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鳔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鳔-原文

气味鳔:甘、平、无毒。

鳔胶:甘、咸、平、无毒。

主治鳔:止折伤血出不止;烧灰,豕阴疮、瘘疮、月蚀疮。

鳔胶:难产。用鳔胶五寸,烽存性为末,温酒送服。

产后抽搐。用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研为末,分三次服,煎蝉蜕汤送下。

产后血晕。用鳔胶烧存性,每服三、五钱,用酒和童便调服。

经血逆行。用鳔胶切碎,炒过,加新棉烧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破伤风抽筋。用鳔胶烧存性一两、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苏木煎酒调下。另煮一钱封疮口。此方名“危氏香胶散”。

又方:用鳔胶半两(炒焦)、蜈蚣一对(炙研),共研为末,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分,煎汤调服一钱。

呕不止。用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黄,刮取二钱,以甘蔗节三十五个捣汁调下。

便毒肿痛。用鳔胶在热水或醋中煮软后,乘热研烂敷贴,又方:用鳔毅然一两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另以石菖蒲生研敷患处。

头风。用鳔胶烧存性,研为末,临卧时,以葱酒送服在残。

赤白带。用鳔胶三尺,焙黄,研为末,同鸡蛋煎饼吃,好酒伴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鳔-译文

气味鳔:味道甜,性质平和,没有毒性。鳔胶:味道甜和咸,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治鳔:可以用来止血,对于断裂受伤出血不止的情况;烧成灰后,可以用来治疗猪的阴部疮、瘘疮、月蚀疮。

鳔胶:可以用来治疗难产。使用五寸长的鳔胶,烧成粉末,用温酒送服。

产后抽搐:使用一两的鳔胶,用螺粉炒焦后去粉,研成粉末,分三次服用,用煎好的蝉蜕汤送服。

产后血晕:烧成灰的鳔胶,每次服用三到五钱,用酒和童便调和后服用。

经血逆行:将鳔胶切碎,炒过后加新棉烧成灰。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调和后服用。

破伤风抽筋:烧成灰的鳔胶一两和少许麝香,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苏木煎的酒调和后服用。另外煮一钱用来封闭疮口。这个方子叫做‘危氏香胶散’。

另一种方子:使用半两炒焦的鳔胶和一对炙研的蜈蚣,共同研成粉末,用等分的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药物煎汤调和后服用一钱。

呕吐不止:使用八寸长、二寸宽的鳔胶,炙黄后刮取二钱,用三十五个甘蔗节捣出的汁调和后服用。

便毒肿痛:将鳔胶在热水或醋中煮软后,趁热研成糊状敷贴;另一种方法:烧成灰的鳔胶一两,研成粉末,用酒送服;另外用新鲜的石菖蒲研成粉末敷在患处。

头风:烧成灰的鳔胶,研成粉末,临睡前用葱酒送服。

赤白带:三尺长的鳔胶,焙黄后研成粉末,和鸡蛋煎饼一起吃,用好酒伴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鳔-注解

气味鳔:气味鳔指的是鱼的鳔,其中含有一种可以食用的胶状物质,具有甘、平、无毒的性质。

甘:味甜,常用于形容食物的味道,在中医理论中,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平:性质平和,不偏寒不偏热,指药物的性质温和,适合多数人使用。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没有危害。

鳔胶:鳔胶是从鱼鳔中提取的一种胶质物质,具有甘、咸、平、无毒的性质,可以入药。

主治:主治是指药物或疗法的主要治疗作用。

止折伤血出不止:指治疗因跌打损伤导致的出血不止。

烧灰:将物质烧成灰烬,灰烬在中医中常被用作外用或内服的药物。

豕阴疮:指猪的阴部患上的疮疖。

瘘疮:指皮肤上的慢性溃疡。

月蚀疮:指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皮肤疾病。

难产: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使分娩过程困难。

烽存性:指将物质烧成灰烬后,存留的灰烬。

温酒送服:用温酒送服药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吸收。

产后抽搐:指产后妇女出现的肌肉抽搐症状。

螺粉:一种粉末,可能是贝壳磨成的粉。

蝉蜕汤:一种由蝉蜕(蝉的壳)制成的汤剂。

童便:指儿童的尿液,在中医中有时用作药物。

经血逆行:指月经血倒流,不符合正常生理现象。

新棉:新鲜棉花。

米汤:将米煮成汤,用于调制药物。

破伤风: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肌肉痉挛。

苏木: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危氏香胶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破伤风。

蜈蚣:一种有毒的陆生节肢动物,其干燥体在中医中用作药材。

炙研:将药材用火炙烤后研磨成粉末。

防风: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

羌活: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独活: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川芎: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

呕不止:指连续呕吐不止。

便毒肿痛:指大便时肛门或直肠部位出现的肿胀和疼痛。

石菖蒲:一种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头风:指头部出现的疼痛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偏头痛。

赤白带:指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颜色分别为红色和白色。

鸡蛋煎饼:将鸡蛋与面粉混合后煎成的饼。

好酒伴服:用好酒作为药物的溶剂或送服的液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鳔-评注

气味鳔: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此段文字开篇便点明了鳔和鳔胶的性质,即味道甘甜、性质平和且无毒。这表明古人在使用这些物质时,首先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温和性,这符合中医学中‘药食同源’的理念,即食物和药物可以相互转化,而安全性是首要条件。

主治鳔:止折伤血出不止;烧灰,豕阴疮、瘘疮、月蚀疮。

此处介绍了鳔的主治功能,包括止血、治疗疮疡等。止血功能体现了鳔在中医学中对于血证的治疗作用,而治疗疮疡则表明其具有收敛生肌的作用。这些功能与鳔的甘平无毒性质相符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以药治标,以食治本’的治疗原则。

鳔胶:难产。用鳔胶五寸,烽存性为末,温酒送服。

此段描述了鳔胶在难产情况下的应用。鳔胶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学中‘温补’的治疗原则,通过温酒送服,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缓解难产的症状。

产后抽搐。用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研为末,分三次服,煎蝉蜕汤送下。

产后抽搐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症状,此处介绍的鳔胶疗法,通过炒焦螺粉去粉,再与鳔胶研末服用,体现了中医学中‘以药引药’的治疗方法,即利用螺粉的焦性来增强鳔胶的功效。

产后血晕。用鳔胶烧存性,每服三、五钱,用酒和童便调服。

产后血晕是产后严重的并发症,此处介绍的鳔胶疗法,通过烧存性,再用酒和童便调服,体现了中医学中‘温补’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同时酒和童便的加入,也增强了疗法的有效性。

经血逆行。用鳔胶切碎,炒过,加新棉烧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经血逆行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此处介绍的鳔胶疗法,通过切碎炒过,再加新棉烧灰,体现了中医学中‘以药引药’的治疗方法,同时米汤调服,也符合中医学中‘温补’的治疗原则。

破伤风抽筋。用鳔胶烧存性一两、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苏木煎酒调下。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此处介绍的鳔胶疗法,通过烧存性与麝香共研为末,再以苏木煎酒调服,体现了中医学中‘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同时苏木煎酒的加入,也增强了疗法的有效性。

此方名‘危氏香胶散’。又方:用鳔胶半两(炒焦)、蜈蚣一对(炙研),共研为末,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分,煎汤调服一钱。

此处介绍了两个方剂,‘危氏香胶散’和另一个方剂。这些方剂的组成体现了中医学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呕不止。用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黄,刮取二钱,以甘蔗节三十五个捣汁调下。

此段描述了治疗呕不止的方法,通过炙黄鳔胶,刮取一定量,再与甘蔗汁调服,体现了中医学中‘以药引药’的治疗方法,同时甘蔗汁的加入,也增强了疗法的有效性。

便毒肿痛。用鳔胶在热水或醋中煮软后,乘热研烂敷贴,又方:用鳔毅然一两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另以石菖蒲生研敷患处。

此段描述了治疗便毒肿痛的方法,通过煮软后研烂敷贴,或烧存性研末酒送服,再以石菖蒲生研敷患处,体现了中医学中‘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即通过内外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头风。用鳔胶烧存性,研为末,临卧时,以葱酒送服在残。

此段描述了治疗头风的方法,通过烧存性,研末,再以葱酒送服,体现了中医学中‘温补’的治疗原则,同时葱酒的加入,也增强了疗法的有效性。

赤白带。用鳔胶三尺,焙黄,研为末,同鸡蛋煎饼吃,好酒伴服。

此段描述了治疗赤白带的方法,通过焙黄鳔胶,研末,再与鸡蛋煎饼同食,好酒伴服,体现了中医学中‘药食同源’的治疗原则,即通过食物和药物的结合,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7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