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十年-原文
【经】
十年春,王二月。
邾子益来奔。
公会吴伐齐。
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
五月公至自伐齐。
葬齐悼公。
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薛伯夷卒。
秋,葬薛惠公。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
吴救陈。
【传】
十年春,邾隐公来奔,齐甥也,故遂奔齐。
公会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师于鄎。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夏,赵鞅帅师伐齐,大夫请卜之。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于是乎取犁及辕,毁高唐之郭,侵及赖而还。
秋,吴子使来复儆师。
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十年-译文
【经】
十年的春天,周历二月。
邾国的君主益逃亡到鲁国。
鲁国的君主与吴国联合攻打齐国。
三月戊戌日,齐国的君主阳生去世。
夏天,宋国攻打郑国。
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入侵齐国。
五月,鲁国的君主从攻打齐国的战场上返回。
安葬了齐悼公。
卫国的公孟彄从齐国回到卫国。
薛国的君主夷去世。
秋天,安葬了薛惠公。
冬天,楚国的公子结率领军队攻打陈国。
吴国出兵救援陈国。
【传】
十年的春天,邾国的隐公逃亡到鲁国,因为他是齐国的外甥,所以最终逃到了齐国。
鲁国的君主与吴国、邾国、郯国的君主联合攻打齐国的南部边境,军队驻扎在鄎地。齐国人杀死了悼公,并向联军报告。吴国的君主在军门外哭了三天。徐承率领水军,准备从海上进入齐国,但被齐国人击败,吴军于是撤退。
夏天,赵鞅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夫们请求占卜。赵鞅说:“我在这里占卜起兵,事情不会再次命令,占卜也不会再次吉利,行动吧。”于是攻取了犁和辕,摧毁了高唐的城墙,入侵到赖地后撤退。
秋天,吴国的君主派人来再次警告军队。
冬天,楚国的子期攻打陈国。吴国的延州来季子救援陈国,对子期说:“两位君主不致力于德行,而争相争夺诸侯,百姓有什么罪过呢?我请求撤退,以成全你的名声,致力于德行并安抚百姓。”于是撤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十年-注解
邾子益:邾国的君主,名益。邾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
公会吴伐齐:公指的是鲁国的君主,与吴国联合攻打齐国。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联盟关系。
齐侯阳生:齐国的君主,名阳生。齐侯是齐国的君主称号,阳生是其名字。
晋赵鞅:晋国的将领,名赵鞅。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赵鞅是晋国的重要将领。
薛伯夷:薛国的君主,名夷。薛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一带。
楚公子结:楚国的公子,名结。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公子结是楚国的贵族。
吴延州来季子:吴国的将领,名延州来季子。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延州来季子是吴国的重要将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十年-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文本以简洁的编年体形式,记录了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联盟、君主的死亡和葬礼等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
文本中的‘公会吴伐齐’和‘晋赵鞅帅师侵齐’等记载,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和敌对关系。鲁国与吴国联合攻打齐国,晋国则单独出兵攻打齐国,这些行动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领土争夺。
文本中提到的‘齐侯阳生卒’和‘葬齐悼公’等事件,记录了齐国君主的死亡和葬礼。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的礼仪制度和君主地位的象征意义。
文本中的‘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和‘吴延州来季子救陈’等记载,展示了吴国的军事行动和将领的决策。吴子在军门外哭悼齐悼公,体现了春秋时期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吴延州来季子救陈,并劝告楚国将领‘务德而安民’,反映了春秋时期将领的道德观念和对民众的关怀。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道德观念。通过这段文本,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