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住世之法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住世之法-原文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

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

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

曰:无也,唯火力耳。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

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

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

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故《素问》云: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

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

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

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乃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 寿算更如何。

(先生三法实为保命之要诀,然上策人多畏惧而不肯行;中策古今痛扫,视为险途;若下策用之早而得其当,亦可十救其五。

予遵行历年,不无有效、有否。

效则人云偶中,否则谗谤蜂起,此非姜附之过,乃予热肠之所招也。

吾徒不可以此而退缩不前,视人之将死可救而莫之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住世之法-译文

绍兴年间,刘武军中的步兵王超,原本是太原人,后来在重湖地区成为盗贼。他曾经遇到一个异人,这个异人传授给他一种黄白之术,到了九十岁,他的身体依然精力充沛,皮肤光滑润泽。

辛卯年间,岳阳的许多百姓都受到了他的伤害,他能够一天之内连续奸淫十个女子而不感到疲惫。

后来他被抓捕,面临死刑时,监官问他:你真的有特殊的法术吗?他回答说:没有,只是靠火力。每到夏秋之交,他就燃烧一千炷艾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不怕寒暑,连续几天都不感到饥饿。直到现在,他的肚脐下还有一块地方,像火一样温暖。

他死后,刑官命令剖开他肚脐下温暖的地方,发现一块既不是肉也不是骨头的物质,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艾草燃烧的效果。

因此,《素问》中说:人到四十岁,阳气开始衰退,生活变得无精打采;五十岁时体重增加,耳目不再灵敏;六十岁时阳气大衰,阴气痿弱,九窍不通,上实下虚,涕泪横流。

人的真元是身体的统治者,真气旺盛则身体强健,真气虚弱则生病,真气耗尽则死亡。保命的方法:首先是用艾草燃烧,其次是丹药,最后是附子。

人到了三十岁,可以每三年在肚脐下灸三百壮;五十岁时,可以每两年灸三百壮;六十岁时,可以每年灸三百壮,这样可以使人生长不老。

我五十岁的时候,经常灸关元五百壮,并且服用保命丹和延寿丹,逐渐身体变得轻健,食欲增加。

六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忧虑和愤怒,突然在左手寸部看到死脉,十九次跳动后停止一次,于是我灸了关元和命门各五百壮。五十天后,死脉不再出现。

每年都这样灸,于是得到了晚年的健康。为此我作了一首歌:一年辛苦只为了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效多,健体轻身无病痛,彭祖的寿命又能如何。

先生的这三种方法实际上是保命的关键,但是上策很多人害怕而不愿意实行;中策在古今被视为险途;如果下策用得早且得当,也可以救活五分之四。我遵循这些方法已经很多年了,有的有效,有的没有。有效的时候,人们说偶尔猜中,没有效果的时候,诽谤和诽谤就会蜂拥而至,这并不是姜和附子的错,而是我热心肠的后果。我的弟子们不应该因此而退缩不前,看到别人即将死去而不去救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住世之法-注解

绍兴间:指南宋时期,绍兴是南宋的年号之一,大约在1131年至1162年之间。

刘武军:指刘武军的军队,可能是指南宋时期的某位将领的军队。

步卒王超:步卒是指步兵,王超是步兵中的某位士兵的名字。

重湖:指太湖,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大型淡水湖。

黄白住世之法:黄白术,又称炼金术,是指古代炼制黄金白银的技术,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修炼身体的方法。

辛卯年间:辛卯年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辛卯年指的是兔年,此处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兔年。

岳阳:指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地名。

关元: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腹部,被认为是人体生命力的源泉。

千炷:指一千根艾条,艾条是用于艾灸的材料。

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

真元:指人的真气,是中医理论中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真气:即真元,指人体内的生命力。

丹药:指古代炼制的药物,有说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附子:是一种中药材,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也常用于艾灸。

关元五百壮:壮是艾灸的一个单位,指艾灸时燃烧的艾条数量,五百壮即五百根艾条。

命门: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腰部,被认为是人体生命力的源泉之一。

彭寿:彭指长寿,寿指寿命,彭寿即长寿。

姜附:指生姜和附子,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

热肠:指热心肠,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热心或对某种事物的热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住世之法-评注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

此句描绘了主人公王超的生平,从一名普通士兵到盗贼,再到遇到异人学习长生之术,最后年至九十依然精神矍铄。这里的‘黄白住世之法’指的是古代修炼术中的丹道,黄白术是丹道中的一种,以金丹炼制为主,追求长生不老。作者通过这一描述,展现了丹道对修炼者的影响,以及修炼者对生命力的追求。

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

此句揭示了王超修炼丹道后所展现出的异常能力,即能够日淫十女而不衰。这里的‘淫’并非指道德败坏,而是指修炼丹道后所获得的超常生命力。作者通过这一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丹道修炼对人的生命力的影响。

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

此句讲述了王超在被擒获临刑前,面对监官的质疑,他坦诚地表示自己的能力并非来自于异术,而是通过灼艾修炼关元穴,以达到不畏寒暑、不饥不渴的效果。这里的‘关元’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腹部,被认为是人体真气的汇聚之处。作者通过这一描述,展示了丹道修炼的实践方法,以及修炼者对身体机能的改造。

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王超修炼丹道后的身体变化,即脐下一块肌肉如同火一般温暖。作者通过比喻,将修炼丹道的效果与土成砖、木成炭的千年不朽之力相比较,强调了修炼丹道对人的身体机能的深刻影响。

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此句描述了王超死后,刑官对其腹部进行解剖,发现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的物体,这是艾火修炼的成果。作者通过这一描述,进一步证明了修炼丹道对人的身体机能的改造,以及修炼者对生命力的追求。

故《素问》云: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

此句引用了《素问》中的内容,阐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阳气逐渐衰弱,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作者通过这一引用,强调了修炼丹道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力的追求。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真元和真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即真元是人体健康的根本,真气充足则人体强健,真气虚弱则人体生病,真气耗尽则人体死亡。作者通过这一阐述,强调了修炼丹道的目的,即为了增强真元和真气,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此句提出了修炼丹道的三个重要方法,即灼艾、丹药和附子。这里的‘灼艾’指的是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刺激穴位,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的方法。‘丹药’指的是丹道修炼中所使用的药物,用于调和人体阴阳,增强真元和真气。‘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作者通过这一阐述,为读者提供了修炼丹道的方法。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此句详细说明了修炼丹道的时间安排,即在不同年龄段,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艾灸修炼。作者通过这一安排,强调了修炼丹道的时间观念,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

此句讲述了作者自身修炼丹道的经历,即五十岁时开始艾灸关元穴,并服用保命丹和延寿丹,最终身体变得轻健,食欲大增。作者通过这一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修炼丹道的实例,并展示了修炼丹道的效果。

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

此句描述了作者在六十三岁时,因忧怒导致左手寸部出现死脉,通过艾灸关元和命门穴,五十天后死脉消失。作者通过这一经历,进一步证明了修炼丹道对治疗疾病的效果。

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此句总结了作者修炼丹道的经历,即通过长期坚持艾灸修炼,最终获得了老年康健。作者通过这一总结,强调了修炼丹道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力的追求。

乃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 寿算更如何。

此句是作者创作的歌谣,表达了自己修炼丹道的感悟,即通过艾灸关元穴,可以健体轻身,无病患,甚至可以超越彭祖的寿命。作者通过这一歌谣,进一步强调了修炼丹道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力的追求。

(先生三法实为保命之要诀,然上策人多畏惧而不肯行;中策古今痛扫,视为险途;若下策用之早而得其当,亦可十救其五。

此句是作者对修炼丹道三种方法的评价,即上策、中策和下策。作者认为,上策虽然效果显著,但人们多畏惧而不肯行;中策被视为险途,古今痛扫;而下策虽然效果有限,但只要用之得当,也可以救五人。作者通过这一评价,展示了修炼丹道的风险与收益。

予遵行历年,不无有效、有否。效则人云偶中,否则谗谤蜂起,此非姜附之过,乃予热肠之所招也。

此句是作者对自己修炼丹道经历的反思,即虽然修炼丹道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会受到人们的非议和诽谤。作者认为,这并非是姜附之过,而是因为自己热心于修炼丹道,才会招致非议。作者通过这一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修炼丹道的坚定信念。

吾徒不可以此而退缩不前,视人之将死可救而莫之救也。

此句是作者对后人的告诫,即不要因为修炼丹道的风险而退缩不前,要勇于面对挑战,拯救那些即将死去的人。作者通过这一告诫,表达了自己对修炼丹道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住世之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7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