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粳-原文
气味粳米:甘、苦、平、无毒。
淅二泔:甘、寒、无毒。
主治粳米:霍乱吐泻,烦渴欲绝。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心气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胎动腹痛。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疔肿。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益胃,除湿。
粳谷奴:走马喉痹。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禾秆:解砒毒。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粳-译文
气味粳米:甜、苦、平和,没有毒性。
淅二泔:甜、寒,没有毒性。
主治粳米:治疗霍乱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以及口渴得想喝尽水的症状。使用粳米二合(大约50克),磨成粉末,加入两碗水,再次研磨成汁,再加入一合淡竹沥(大约10毫升),一次服下。如果自汗不止,可以用粳米粉代替扑粉,经常扑在身上,有疗效。治疗心气痛,使用粳米一升(大约200克),加水六升(大约1200毫升)煮开,分六、七次服下。治疗胎动腹痛,使用粳米五升(大约1000克)、黄芪六两(大约180克),加水七升(大约1400毫升)煎成两升,分四次服下。治疗疔肿,将粳米粉熬成黑色,调上蜂蜜敷涂。
淅二泔:可以清热,止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有益于胃,可以除湿。
粳谷奴:治疗走马喉痹。取粳谷烧成灰,研成粉末,用酒冲服一勺,立即见效。
禾秆:可以解砒毒。使用禾秆烧成灰,用水淋汁过滤后,冷服一碗,能够将毒排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粳-注解
气味粳米:粳米,又称粳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气味甘、苦、平、无毒,指其性质温和,味道甘苦,对人体无害。
淅二泔:淅二泔,是指经过两次淘洗的米泔水,即煮米后的废水。其性质甘、寒、无毒,具有清热、止渴、利小便等功效。
主治粳米:主治粳米,指用粳米治疗疾病的方法。文中提到的治疗方法包括用粳米粉研成汁,加入淡竹沥服用,以及用粳米粉代扑粉等。
霍乱吐泻: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
烦渴欲绝:烦渴欲绝,形容极度口渴,几乎无法忍受。
自汗不止:自汗不止,指身体不自主地大量出汗,且无法控制。
心气痛:心气痛,即心脏部位的疼痛,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胎动腹痛:胎动腹痛,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腹部疼痛,可能与胎儿的活动有关。
疔肿:疔肿,指皮肤上出现的红肿、硬结,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
炒米汤:炒米汤,指将米炒熟后加水煮成的汤,具有益胃、除湿的功效。
粳谷奴:粳谷奴,可能是指某种疾病或症状的名称,文中提到用烧粳谷冲酒服用可以治疗。
禾秆:禾秆,指稻谷的秸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砒毒:砒毒,指砒霜中毒,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可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粳-评注
气味粳米:甘、苦、平、无毒。
此句描述了粳米的性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甘味能补益、和中,苦味能清热、燥湿,平性则表示性质平和,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高。这些性质使得粳米成为一种适合广泛应用的食材和药材。
淅二泔:甘、寒、无毒。
淅二泔,即淘米水,其性质甘寒无毒,说明其具有清热、生津、利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便不利等症状。
主治粳米:霍乱吐泻,烦渴欲绝。
此句说明了粳米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剧烈的呕吐和腹泻,粳米可以用来缓解症状,达到止吐止泻的效果。
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这里详细描述了粳米在治疗霍乱时的具体用法,通过研磨成粉,加水成汁,与淡竹沥混合,可以增强其疗效,体现了中医治疗中注重药物配伍和剂型的特点。
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自汗不止是指身体不由自主地出汗,粳米粉作为扑粉使用,可以吸收汗液,达到止汗的效果,体现了中医治疗中注重外治法的应用。
心气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心气痛是指心脏部位疼痛,粳米煮水服用,可以缓解心气痛的症状,说明粳米具有养心、止痛的作用。
胎动腹痛。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胎动腹痛是孕妇常见的一种症状,粳米与黄芪合用,可以补气养血,安胎止痛,体现了中医治疗中注重辨证施治的原则。
疔肿。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疔肿是一种皮肤疾病,粳米粉熬黑后具有收敛生肌的作用,与蜜调敷,可以促进疮口愈合。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淅二泔除了前面的甘寒无毒性质外,还具有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等功效,适用于多种热病症状。
炒米汤:益胃,除湿。
炒米汤是将米炒熟后加水煮成,具有益胃、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阻中焦等症。
粳谷奴:走马喉痹。
粳谷奴是一种治疗喉痹的药材,走马喉痹是指急性喉炎,粳谷奴可以缓解喉部疼痛,消除喉痹症状。
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这里描述了粳谷奴的具体用法,通过烧研后以酒冲服,可以迅速见效,体现了中医治疗中注重速效的特点。
禾秆:解砒毒。
禾秆,即稻草,烧灰后具有解毒作用,可以用于解砒毒,体现了中医治疗中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这里详细说明了禾秆解砒毒的具体用法,通过烧灰、淋汁、滤清等步骤,可以有效地将毒物排出体外,体现了中医治疗中注重细节和操作规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