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二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二年-原文

【经】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

夏,葬薛襄公。

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秋,大雩。

冬十月癸亥,公会齐侯,盟于黄。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公至自黄。

十有二月,公围成。

公至自围成。

【传】

十二年夏,卫公孟彄伐曹,克郊。还,滑罗殿。未出,不退于列。其御曰:“殿而在列,其为无勇乎?”罗曰:“与其素厉,宁为无勇。”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

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二年-译文

【经】

鲁国第十二年春天,薛国的君主定去世了。

夏天,薛国的襄公被安葬。

叔孙州仇率领军队摧毁了郈城。

卫国的公孟彄率领军队攻打曹国。

季孙斯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摧毁了费城。

秋天,举行了盛大的祈雨仪式。

冬天十月的癸亥日,鲁国的君主与齐国的君主在黄地会面并结盟。

十一月的丙寅日,发生了日食。

鲁国的君主从黄地返回。

十二月,鲁国的君主围攻成城。

鲁国的君主从围攻成城返回。

【传】

鲁国第十二年夏天,卫国的公孟彄攻打曹国,攻克了郊地。回师时,滑罗担任后卫。还未出城,他不退到队伍后面。他的车夫说:“担任后卫却还在队伍中,这是不是显得没有勇气?”滑罗说:“与其假装勇猛,不如显得没有勇气。”

仲由担任季氏的家宰,准备摧毁三座都城。于是叔孙氏摧毁了郈城。季氏准备摧毁费城,公山不狃和叔孙辄率领费城的人袭击鲁国。鲁国的君主和三位大臣进入季氏的宫殿,登上武子的高台。费城的人攻打他们,但没有成功。敌人攻入并接近了君主。孔子命令申句须和乐颀下去攻打他们,费城的人败退。鲁国的人追击他们,在姑蔑击败了他们。公山不狃和叔孙辄逃往齐国。于是费城被摧毁。准备摧毁成城时,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摧毁成城,齐国人一定会攻到北门。而且成城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城,就没有孟氏。你假装不知道,我将不摧毁成城。”

冬天十二月,鲁国的君主围攻成城,但没有成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二年-注解

薛伯定:薛国的君主,名定,薛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一带。

薛襄公:薛国的君主,谥号襄公,薛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较为弱小的诸侯国。

叔孙州仇:鲁国的大夫,叔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之一,州仇是其名。

郈:鲁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卫公孟彄:卫国的大夫,名彄,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曹: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西部。

季孙斯:鲁国的大夫,季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之一,斯是其名。

仲孙何忌:鲁国的大夫,仲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之一,何忌是其名。

费:鲁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东省费县一带。

大雩:古代的一种求雨祭祀活动,通常在干旱时举行。

齐侯:齐国的君主,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

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鲁国与齐国会盟的地点。

日有食之:指日食,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

成:鲁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滑罗:卫国的大夫,名罗,滑是其氏。

仲由:孔子的弟子,字子路,鲁国人,曾任季氏的家宰。

公山不狃:鲁国的大夫,名不狃,公山是其氏。

叔孙辄:鲁国的大夫,叔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之一,辄是其名。

申句须、乐颀:鲁国的大夫,申句须和乐颀是他们的名字。

姑蔑: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公敛处父:鲁国的大夫,名处父,公敛是其氏。

孟孙:鲁国的大夫,孟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二年-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左传》,记载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文本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部斗争。

首先,文本提到了薛国的君主薛伯定去世,以及薛襄公的葬礼。这些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兴衰更替,薛国作为一个小国,其君主的去世和葬礼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但却是当时政治格局的一部分。

接着,文本描述了鲁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叔孙州仇、季孙斯、仲孙何忌等人率领军队堕毁郈、费、成等城邑,这些行动反映了鲁国贵族之间的权力争夺。尤其是仲由作为季氏的家宰,试图通过堕毁三都来削弱其他贵族的势力,但这一行动引发了公山不狃和叔孙辄的反抗,最终导致了费人的叛乱。

文本还提到了鲁国与齐国的会盟,以及日食的出现。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常见的外交手段,而日食则被视为不祥之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象的迷信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文本描述了鲁国围攻成邑的行动,但未能成功。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鲁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势力的干预。公敛处父的言论表明,成邑对孟孙氏的重要性,以及堕毁成邑可能带来的后果。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部斗争。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十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