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蜘蛛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蜘蛛-原文

释名次蟗、蛛蝥

气味微寒、有小毒。

主治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和匀,分三次慢慢灌服。极效。

泄痢脱肛,用大蜘蛛一个,瓠叶两重,包扎定,烧存性,加黄丹少许,共研为末。先以白矾葱椒煎汤洗,揩干后,再以药末摊布上,把脱肠轻轻托上收进。

走马牙疳,出血用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捣匀,擦患处。

颏下结核。用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泡过,研烂,去渣,临卧时饮服。最效。

瘰疬结核。用大蜘蛛五枚,晒干,去足,研细,调油涂搽。一天二次。

疔肿拔根。用蜘蛛捣烂,和醋。先把疔肿四围挑出血令根稍露,然后敷药。干了就换,经一日夜,根即拔出。

虫、蛇、蜈蚣等咬伤。用蜘蛛研汁敷涂,有效。

一切恶疮。用蜘蛛晒干,研为还想,加轻粉、麻油涂搽。

吐血。用蜘蛛风炒黄,研为末,酒送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蜘蛛-译文

这种药名叫次蟗、蛛蝥。

它的气味轻微偏寒,有一定的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婴儿口紧,无法吮吸乳汁的病症。使用一个蜘蛛,去掉脚,烤焦后磨成粉末,加入一合猪乳,搅拌均匀,分三次慢慢喂服。效果极佳。

对于泄泻和脱肛的情况,使用一个大蜘蛛,用两片葫芦叶子包裹好,烧成灰,加入少许黄丹,共同研成粉末。先用白矾、葱、椒煎汤清洗,擦干后,再将药末摊在布上,轻轻将脱出的肠子托回体内。

对于走马牙疳,出血时使用蜘蛛。用一枚蜘蛛、半钱铜绿、少许麝香,捣匀后擦在患处。

颏下有结块的病症。使用大蜘蛛若干,用好酒泡过,研成糊状,去渣,临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对于瘰疬结核,使用五枚大蜘蛛,晒干后去掉脚,研成细末,调油涂抹。一天涂抹两次。

治疗疔肿,可以拔除根部的。将蜘蛛捣烂,加入醋。先在疔肿周围挑出一些血,让根部稍微露出,然后敷上药物。干了就更换,经过一昼夜,根就会拔出。

对于虫、蛇、蜈蚣等咬伤。将蜘蛛研成汁液涂抹,有效。

对于一切恶疮。将蜘蛛晒干,研成粉末,加入轻粉、麻油涂抹。

治疗吐血。将蜘蛛风炒成黄色,研成粉末,用酒送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蜘蛛-注解

蟗:蟗,古文中的虫类名称,可能指一种小虫,具体种类不明。

蛛蝥:蛛蝥,即蜘蛛,古文中的名称。蝥,指一种有毒的昆虫,此处用作蜘蛛的通称。

气味微寒:指药物的性味,微寒表示药物性质偏凉,适合治疗热性病。

有小毒:指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注意。

口噤:口噤,指口不能张开,通常是因为痉挛或中风等引起的。

吮乳:吮乳,指婴儿吸吮母乳的行为。

炙焦:炙焦,指用火烤至焦黑,是古代的一种炮制方法,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研为末:研为末,指将药物研磨成粉末。

猪乳:猪乳,指猪的乳汁。

和匀:和匀,指混合均匀。

灌服:灌服,指将药物灌入口中服用。

泄痢脱肛:泄痢脱肛,指腹泻并伴有肛门脱出的症状。

瓠叶:瓠叶,指葫芦的叶子,此处用作包扎材料。

烧存性:烧存性,指将药物烧成灰,保留其药性。

黄丹:黄丹,即铅丹,是一种矿物药,具有收敛、生肌等作用。

白矾:白矾,即明矾,是一种矿物药,具有收敛、止血等作用。

葱椒:葱椒,指大葱和花椒,此处用作煎汤的配料。

走马牙疳:走马牙疳,是一种古代的口腔疾病,症状为牙齿疼痛、牙龈溃烂。

铜绿:铜绿,指铜的绿色氧化物,是一种有毒的矿物药,具有腐蚀性。

麝香:麝香,指麝鹿的分泌物,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开窍、止痛等作用。

颏下结核:颏下结核,指下巴下方的肿块。

好酒:好酒,指优质的酒。

瘰疬结核:瘰疬结核,指一种皮肤和软组织的良性肿瘤。

调油涂搽:调油涂搽,指将药物与油混合后涂抹在患处。

疔肿:疔肿,指皮肤上的硬结和红肿,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

拔根:拔根,指将疔肿的根拔除。

醋:醋,指酿造的酸味液体,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挑出血:挑出血,指用针或其他工具将血液挑出。

轻粉:轻粉,即水银粉,是一种有毒的矿物药,具有消毒、杀虫等作用。

麻油:麻油,指芝麻油,是一种食用油,也用于外用药物中。

吐血:吐血,指血液从口中吐出,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出血引起的。

风炒黄:风炒黄,指用火炒至黄色,是一种炮制方法,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蜘蛛-评注

释名次蟗、蛛蝥,首先点明了所讨论的两种昆虫的名称,蟗可能指的是蟑螂,而蛛蝥则是指蜘蛛。这里的‘释名’体现了古人对生物命名的方式,注重形态和特性的描述。

气味微寒、有小毒,这是对蜘蛛性质的描述。‘微寒’表明其性质偏凉,‘小毒’则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古代医药中,许多药材都是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和使用的。

主治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和匀,分三次慢慢灌服。极效。这一段详细介绍了蜘蛛在治疗婴儿口噤、吮乳困难中的应用。‘炙焦’和‘研为末’等描述了制备药物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精细。

泄痢脱肛,用大蜘蛛一个,瓠叶两重,包扎定,烧存性,加黄丹少许,共研为末。先以白矾葱椒煎汤洗,揩干后,再以药末摊布上,把脱肠轻轻托上收进。这一段描述了蜘蛛在治疗泄痢脱肛中的应用,‘烧存性’和‘研为末’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讲究。

走马牙疳,出血用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捣匀,擦患处。这里的‘走马牙疳’可能指的是一种皮肤病,‘用臭’则是指使用蜘蛛的臭味进行治疗,反映了古人对某些疾病治疗方法的独特性。

颏下结核。用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泡过,研烂,去渣,临卧时饮服。最效。这里的‘颏下结核’可能指的是下巴下的肿块,‘好酒泡过’则是一种特殊的制备方法,显示了古人在药物制备上的多样性。

瘰疬结核。用大蜘蛛五枚,晒干,去足,研细,调油涂搽。一天二次。这里描述了蜘蛛在治疗瘰疬结核中的应用,‘晒干’和‘研细’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精细。

疔肿拔根。用蜘蛛捣烂,和醋。先把疔肿四围挑出血令根稍露,然后敷药。干了就换,经一日夜,根即拔出。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蜘蛛在治疗疔肿中的应用,‘挑出血’和‘敷药’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虫、蛇、蜈蚣等咬伤。用蜘蛛研汁敷涂,有效。一切恶疮。用蜘蛛晒干,研为还想,加轻粉、麻油涂搽。这两段描述了蜘蛛在治疗虫咬伤和恶疮中的应用,‘研汁敷涂’和‘加轻粉、麻油涂搽’等步骤,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吐血。用蜘蛛风炒黄,研为末,酒送服。这一段描述了蜘蛛在治疗吐血中的应用,‘风炒黄’和‘酒送服’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服用的讲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蜘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5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