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原文
释名亦名汞、 、灵液、姹女。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急惊风。用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共研细,加石脑油,捣成泥,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反胃吐食。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结砂、硫磺各五钱,官桂一钱,共研细,分两次服。一半米汤、一半姜汗,调在一个碗中把药送下。
胆热鼻血。用水银、丹砂、麝香等分,研细,每服半钱,新汲水送下。
血汗不止。方同上。
胎动(母欲死,子尚活)。用水银、丹砂各半两,合研匀,加牛膝半两,水五大碗,煎汁。吃药时,还吃半茶匙蜂蜜。
胎死腹中。用水银二两,令产妇吞服,殆胎立出。
误吞金银饰物。服水银一两,立出。
又方:水银一两,分两次服。服第二次后,立出。
头上生虱。用水银和蜡烛油擦头,虱一夜死尽。
口疮。用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都成五合,喝一点含在口中,一天十次,有效。
白癜风。用水银擦几次,可愈。
肛门虫痒。用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棉花裹成小球,送进肛门,次日虫出。
12、一切恶疮。用水银、黄连和粉锡(熬黄)各一两,研匀,敷疮上。
小儿痘后眼睛生翳。用水银一钱、虢丹(铅丹)五钱,研捣成丸药六粒,糊在坩锅中,火煅一天。取出,用薄棉裹好,左翳塞右耳,翳自掉下。
附方水银有大毒,用以作药,必须十分谨慎。
古时方士炼丹,吹嘘水银“久服神仙不死”。
李时珍力斥这种谬论,指出历人有许多人贪生怕死,妄想长寿,竟然服食多量水银,致成残废,甚至因此送命。
方士为了哗众取宠,可以瞎吹一通,研究本草的人,对待水银的治病问题,应必须严肃认真,以免误人误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译文
这种药物也被称为汞、水银、灵液、姹女。
它的味道是辛辣、寒冷的,并且有毒。
主要用来治疗急性的惊风。需要用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共同研成粉末,加入石脑油,捣成泥状,做成像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汤送服。对于反胃吐食的情况,使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结砂、硫磺各五钱,官桂一钱,共同研成粉末,分两次服用。一半用米汤,一半用姜汁,调和在一个碗中服用。
对于胆热引起的鼻出血,使用水银、丹砂、麝香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钱,用新鲜的水送服。对于血汗不止的情况,治疗方法与上述相同。
如果是胎动(母亲想要死亡,但孩子还活着),使用水银、丹砂各半两,混合均匀,加入牛膝半两,水五大碗,煎煮汁液。服用药物时,还要吃半茶匙蜂蜜。如果是胎死腹中,使用水银二两,让产妇吞服,胎儿就会立即排出。
如果是误吞金银饰物,服用水银一两,可以立即排出。还有另一种方法:水银一两,分两次服用。服用第二次后,可以立即排出。
如果是头上生虱子,用水银和蜡烛油擦头,虱子一夜之间就会死去。
如果是口疮,使用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混合成五合,喝一点含在口中,一天服用十次,有效。
如果是白癜风,用水银擦几次,可以治愈。
如果是肛门虫痒,使用水银和枣膏各二两,研匀,用棉花包裹成小球,送进肛门,第二天虫子就会出来。
对于一切恶疮,使用水银、黄连和粉锡(熬黄)各一两,研匀,敷在疮上。
如果是小儿痘后眼睛生翳,使用水银一钱、铅丹(铅丹)五钱,研捣成六粒丸药,糊在坩锅中,火煅一天。取出后,用薄棉包裹好,如果是左眼翳,就塞入右耳,翳就会自然掉下。
附方:水银有大毒,用作药物时必须非常谨慎。古时候的方士夸大其词,声称长期服用水银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强烈谴责这种错误观点,指出历史上很多人贪生怕死,渴望长寿,竟然大量服用水银,导致残疾,甚至因此丧命。方士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可以胡说八道,但是研究本草的人,对待水银的治病问题,必须严肃认真,以免误人误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注解
汞:汞,即水银,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Hg,在自然界中以液态存在,常温下银白色,具有强烈的毒性。
灵液:灵液,古代对水银的一种美称,寓意其神秘和珍贵。
姹女:姹女,古代对水银的另一种称呼,来源于古代炼丹术,认为水银具有女性化的特性。
辛:辛,指味道辛辣,此处指水银的味道。
寒:寒,指性质寒冷,此处指水银的性质。
有毒:有毒,指水银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
急惊风:急惊风,中医病名,指突然发生,病情急重的惊风。
南星:南星,指天南星,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的功效。
麝香:麝香,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
石脑油:石脑油,一种石油产品,用作溶剂。
反胃吐食:反胃吐食,中医病名,指胃中食物逆流至食管,随即呕吐。
黑铅:黑铅,即铅,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
结砂:结砂,古代炼丹术语,指将多种物质混合后加热,使其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硫磺:硫磺,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常用作火药和防腐剂。
官桂:官桂,即肉桂,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胆热鼻血:胆热鼻血,中医病名,指因胆热而引起的鼻出血。
丹砂:丹砂,即朱砂,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的功效。
血汗不止:血汗不止,中医病名,指出血不止,伴有汗出的症状。
胎动:胎动,指孕妇感觉胎儿在子宫内活动。
牛膝:牛膝,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的功效。
蜂蜜:蜂蜜,一种天然甜味剂,具有润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金银饰物:金银饰物,指用金银制成的装饰品。
虱:虱,一种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上的寄生虫。
口疮:口疮,中医病名,指口腔黏膜发生溃疡。
白癜风:白癜风,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
肛门虫痒:肛门虫痒,指肛门周围皮肤因寄生虫引起瘙痒。
粉锡:粉锡,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
痘后眼睛生翳:痘后眼睛生翳,指天花或麻疹等疾病痊愈后,眼睛出现翳障。
虢丹:虢丹,即铅丹,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生肌、解毒杀虫的功效。
薄棉:薄棉,指薄薄的棉布。
方士:方士,古代指从事炼丹、占卜等活动的人。
李时珍: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金部-水银-评注
释名亦名汞、 、灵液、姹女。这一段开篇即点明了水银的多种别称,其中‘汞’是水银的化学名称,‘灵液’和‘姹女’则赋予了水银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水银的崇拜和神秘化倾向。
气味辛、寒、有毒。此句概括了水银的药性,辛表示其味辛烈,寒表示其性寒凉,有毒则揭示了其副作用。这也体现了古人对药物药性的细致观察和分类。
主治急惊风。用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共研细,加石脑油,捣成泥,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反胃吐食。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结砂、硫磺各五钱,官桂一钱,共研细,分两次服。一半米汤、一半姜汗,调在一个碗中把药送下。胆热鼻血。用水银、丹砂、麝香等分,研细,每服半钱,新汲水送下。血汗不止。方同上。胎动(母欲死,子尚活)。用水银、丹砂各半两,合研匀,加牛膝半两,水五大碗,煎汁。吃药时,还吃半茶匙蜂蜜。胎死腹中。用水银二两,令产妇吞服,殆胎立出。误吞金银饰物。服水银一两,立出。又方:水银一两,分两次服。服第二次后,立出。头上生虱。用水银和蜡烛油擦头,虱一夜死尽。口疮。用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都成五合,喝一点含在口中,一天十次,有效。白癜风。用水银擦几次,可愈。肛门虫痒。用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棉花裹成小球,送进肛门,次日虫出。12、一切恶疮。用水银、黄连和粉锡(熬黄)各一两,研匀,敷疮上。小儿痘后眼睛生翳。用水银一钱、虢丹(铅丹)五钱,研捣成丸药六粒,糊在坩锅中,火煅一天。取出,用薄棉裹好,左翳塞右耳,翳自掉下。这一段详细列举了水银在古医方中的应用,从治疗急惊风到肛门虫痒,从恶疮到痘后眼睛生翳,几乎涵盖了当时医学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水银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附方水银有大毒,用以作药,必须十分谨慎。古时方士炼丹,吹嘘水银‘久服神仙不死’。李时珍力斥这种谬论,指出历人有许多人贪生怕死,妄想长寿,竟然服食多量水银,致成残废,甚至因此送命。方士为了哗众取宠,可以瞎吹一通,研究本草的人,对待水银的治病问题,应必须严肃认真,以免误人误事。这一段强调了水银的毒性及其在古代医学中的争议,李时珍的批判态度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药物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民众健康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