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粉-原文
释名亦名汞粉、轻粉、峭粉、腻粉。
由水银、白矾、食盐合炼而成。
气味辛、苦、有毒。
主治小儿涎喘。用末受精的鸡收一个,取出蛋清,加水银粉十钱拌合。装银器内,放在汤瓶上蒸熟,给病儿服下,或吐痰,或下泄,病即愈。但水银有毒,气虚小儿,不能用此方。
小儿呕乳。用水银粉一钱、盐鼓(去皮)七粒,共研匀,合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汤送下。
大小便闭(胀闷欲死,持续两三天,有生命危险)。用水银粉一钱、生麻油一合,和匀,空腹时服下。
大便壅结。用水银粉半钱、沙糖一小撮,研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临卧时温开水送下。
又方:水银粉二钱、铅丹一钱,共研细。每次一钱,米汤送下。
血痢腹痛。用水银粉五钱、粉锡三钱,共研匀。加水浸过的蒸饼心少许,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至十丸,艾汤送下。
消中嗜食(吃得多,人体瘦,大便硬结,常解小便)。用水银粉一钱,研细,姜汁拦匀,清水送下。后服猪肚丸补之。
一切虚风(按:指头晕目眩、麻痹不仁等症)。用水银粉一两,汤煎,再用慢火焙干,加麝香半两,研细。每服二至三分,温水调下。
水气肿痛。用水银粉一钱,装入乌鸡的蛋中(蛋要先去黄),再用面饼包好蒸熟,剥去蛋壳,加炒葶苈一钱,同蒸饼捣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至五丸,一天服三次,车前汤送下。极效。
痘后生翳。用水银粉、铅丹,等分为末。左翳吹右耳,右翳吹左耳。
牙痛。用水银一钱、大蒜一瓣,合捣成饼,安在颧骨前陷(即肋窝)中,先用一枚铜钱垫住。安饼后再用贝壳盖好,扎牢。一夜可愈。左牙痛,安在右边,右牙痛安在左连。
牙疳(流脓、流血、虫蚀)。用水银粉一钱,黄连一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小儿耳烂。用水银粉、枣子灰,等分研末,调油搽患处。
眼边烂。用水银粉和口水点眼睑内。一天点二、三次。
小儿头疮。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搽。
小儿生癣。用猪油调水银粉涂搽。
臁疮。以齑汁温洗患处,拭干后,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搽。
又方:水银粉五分,黄蜡一两。先把水银粉铺纸上,再铺黄蜡,缚在疮上,黄水流出即愈。
各种毒疽毒痈(包括杨梅疮)。用水银粉一两,丹砂、雄黄各二钱半,白矾、绿矾各二两半,研匀,装罐,盐泥封口,文武火炼升。
炼毕开封,罐口有许多粉末。取此粉每三钱加乳香、没药各五分,酒在太乙膏之类的膏药上,贴患处,有奇效。此方名“五宝霜”。
附方水银粉有毒,不可常服及服用过量,以免汞中毒。
水银粉的万分,主要是甘汞,即氯化亚汞HgCl。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粉-译文
名称还有汞粉、轻粉、峭粉、腻粉等。是由水银、白矾、食盐混合炼制而成的。
味道是辛辣、苦涩,并且有毒。
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的流涎和哮喘。使用未受精的鸡蛋一个,取出蛋黄,加入水银粉十钱搅拌混合。放入银器中,放在汤瓶上蒸熟,给生病的孩子服用,或者吐痰,或者腹泻,病就会好。但是水银有毒,体质虚弱的孩子不能使用这个方子。
小儿呕吐乳汁。使用水银粉一钱、盐鼓(去皮)七粒,共同研磨均匀,制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藿香汤送服。
大小便不通(胀闷得快要死,持续两三天,有生命危险)。使用水银粉一钱、生麻油一合,混合均匀,空腹时服用。
大便不通。使用水银粉半钱、沙糖一小撮,研磨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丸,临睡前用温开水送服。
另一个方子:水银粉二钱、铅丹一钱,共同研磨成细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米汤送服。
血痢腹痛。使用水银粉五钱、粉锡三钱,共同研磨均匀。加入用热水浸泡过的蒸饼心少许,制成如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至十丸,用艾汤送服。
消中嗜食(吃得很多,人体消瘦,大便干结,经常解小便)。使用水银粉一钱,研磨成细末,加入姜汁搅拌均匀,用温水送服。之后服用猪肚丸进行滋补。
一切虚风(指头晕目眩、麻木不仁等症状)。使用水银粉一两,用水煎煮,再用慢火烘干,加入麝香半两,研磨成细末。每次服用二至三分,用温水调服。
水气肿痛。使用水银粉一钱,装入乌鸡的蛋中(先去掉蛋黄),再用面饼包好蒸熟,去掉蛋壳,加入炒葶苈一钱,与蒸饼一起捣成丸子,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三至五丸,一天服用三次,用车前汤送服。效果极好。
痘后生翳。使用水银粉、铅丹,等分研磨成末。左眼翳吹入右耳,右眼翳吹入左耳。
牙痛。使用水银一钱、大蒜一瓣,共同捣成饼,放在颧骨前的凹陷处(即肋窝),先用一枚铜钱垫住。放置饼后再用贝壳盖好,扎紧。一夜即可痊愈。左牙痛,放在右边,右牙痛放在左边。
牙疳(流脓、流血、虫蚀)。使用水银粉一钱,黄连一两,共同研磨成末,涂抹在患处。
小儿耳烂。使用水银粉、枣子灰,等分研磨成末,调油涂抹在患处。
眼边烂。使用水银粉和口水点在眼睑内。一天点二、三次。
小儿头疮。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抹。
小儿生癣。用猪油调水银粉涂抹。
臁疮。用酸菜汁温洗患处,擦干后,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抹。
另一个方子:水银粉五分,黄蜡一两。先将水银粉铺在纸上,再铺上黄蜡,绑在疮上,黄水流出即愈。
各种毒疽毒痈(包括杨梅疮)。使用水银粉一两,丹砂、雄黄各二钱半,白矾、绿矾各二两半,研磨均匀,装入罐中,用盐泥封口,用文火和武火炼制。
炼制完成后打开,罐口有许多粉末。取这粉末每三钱加入乳香、没药各五分,用酒在太乙膏之类的膏药上,贴在患处,效果奇特。这个方子名叫‘五宝霜’。
附方:水银粉有毒,不可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以免引起汞中毒。水银粉的主要成分是甘汞,即氯化亚汞HgCl。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粉-注解
汞粉:汞粉,又称水银粉,是一种由水银(汞)制成的粉末,常用于古代药物制备。
轻粉:轻粉是汞粉的别称,因其质地轻柔而得名。
峭粉:峭粉是对汞粉的一种古称,可能因其性质坚硬或形状尖锐而得名。
腻粉:腻粉可能指汞粉的细腻质地,或因其能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形成粘稠状。
水银:水银,即汞,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Hg,在古代医药中常用于制备药物。
白矾:白矾,又称明矾,是一种含有硫酸铝钾的矿物,常用于净水、制药等。
食盐:食盐,即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也用于古代药物的制备。
辛:辛,中医术语,指药物具有发散、行气、止痛等作用。
苦:苦,中医术语,指药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等作用。
涎喘:涎喘,古代医学术语,指小儿因痰涎阻塞气道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精:精,指精液,此处可能指未受精的鸡。
银器:银器,指用银制成的器皿,古代认为银有解毒的作用。
汤瓶:汤瓶,古代用于煮汤或熬药的容器。
气虚:气虚,中医术语,指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呕乳:呕乳,指小儿呕吐乳汁。
盐豉:盐豉,即盐制的豆豉,一种调味品。
麻子:麻子,指芝麻。
藿香汤:藿香汤,以藿香为主要成分的汤剂,用于治疗感冒、呕吐等。
生麻油:生麻油,指未经过加工的麻油。
沙糖:沙糖,即白糖。
梧子:梧子,指梧桐子的种子,古代认为有药用价值。
米汤:米汤,指煮米后所得的汤汁,常用于送服药物。
粉锡:粉锡,指锡粉,一种金属粉末。
蒸饼心:蒸饼心,指蒸饼的中心部分,古代认为有药用价值。
艾汤:艾汤,以艾草为主要成分的汤剂,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
消中嗜食:消中嗜食,中医术语,指消化不良、食欲过盛等症状。
姜汁:姜汁,指生姜榨取的汁液,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猪肚丸:猪肚丸,以猪肚为主要成分的丸剂,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虚风:虚风,中医术语,指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麻痹等症状。
麝香:麝香,一种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古代认为有药用价值。
水气肿痛:水气肿痛,中医术语,指因水湿停滞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乌鸡:乌鸡,一种黑色的鸡,古代认为其肉和蛋有药用价值。
葶苈:葶苈,一种植物,其种子可入药,具有泻下作用。
车前汤:车前汤,以车前草为主要成分的汤剂,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
痘后生翳:痘后生翳,指天花或麻疹痊愈后,眼睛出现翳障。
铅丹:铅丹,一种含铅的红色颜料,也用于古代药物制备。
没药:没药,一种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古代认为有药用价值。
乳香:乳香,一种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古代认为有药用价值。
太乙膏:太乙膏,一种膏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齑汁:齑汁,指将蔬菜捣碎后所得的汁液。
臁疮:臁疮,指小腿部位的溃疡。
黄蜡:黄蜡,一种黄色的蜡,用于制作膏药。
五宝霜:五宝霜,古代方剂名,由多种药物制成。
汞中毒:汞中毒,指人体摄入过量汞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粉-评注
释名亦名汞粉、轻粉、峭粉、腻粉。由水银、白矾、食盐合炼而成。
此段文字介绍了水银粉的多种名称及其原料来源,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命名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成分的深入认识。水银粉的原料水银、白矾、食盐均为常见物质,但其合炼过程则较为复杂,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炼制工艺的掌握。
气味辛、苦、有毒。
这里对水银粉的气味和毒性进行了描述,辛、苦之味提示了其药性,有毒则表明了其使用时的风险。古人在使用药物时,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体现了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视。
主治小儿涎喘。用末受精的鸡收一个,取出蛋清,加水银粉十钱拌合。装银器内,放在汤瓶上蒸熟,给病儿服下,或吐痰,或下泄,病即愈。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水银粉在治疗小儿涎喘时的具体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使用的精细操作和对病情的针对性治疗。使用末受精的鸡和银器等特殊工具,增加了仪式感,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神秘化。
但水银有毒,气虚小儿,不能用此方。
此句强调了水银粉的毒性,并指出对于气虚的小儿不宜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使用禁忌的重视,以及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小儿呕乳。用水银粉一钱、盐鼓(去皮)七粒,共研匀,合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汤送下。
此段描述了水银粉在治疗小儿呕乳时的应用,结合盐鼓等辅助药物,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大小便闭(胀闷欲死,持续两三天,有生命危险)。用水银粉一钱、生麻油一合,和匀,空腹时服下。
此段描述了水银粉在治疗大小便闭症时的应用,强调了其速效性,同时也揭示了水银粉在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以上各段文字均体现了古人对水银粉这一药物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广泛认知和对疾病治疗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