不效者,乃肾厥。服石膏丸、黑锡丹则愈,此病多酒多色人则有之。
这段古文首先提出了头痛的一种特殊病因——肾厥。肾厥,即肾脏厥逆,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疾病状态,表现为肾气逆乱,导致头痛等症状。作者指出,对于这种头痛,一般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因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肾虚,而非单纯的头痛。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治疗需针对病因,而非症状。
‘石膏丸、黑锡丹’是治疗肾厥的药物,石膏性寒,能清热解毒,黑锡丹则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这里作者通过具体的药物名称,展示了中医治疗肾病的用药特色,即寒热并用,阴阳调和。
‘此病多酒多色人则有之’一句,揭示了肾厥这种疾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关系。中医认为,酒色过度会伤肾,导致肾气虚弱,进而引发肾厥。这一观点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养生保健。
‘《经》云∶厥成为巅疾,又云∶少阴不至者厥也。’这里作者引用了经典医书中的论述,进一步阐释了肾厥的病因和病机。‘厥’在中医中指气血逆乱,‘巅疾’则指严重的头痛。少阴,指肾脏,‘不至’则指肾气虚弱。这两句话说明,肾厥是由于肾气虚弱,气血逆乱导致的。
‘头痛之证,肾虚者多,若用他药,断难奏效,惟大温补为是,温补不效其丹艾乎。’作者在这里强调了治疗肾厥的方法,即大温补。大温补是指温补肾阳,使肾气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这里作者对温补药物的选择提出了质疑,认为单纯的温补药物可能效果不佳,需要结合丹艾等药物。
‘【治验】一人因大恼悲伤得病,昼则安静,夜则烦 ,不进饮食,左手无脉,右手沉细,世医以死证论之。’这段治验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病例,患者因大怒悲伤而发病,表现为昼安夜烦、不进饮食、脉象异常等症状。世医认为这是死证,但作者却认为这是肾厥。
‘余曰∶此肾厥病也。’作者根据自己的医学经验,诊断出患者患有肾厥。这里作者展现了自己的医术和自信,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灵活性。
‘因寒气客脾肾二经,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五百壮,每日服金液丹、四神丹。’作者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了灸法和药物治疗。灸中脘和关元是中医常用的穴位,具有温补脾肾的作用。金液丹和四神丹是治疗肾虚的药物,具有温肾壮阳、益气养血的功效。
‘至七日左手脉生,少顷,大便下青白脓数升许,全安。’经过七天的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左手脉象恢复,大便排出青白色脓液,表明病邪已除,身体康复。
‘此由真气大衰,非药能治,惟艾火灸之。’作者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艾灸治疗肾厥的重要性,认为艾灸能够温补真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此证非灸法不愈,非丹药不效,二者人多不能行,医人仅用泛常药以治,其何能生。’作者批评了当时医者只注重常规药物治疗,而忽视灸法和丹药等特殊治疗方法的现象,认为这样很难治愈肾厥。这段话反映了作者对中医治疗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