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三世扁鹊-原文
医门得岐黄血脉者,扁鹊一人而已。
扁鹊黄帝时人,授黄帝《太乙神明论》,着《五色脉诊》、《三世病源》,后淳于意、华佗所受者是也。
第二扁鹊,战国时人。姓秦名越人,齐内都人,采《内经》之书,撰《八十一难》,慨正法得传者少,每以扁鹊自比,谓医之正派,我独得传,乃扁鹊再出也,故自号扁鹊。
第三扁鹊,大宋窦材是也,余学《素问》、《灵枢》,得黄帝心法,革古今医人大弊,保天下苍生性命,常以扁鹊自任,非敢妄拟古人,盖亦有所征焉。
尝因路过衢州野店,见一妇人遍身浮肿露地而坐。
余曰:何不在门内坐?
妇曰∶昨日蒙土地告我,明日有扁鹊过此,可求治病,我故于此候之。
余曰:汝若听我,我当救汝。
妇曰∶汝非医人,安能治病?
余曰:我虽非医,然得扁鹊真传,有奇方,故神预告汝。
遂与保命延寿丹十粒服之,夜间小便约去二升,五更觉饥。
二次又服十五粒,点左命关穴,灸二百壮。
五日后,大便下白脓五七块,半月全安。
妇曰:真扁鹊再生也。
(予治数人患此症者,浮肿、喘急,卧难着席,浆粥俱不入矣,既无丹药亦不肯灸,只用重剂姜附十余帖,而形体复旧,饮食如常,可知人能信用温化,即不灸亦有生机。)
想扁鹊独倚其才,旁游列国为同道刺死,华佗亦不传其法,为人 死,皆因秘而不发,招人之忌耳。
余将心法尽传于世,凡我同心肯学正传,不妨亦以扁鹊自命可也。
(舜何人哉,予何人哉,有为者亦若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三世扁鹊-译文
在医学领域,能够继承岐黄血脉的,只有扁鹊一个人。扁鹊是黄帝时代的人,曾经传授给黄帝《太乙神明论》,著有《五色脉诊》和《三世病源》,淳于意和华佗就是从他们那里学到的。第二位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人,姓秦名越人,是齐国内都的人,他研究《内经》一书,撰写了《八十一难》,感叹正宗的医术传承的人很少,常常拿自己比作扁鹊,说自己是医术的正派传承者,是扁鹊的再世,因此自称扁鹊。第三位扁鹊是北宋时期的窦材,他学习《素问》和《灵枢》,掌握了黄帝的心法,改革了古今医人的弊端,保护了天下苍生的性命,常常以扁鹊自居,不敢随意模仿古人,但也是有根据的。曾经有一次,我路过衢州的野店,看到一位妇女全身浮肿,坐在地上。我说:为什么不在屋内坐呢?妇女说:昨天土地神告诉我,明天有扁鹊经过这里,可以求他治病,所以我在这里等候。我说:如果你听我的,我可以救你。
妇女说:你不是医生,怎么能治病呢?我说:我虽然不是医生,但是得到了扁鹊的真传,有奇效的药方,所以神明提前告诉你了。于是给了她十粒保命延寿丹,她服下后,夜间小便大约去了两升,五更时感到饥饿。第二次又服了十五粒,按摩左边的命关穴,灸了二百壮。五天后,大便排出白色脓块五七块,半个月后完全康复。妇女说:真是扁鹊再世啊。(我治疗了几个患有这种症状的人,都是全身浮肿、呼吸急促,躺在床上都难以入席,连汤粥都吃不下,既没有丹药也不愿意灸疗,只用重剂姜附十几帖,身体就恢复了,饮食也恢复正常,这说明人如果相信温化治疗,即使不灸疗也有生机。)
想扁鹊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各国游历时被同行刺死,华佗也没有传授他的医术,被人害死,都是因为保守秘密,招来了别人的嫉妒。我将心法全部传授给世人,凡是与我同心愿意学习正宗医术的人,不妨也可以自称为扁鹊。(舜是什么人呢,我是什么人呢,有作为的人也会像这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三世扁鹊-注解
岐黄血脉:指中医的传承,岐黄即黄帝和岐伯,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始祖,他们的医学思想被视为中医的正宗。
扁鹊: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中医的祖师之一,有三人以扁鹊命名,分别是黄帝时的扁鹊、战国时的秦越人(扁鹊再出)、大宋的窦材(扁鹊三生)。
太乙神明论:相传为黄帝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内容涉及医学理论、治疗方法等。
五色脉诊: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脉象来诊断疾病。
三世病源:古代医学著作,主要讲述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淳于意:西汉时期的医学家,是扁鹊再出弟子之一。
华佗:东汉时期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但他的医术并未得到广泛传承。
内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八十一难: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再出)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主要涉及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正法:正确的医学方法或理论。
素问:《内经》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讲述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灵枢:《内经》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讲述针灸和经络理论。
心法:指医学中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方法。
保命延寿丹:一种古代的药物,据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命关穴:中医针灸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重要部位。
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草熏烤穴位来治疗疾病。
舜:中国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以德行著称。
予:古代的谦词,相当于现代的“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上-三世扁鹊-评注
医门得岐黄血脉者,扁鹊一人而已。此句开篇点题,强调扁鹊在中医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岐黄血脉’即指中医的传承,‘一人而已’则凸显了扁鹊在传承中医方面的独特地位。
扁鹊黄帝时人,授黄帝《太乙神明论》,着《五色脉诊》、《三世病源》,后淳于意、华佗所受者是也。此段介绍了扁鹊的生平及其对中医的贡献,包括传授黄帝《太乙神明论》等经典著作,以及后世医家如淳于意、华佗等人的传承关系。
第二扁鹊,战国时人。姓秦名越人,齐内都人,采《内经》之书,撰《八十一难》,慨正法得传者少,每以扁鹊自比,谓医之正派,我独得传,乃扁鹊再出也,故自号扁鹊。此段介绍了第二位扁鹊的生平,以及他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自称扁鹊再出,表现出对中医传承的重视。
第三扁鹊,大宋窦材是也,余学《素问》、《灵枢》,得黄帝心法,革古今医人大弊,保天下苍生性命,常以扁鹊自任,非敢妄拟古人,盖亦有所征焉。此段介绍了第三位扁鹊,即大宋窦材,他学习《素问》、《灵枢》,继承黄帝心法,致力于改革医术,保护苍生。
尝因路过衢州野店,见一妇人遍身浮肿露地而坐。余曰:何不在门内坐?妇曰∶昨日蒙土地告我,明日有扁鹊过此,可求治病,我故于此候之。余曰:汝若听我,我当救汝。此段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展现了医者仁心,即使不是真正的扁鹊,也愿意救治患者。
妇曰∶汝非医人,安能治病?余曰:我虽非医,然得扁鹊真传,有奇方,故神预告汝。遂与保命延寿丹十粒服之,夜间小便约去二升,五更觉饥。二次又服十五粒,点左命关穴,灸二百壮。五日后,大便下白脓五七块,半月全安。妇曰:真扁鹊再生也。通过医者与患者的对话,以及医者的治疗过程,展现了中医的神奇疗效和医者的医术高超。
予治数人患此症者,浮肿、喘急,卧难着席,浆粥俱不入矣,既无丹药亦不肯灸,只用重剂姜附十余帖,而形体复旧,饮食如常,可知人能信用温化,即不灸亦有生机。此段通过另一个案例,进一步说明了中医的治疗效果,即使没有使用传统的丹药和灸法,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想扁鹊独倚其才,旁游列国为同道刺死,华佗亦不传其法,为人 死,皆因秘而不发,招人之忌耳。此段回顾了扁鹊和华佗的悲剧命运,强调了他们因秘而不发而遭受的忌恨。
余将心法尽传于世,凡我同心肯学正传,不妨亦以扁鹊自命可也。(舜何人哉,予何人哉,有为者亦若是。)此段表达了作者对中医传承的决心,愿意将心法传授于世,并鼓励后学以扁鹊自命,传承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