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龙-原文
释名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主治龙骨:甘、平、无毒。
龙齿:涩、凉、无毒。
附方龙骨:健忘。
用白龙骨、远志,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梦遗。
用龙骨、远志,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三十丸,莲子汤送下。
暖精益阳。
治方同上,但不用朱砂。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冷水送下。
星即泄精。
用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共研为末。
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遗尿淋漓。
用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泄泻不止。
用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事子大。
每服看病人情况用适量,紫苏、木瓜汤送下。
老疟不止。
用龙骨末是匙,加酒一升半、煮开三次,于发病前一时,乘热服下,盖上铺盖发汗,有效。
热病下痢。
用龙骨半斤,研细,加水一斗,煮取五程式,冷后饮服,得汗即愈。
休息痢(屡发屡止,经久不愈)。
用龙骨四两打碎,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半,分五次冷服。
久痢脱肛。
用白龙骨粉扑患处。
吐血、鼻血、用龙骨吹入鼻中。
尿血。
用龙骨研末,水送服一匙。
一天服三次。
小儿脐疮。
有龙骨煅过,研末敷涂。
阴囊汗痒。
用龙骨、牡蛎,共研为细粉,扑患处。
龙齿:大人惊 ,心下结气,镇心,安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龙-译文
龙骨的名称(按照《本草》中的说法,所谓的龙骨实际上是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骼化石)。
龙骨的主治功效:甘、平、无毒。龙齿的功效:涩、凉、无毒。
附方:龙骨用于治疗健忘。使用白龙骨和远志,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饭后服用,用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梦遗。使用龙骨和远志,等量研成粉末,加入炼蜜制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用朱砂包裹。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莲子汤送服。
暖精益阳。治疗方法同上,但不用朱砂。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用冷水送服。
遗精。使用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空腹服用,用酒送服。
遗尿淋漓。使用白龙骨和桑螵蛸,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盐汤送服。
泄泻不止。使用龙骨和白石脂,等量研成粉末,加水制成丸子,如豆子大小。根据病人的情况适量服用,用紫苏、木瓜汤送服。
老疟不止。使用龙骨末一勺,加入半升酒,煮开三次,在发病前一个时辰,趁热服用,盖上被子发汗,有效。
热病下痢。使用半斤龙骨,研成细末,加水一斗,煮取五程式,冷却后饮用,出汗即愈。
休息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使用四两龙骨打碎,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半,分五次冷服。
久痢脱肛。使用白龙骨粉末扑撒在患处。
吐血、鼻血。使用龙骨吹入鼻中。
尿血。使用龙骨研成粉末,用水送服一勺。一天服用三次。
小儿脐疮。有经过煅烧的龙骨,研成粉末敷涂。
阴囊汗痒。使用龙骨和牡蛎,共同研成细粉,扑撒在患处。
龙齿:大人惊悸,心下结气,镇心,安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龙-注解
龙骨:龙骨,按本草所称,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在中医中,龙骨被认为具有镇惊安神、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遗精、遗尿等症状。
主治:主治指的是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在这里,主治龙骨和龙齿分别说明了它们的主要功效。
甘、平、无毒:甘味指药物味道甜,平性指药物性质平和,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
龙齿:龙齿是龙骨的一部分,通常指的是龙骨的牙齿部分。在中医中,龙齿被认为具有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大人惊悸、心下结气等症状。
附方:附方是指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剂量、用法等。
健忘: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容易忘记事情。
远志:远志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
朱砂:朱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镇惊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暖精益阳:暖精益阳是指通过药物或方法来增强阳气,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星即泄精:星即泄精可能是指梦遗,即夜间无意识中精液排出。
桑螵蛸:桑螵蛸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固精缩尿、收敛止带的作用。
白石脂:白石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泻、止血的作用。
紫苏:紫苏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
木瓜:木瓜是一种水果,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止渴的功效。
休息痢:休息痢是指痢疾时发时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脱肛:脱肛是指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直肠或乙状结肠脱出体外。
吐血:吐血是指血液从口腔呕吐出来。
鼻血:鼻血是指血液从鼻腔流出。
尿血:尿血是指尿液中含有血液。
脐疮:脐疮是指脐部发生的疮口。
阴囊汗痒:阴囊汗痒是指阴囊部位出汗并伴有瘙痒感。
牡蛎:牡蛎是一种贝类,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龙-评注
释名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此句开篇点明了龙骨的来源,即古代多种哺乳动物的骨胳化石。龙骨在古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来源的广泛性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龙骨的来源多样化,说明了古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以及对药用资源的丰富利用。
主治龙骨:甘、平、无毒。龙齿:涩、凉、无毒。
此句介绍了龙骨和龙齿的药性。甘、平、无毒是龙骨的药性特点,表明其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服用。涩、凉、无毒则是龙齿的药性,涩性表明其有收敛作用,凉性则说明其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这两句体现了古人对药材药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药物毒性的高度重视。
附方龙骨:健忘。用白龙骨、远志,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健忘方面的应用。通过白龙骨和远志的配伍,以及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配伍和剂型的讲究。饭后服用、酒送下,说明古人在用药时注重药物的吸收和效果。
梦遗。用龙骨、远志,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送下。
此句描述了龙骨在治疗梦遗方面的应用。通过丸剂的形式,以及朱砂为衣的细节,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剂型的创新和剂量的精准控制。
暖精益阳。治方同上,但不用朱砂。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冷水送下。
此句说明了龙骨在治疗暖精益阳方面的应用,与治疗梦遗的方法相似,但去除了朱砂,可能是出于对朱砂毒性的考虑。空心服、冷水送下,进一步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服用的细致安排。
星即泄精。用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星即泄精方面的应用。通过白龙骨和韭子的配伍,以及服用方法,反映了古人对中药配伍的重视。
遗尿淋漓。用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此句描述了龙骨在治疗遗尿淋漓方面的应用。白龙骨和桑螵蛸的配伍,以及盐汤送下,体现了古人对中药配伍和剂型的创新。
泄泻不止。用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事子大。每服看病人情况用适量,紫苏、木瓜汤送下。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泄泻不止方面的应用。通过龙骨和白石脂的配伍,以及丸剂的形式,反映了古人对中药配伍和剂型的重视。
老疟不止。用龙骨末是匙,加酒一升半、煮开三次,于发病前一时,乘热服下,盖上铺盖发汗,有效。
此句描述了龙骨在治疗老疟不止方面的应用。通过煮开的龙骨末,以及乘热服下、发汗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煎煮和服用的讲究。
热病下痢。用龙骨半斤,研细,加水一斗,煮取五程式,冷后饮服,得汗即愈。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热病下痢方面的应用。通过煮取龙骨末,以及冷后饮服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中药煎煮和服用的细致安排。
休息痢(屡发屡止,经久不愈)。用龙骨四两打碎,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半,分五次冷服。
此句描述了龙骨在治疗休息痢方面的应用。通过打碎龙骨、分次冷服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煎煮和服用的细致安排。
久痢脱肛。用白龙骨粉扑患处。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久痢脱肛方面的应用。通过粉扑患处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中药外用的重视。
吐血、鼻血、用龙骨吹入鼻中。
此句描述了龙骨在治疗吐血、鼻血方面的应用。通过吹入鼻中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外用的创新。
尿血。用龙骨研末,水送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尿血方面的应用。通过研末、水送服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中药煎煮和服用的细致安排。
小儿脐疮。有龙骨煅过,研末敷涂。
此句描述了龙骨在治疗小儿脐疮方面的应用。通过煅过、研末、敷涂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外用的重视。
阴囊汗痒。用龙骨、牡蛎,共研为细粉,扑患处。
此句介绍了龙骨在治疗阴囊汗痒方面的应用。通过龙骨和牡蛎的配伍,以及扑患处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中药配伍和剂型的创新。
龙齿:大人惊 ,心下结气,镇心,安神。
此句介绍了龙齿在治疗大人惊、心下结气、镇心、安神方面的应用。通过这些描述,体现了古人对龙齿药性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