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大麻-原文
释名火麻、黄麻、汉麻。
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
花名麻麻勃。
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记忆力衰退。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
每临星时服一小撮。
瘰疬初起。
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刀伤病麻木。
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风病麻木。
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
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大便秘,小便数。
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浆水帝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麻仁丸”。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
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
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
饮汁。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刀伤瘀血腹中。
用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发落不生。
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小儿头疮。
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下蛔虫。
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疟疾。
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消渴、瘀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大麻-译文
火麻、黄麻、汉麻的名称解释。雄性的称为麻,雌性的称为苴麻或苎麻。花叫做麻麻勃,麻勃就是大麻的花。
麻勃的气味是辛、温、无毒。麻的气味是辛、平、有毒。大麻叶的气味是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用于记忆力衰退。在初秋收集一升麻勃,有参二两,共同研成粉末,蒸透。每次在星时服用一小撮。
治疗瘰疬初起:在初秋收集麻花和中夏收集艾叶等量,制成艾炷灸患处一百次。
治疗刀伤病麻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用酒送服。白天服用三次,夜间服用一次。
治疗风病麻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同研成粉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次服用三分,用开水送服。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和小便频繁。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煮研成粉末,加炼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浆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这个方子叫做‘麻仁丸’。
治疗月经不通(或两三个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在熟酒一升中浸泡一夜,每天服用一升。
治疗消渴(一天喝几斗水,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用汤汁。
治疗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效果极好。
治疗刀伤瘀血在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止即愈。如果血不止,可以再次服药。
治疗发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经常食用。
治疗小儿头疮:用麻仁五升,研细,用水绞取汁,加蜜调匀涂在疮上。
大麻油:熬成黑色敷在头上,治疗发落不生。
大麻叶:用于治疗蛔虫。
治疗疟疾:用大麻叶,炒香后研成粉末,在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用于治疗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用于治疗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用于治疗消渴、瘀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大麻-注解
火麻:火麻是指大麻的一种,又称汉麻,是麻类植物中的一种,主要用途是提取纤维和种子油。
黄麻:黄麻是麻类植物的一种,主要产纤维,用于纺织和造纸。
汉麻:汉麻即大麻,是一种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作物,主要用于提取纤维和种子油。
雄者牡麻:雄性大麻,指大麻的雄性植株,通常用于繁殖。
雌者名苴麻、苎麻:雌性大麻,指大麻的雌性植株,苴麻和苎麻可能是指不同品种的雌性大麻。
花名麻麻勃:大麻的花,称为麻麻勃,具有药用价值。
麻勃:大麻的花,具有辛温无毒的性质,可用于治疗记忆力衰退等。
气味:指药物的气味,麻勃的气味为辛温无毒,麻的气味为辛平有毒,大麻叶的气味为辛有毒。
主治: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或方法。
瘰疬:一种皮肤和软组织的良性肿瘤,中医称为瘰疬。
艾叶:艾草的叶子,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蒲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止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草乌:一种有毒的植物,其根茎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炼蜜:经过炼制的蜂蜜,用于制药丸。
麻子:大麻的果实,连壳的总称,含有油脂和蛋白质。
麻子仁:大麻仁去壳后的仁,含有油脂和蛋白质,可用于药用。
芍药:一种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厚朴: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理气、消痰的作用。
大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清热、解毒的作用。
枳实:一种中药材,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结的作用。
杏仁:杏仁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梧子:梧桐树的种子,常用来比喻极小的事物。
浆水:一种用豆类或谷物发酵制成的饮料。
熟酒:经过发酵的酒,通常指陈酒。
沁:浸泡,使药物充分吸收酒中的成分。
血痢不止:血液与粪便混合,持续不断排出。
瘀血:血液在体内停滞不通,形成血块。
发落不生:头发脱落,不再生长。
头疮:头部皮肤感染,形成疮口。
大麻油:大麻种子压榨得到的油,具有药用价值。
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
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等症状。
破血:中医术语,指治疗血瘀不通的药物或方法。
带下崩中: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
热淋下血:尿路感染,伴有血尿。
沤麻汁:用麻子发酵得到的液体,具有药用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谷部-大麻-评注
释名火麻、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
此句开篇便点明了麻的多种名称及其性别分类,体现了古人对植物细致的观察和命名习惯。火麻、黄麻、汉麻的命名,可能与它们生长的地理环境或其特性有关。雄性的牡麻与雌性的苴麻、苎麻的区分,则是对麻的生殖特征的认知,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生殖规律的探索。
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麻麻勃之名,寓意着大麻花之勃发、茂盛,形象地描绘了其生长状态。此句不仅是对大麻花的命名,也是对植物学知识的介绍,表明古人对于植物分类的细致入微。
气味麻勃:辛、温、无毒。麻:辛、平、有毒。大麻叶:辛、有毒。
此句介绍了麻勃、麻、大麻叶的气味和毒性,反映了古人对植物药性的认识。辛、温、无毒的麻勃,辛、平、有毒的麻,以及辛、有毒的大麻叶,这些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药性的分类和利用,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记忆力衰退。
此句说明了麻勃的药用功能,即治疗记忆力衰退。这体现了古人对植物药用价值的发掘,也反映了其对人体健康问题的关注。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每临星时服一小撮。
此句描述了麻勃的用法,强调了采集时间和用量,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采集和使用的严谨态度。
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此句介绍了用麻花和艾叶治疗瘰疬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灸法的运用,以及不同药物相配伍的疗效。
刀伤病麻木。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用麻勃和蒲黄治疗刀伤病麻木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创伤性疾病的关注,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风病麻木。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此句介绍了用麻花和草乌治疗风病麻木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大便秘,小便数。
此句说明了麻的药用功能,即治疗大便秘结和小便频数,体现了古人对植物药性的广泛认识。
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下。一天服三次。
此句详细描述了麻仁丸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作工艺的精细和对药效的追求。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此句介绍了用麻子仁和桃仁治疗月经不通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中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汁。
此句描述了用秋麻子仁治疗消渴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消渴病(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此句介绍了用麻子仁汁和绿豆治疗血痢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痢疾等疾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刀伤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此句描述了用大麻仁和葱白治疗刀伤瘀血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创伤性疾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发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此句介绍了用麻仁汁煮粥治疗脱发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头发健康的关注,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小儿头疮。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此句描述了用麻仁治疗小儿头疮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儿科疾病的关注,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此句介绍了用大麻油治疗脱发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头发健康的关注,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大麻叶:下蛔虫。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此句描述了用大麻叶治疗蛔虫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疟疾。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此句介绍了用大麻叶治疗疟疾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疟疾等传染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此句描述了用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疗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各部位药性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此句描述了用大麻根治疗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创伤性疾病的认识,以及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沤麻汁:消渴、瘀血。
此句介绍了用沤麻汁治疗消渴和瘀血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多样性和应用广泛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