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狼尾草-原文
释名稂,狼茅,孟,宿田翁,守田。
狼尾,其穗象形也。
秀而不成,嶷然在田。
故有宿田、守田之称。
气味米:甘、平,无毒。
主治作饭食之,令人不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狼尾草-译文
释名稂,狼茅,孟,宿田翁,守田。狼尾,其穗象形也。
稂的别名叫狼茅、孟、宿田翁,还有守田。狼尾,是因为它的穗子形状像狼的尾巴。
秀而不成,嶷然在田。
它长得很好看,但最终没有成熟,就那样挺立在地里。
故有宿田、守田之称。
因此,它有宿田、守田的称呼。
气味米:甘、平,无毒。
气味像米一样:甜、平和,没有毒性。
主治作饭食之,令人不饥。
主要用途是用来做饭吃,吃了不会感到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狼尾草-注解
稂:稂是指一种野生的高粱,其穗较大,结实较多,常被古代农民视为杂草。在这里,稂可能是指某些穗大而结实不稳定的农作物。
狼茅:狼茅是指狼尾草,一种野生植物,其形状像狼的尾巴,因此得名。在这里,狼茅可能是指稂的一种,因其形状而得名。
孟:孟在这里可能是指农历的月份,或者是指某个时间点,如“孟春”指农历正月。
宿田翁:宿田翁指的是在田地里过夜的老农,这里可能是指那些在田地里劳作到深夜的农民。
守田:守田指的是守护田地,这里可能是指农民在田地里劳作,保护庄稼。
狼尾:狼尾指的是狼尾草的形状,这里可能是指某些植物的穗子形状像狼的尾巴。
秀而不成:秀而不成是指植物长得很好,但最终没有结出果实或种子,这里可能是指稂虽然长得好,但无法结出实粒。
嶷然:嶷然形容山势或植物挺拔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稂在田地中显得挺拔。
气味米:气味米指的是具有特殊气味的米,这里可能是指某些特殊的稻米品种。
甘:甘指味道甜,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米的味道。
平:平指味道平和,不苦不涩。
无毒:无毒表示这种米没有毒性,是安全的食品。
主治:主治是指这种米的主要用途或功效。
作饭食之:作饭食之是指将这种米做成饭食,这里可能是指这种米可以用来煮饭。
令人不饥:令人不饥是指食用这种米后可以让人长时间不感到饥饿,这里可能是指这种米具有较高的饱腹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狼尾草-评注
释名稂,狼茅,孟,宿田翁,守田。此句首先对稂草进行了解释,稂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狼茅、孟、宿田翁、守田,这些名称反映了稂草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地位和用途。狼茅可能是因为稂草的外形与狼尾相似而得名,孟则可能是因为稂草在古代农业中被用作祭品,而祭品在古代常以孟为容器。宿田翁和守田则揭示了稂草在田间的作用,即作为田间的守护者,防止杂草的生长,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狼尾,其穗象形也。秀而不成,嶷然在田。此句进一步描述了稂草的特征。稂草的穗状花序形状像狼尾,这是对稂草形态的直接描绘。‘秀而不成’表明稂草虽然生长得茂盛,但并不结出成熟的果实,这种未完成的状态使得稂草在田野中显得特别,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嶷然在田’则形容稂草在田间的独立态势,如同守卫田地的卫士。
故有宿田、守田之称。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说明稂草因其守护田地的特性而被称为宿田翁和守田,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稂草的利用和尊重。
气味米:甘、平,无毒。这一句介绍了稂草的药用价值。稂草的气味被描述为甘甜、平和,无毒,这意味着稂草可以安全地食用,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主治作饭食之,令人不饥。最后一句说明了稂草的具体用途。稂草可以用来做饭食,食用后能够让人不感到饥饿,这在古代可能是一种应对粮食短缺的应急措施,也体现了稂草在食物链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