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黄帝灸法-原文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壮。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缠喉风,灸脐下三百壮。
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老人气喘,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香港脚、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久患伛偻不伸,灸脐俞一百壮。
鬼魇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妇人半产,久则成虚劳水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呕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痨瘵,急灸脐下三百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黄帝灸法-译文
男女因虚弱而劳累,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男女因水肿,用艾灸脐下部位五百次。
因阴疽和骨蚀,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久患脾疟,用艾灸命关部位五百次。
患肺伤寒,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出现气厥或尸厥,用艾灸中脘部位五百次。
患缠喉风,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患黄黑疸,用艾灸命关部位二百次。
急慢惊风,用艾灸中脘部位四百次。
老人大小便失禁,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老人气喘,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久患香港脚,用艾灸涌泉穴五十次。
产后出现血晕,用艾灸中脘部位五十次。
夏季腹痛,用艾灸脐下部位三十次。
被鬼邪附身,用艾灸巨阙部位五十次、脐下部位三百次。
妇人脐下或下部流出脓水,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妇人无故出现抽搐和昏昏沉沉,用艾灸中脘部位五十次。
久患驼背不直,用艾灸脐俞部位一百次。
被鬼魇附身导致昏闷,用艾灸前顶穴五十次。
妇人半产,时间久了会变成虚劳水肿,紧急时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出现死脉和恶脉,紧急时用艾灸脐下部位五百次。
妇人产后腹部肿胀水肿,用艾灸命关部位一百次、脐下部位三百次。
肾虚面色发黑,用艾灸脐下部位五百次。
呕吐不思饮食,用艾灸中脘部位五十次。
妇人产后发热不退,担心逐渐变成痨瘵,紧急时用艾灸脐下部位三百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黄帝灸法-注解
虚劳:指身体虚弱,精神疲惫,多因劳累过度、疾病久治不愈等原因引起。
水肿:指身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阴疽骨蚀:指骨结核等疾病,表现为骨痛、肿胀、溃烂等症状。
脾疟:指因脾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疟疾,表现为间歇性寒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肺伤寒:指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气厥、尸厥:指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的突然昏厥。
缠喉风:指咽喉肿痛,吞咽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黄黑疸:指黄疸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白发黄。
急慢惊风:指因惊吓、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突然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二便不禁:指大小便失禁,无法控制。
气喘:指呼吸困难,喘息不止。
香港脚:指脚气病,表现为脚部瘙痒、脱皮、起水泡等症状。
产后血晕:指产后因失血过多导致的头晕、眼花、意识模糊等症状。
暑月腹痛:指夏季因中暑引起的腹痛。
鬼邪着人:指认为人体受到鬼邪侵袭,表现为各种异常症状。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指妇女生殖器周围出现脓液。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指妇女无原因地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
伛偻不伸:指身体弯曲,不能伸展。
鬼魇着人昏闷:指认为人体受到鬼魇侵袭,表现为头晕、胸闷等症状。
妇人半产:指妇女分娩过程中胎儿部分产出。
死脉及恶脉见:指脉象异常,表现为脉搏微弱、不规则等症状。
腹胀水肿:指腹部肿胀,伴有水肿。
肾虚面黑色:指肾虚引起的面色发黑。
呕吐不食: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痨瘵:指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黄帝灸法-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古代中医中使用的艾灸疗法,通过灸脐下或特定穴位来治疗多种疾病。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1.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这句话指出,对于男女两性因虚弱导致的劳损,可以通过灸脐下三百壮的方法来治疗。脐下是中医认为的气海,是人体元气汇聚的地方,艾灸此穴可以温补元气,调和阴阳。
2.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艾灸脐下五百壮可以促进水分代谢,消除水肿。
3.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阴疽骨蚀指的是骨肉之间的慢性疾病,艾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4.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脾疟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灸命关五百壮可以调整脾胃功能,驱除疟邪。
5.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壮。
肺伤寒即感冒引起的肺部疾病,艾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温肺散寒,调和肺气。
6.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气厥和尸厥是因气血逆乱导致的昏厥,灸中脘五百壮可以调和气血,恢复意识。
7. 缠喉风,灸脐下三百壮。
缠喉风即喉部疾病,艾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清热解毒,缓解喉部不适。
8. 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黄黑疸是因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灸命关二百壮可以疏肝利胆,消除黄疸。
9.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惊风是因风邪引起的抽搐,急慢惊风分别对应病情的急缓和重轻,灸中脘四百壮可以平肝息风。
10.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老人气喘,灸脐下三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和气喘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艾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温肾固元,改善症状。
11. 久患香港脚、灸涌泉穴五十壮。
香港脚即脚气,灸涌泉穴五十壮可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12.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产后血晕是产后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状,灸中脘五十壮可以调和气血,恢复意识。
13.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暑月腹痛是夏季常见病症,灸脐下三十壮可以温中散寒,缓解腹痛。
14.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鬼邪着人是指因邪气侵袭导致的疾病,灸巨阙和脐下可以驱邪安神。
15.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可能是妇科疾病,艾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清热解毒,消除脓水。
16.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可能是因风邪引起的,灸中脘五十壮可以平肝息风。
17. 久患伛偻不伸,灸脐俞一百壮。
伛偻不伸是指因骨关节疾病导致的身体弯曲,灸脐俞一百壮可以舒筋活络,矫正畸形。
18. 鬼魇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鬼魇着人昏闷是指因邪气侵袭导致的昏沉,灸前顶穴五十壮可以驱邪醒脑。
19. 妇人半产,久则成虚劳水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半产是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长期可能导致虚劳水肿,紧急情况下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温补元气。
20.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死脉和恶脉是中医术语,指脉象异常,紧急情况下灸脐下五百壮可以调和气血,挽救生命。
21.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是产后常见病症,灸命关和脐下可以温中利水,消除水肿。
22.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肾虚面黑色是指因肾虚引起的面色晦暗,艾灸脐下五百壮可以温补肾阳,改善面色。
23. 呕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壮。
呕吐不食是因脾胃虚弱引起的,灸中脘五十壮可以调和脾胃,促进食欲。
24.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痨瘵,急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可能演变成痨瘵(肺结核),紧急情况下灸脐下三百壮可以清热解毒,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