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蜗牛-原文
释名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小便不通。
用蜗牛捣烂贴脐下,以手摩擦。加麝香少许更好。
大肠脱胎换骨肛。
用蜗牛一两烧灰,调猪油敷涂,立缩。
又方;用干蜗牛一百个,炒研。
每取一钱,以飞过赤汁的磁石末五钱,加水一碗,煎成半碗,调药服下。
痔疮肿痛。
用蜗牛浸油涂搽,或烧过研末敷涂。
又方:用蜗牛一个,加麝香少许,装碗中,次日取碗中液汁涂搽。
背疮初起。
有活蜗牛二百个、加水一碗,封瓶中一夜,取涎水调蛤粉敷疮上。
每天十多次,热痛渐止,疮亦渐愈。
瘰疬末溃。
用连壳蜗年哐个、丁香七粒,一起烧过,研不末,敷贴患处。
瘰疬已溃。
用蜗牛牛烧研,加轻粉少许,调猪脊髓涂搽。
喉痹肿塞。
用蜗牛棉裹,水浸 ,放口中含咽,不久即通。
耳肋痄肿及喉部诸肿。
用蜗牛同面研末敷涂。
脸上毒辣疮。
用蜗牛一、二个,加酱少许,共捣烂摊纸上,贴患处。
纸上留一小孔透气,极效。
赤白翳膜。
用生蜗牛一个,加丹砂末,在火上炙沸,以棉球蘸汁涂眼中。
一天兴二次。
鼻血不止。
和蜗牛一个焙干,乌贼骨半钱,共研为末,吹鼻内。
撮口脐风。
和蜗牛五个,去壳,研汁涂口,有效即止。
又方:用蜗牛十个,去壳研烂,加莳鹋要半分,研匀涂搽,有效即止。
耳聋闭。
用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共研为末,装产盒中,火煅过,加片脑少许。
每以酒调药二、三分滴耳中,即愈。
虫牙作痛。
用蜗牛壳三十个烧过,研为末,每日擦痛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蜗牛-译文
解释名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小便不通。治疗方法:用蜗牛捣碎贴在肚脐下方,用手摩擦。加入少许麝香效果更佳。
大肠脱胎换骨肛:用蜗牛一两烧成灰,调和猪油后敷涂,可以立即收缩。
另一个方子:用干蜗牛一百个,炒熟后研磨。每次取一钱,用经过赤汁的磁石末五钱,加水一碗,煎成半碗,调和药服用。
痔疮肿痛:用蜗牛浸泡在油中涂擦,或者烧成粉末后敷涂。
另一个方子:用一个蜗牛,加入少许麝香,放在碗中,第二天取出碗中的液体涂擦。
背疮初起:有活蜗牛二百个,加水一碗,封在瓶中一夜,取出涎水调和蛤粉敷在疮上。每天涂抹十多次,热痛逐渐减轻,疮也逐渐愈合。
瘰疬末溃:用连壳蜗牛一个、丁香七粒,一起烧成灰,研磨成粉末,敷贴在患处。
瘰疬已溃:用蜗牛烧成灰,研磨后加入少许轻粉,调和猪脊髓涂擦。
喉痹肿塞:用蜗牛包裹在棉布里,用水浸泡,放入口中含咽,不久即通。
耳肋痄肿及喉部诸肿:用蜗牛和面粉一起研磨成粉末敷涂。
脸上毒辣疮:用蜗牛一、二个,加入少许酱油,一起捣烂摊在纸上,贴在患处。纸面上留一个小孔透气,效果极佳。
赤白翳膜:用生蜗牛一个,加入丹砂末,在火上加热煮沸,用棉球蘸取汁液涂在眼睛中。一天涂两次。
鼻血不止:将蜗牛一个烘干,乌贼骨半钱,一起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
撮口脐风:将蜗牛五个去壳,研磨成汁液涂在口中,有效即止。
另一个方子:用蜗牛十个去壳研磨成糊状,加入莳萝半分,混合均匀涂擦,有效即止。
耳聋闭:用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一起研磨成粉末,装入产盒中,用火煅烧后,加入少许片脑。每次用酒调和药粉二、三分滴入耳中,即可治愈。
虫牙作痛:用蜗牛壳三十个烧成灰,研磨成粉末,每天擦拭疼痛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蜗牛-注解
俞:俞,古代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点。
山蜗牛:山蜗牛,一种生活在山地的蜗牛,常用于中医药中。
蜗赢:蜗赢,指蜗牛,古人对蜗牛的一种称呼。
蜒蚰赢:蜒蚰赢,同蜗牛,是对蜗牛的另一种称呼。
土牛儿:土牛儿,可能指生活在土壤中的蜗牛或类似的小动物。
麝香:麝香,一种珍贵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常用于中药中以增强药效。
大肠脱胎换骨肛:大肠脱胎换骨肛,可能是指大肠的疾病或症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飞过赤汁的磁石末:飞过赤汁的磁石末,一种中药,可能指经过特殊处理的磁石粉末。
蛤粉:蛤粉,蛤蜊壳烧制后的粉末,用于中医药。
瘰疬:瘰疬,中医名词,指颈部或腋下等处出现的硬结,可能是结核病的一种。
轻粉:轻粉,一种中药,主要成分是氯化亚汞,具有消毒、杀虫的作用。
乌贼骨:乌贼骨,乌贼的内壳,用于中医药。
撮口脐风:撮口脐风,中医名词,可能指口唇周围的风寒病症。
莳鹋要:莳鹋要,可能是某种药材的名称,具体含义不明。
石胆:石胆,一种中药,可能指含有铜的矿物。
钟乳粉:钟乳粉,可能指钟乳石磨成的粉末,用于中医药。
片脑:片脑,可能是某种药材的名称,具体含义不明。
虫牙作痛:虫牙作痛,指蛀牙引起的疼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蜗牛-评注
释名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此段古文列举了蜗牛的多种别称,体现了古人对同一物种的多样命名习惯。‘俞’、‘山蜗牛’等名称,既有地域特色,又富含形象化的描绘,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蜗赢’、‘蜒蚰赢’等名称,则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可能与古代神话或民间传说有关。
气味咸、寒、有小毒。
此句对蜗牛的药性进行了简要描述。‘咸’味,在中医理论中,与肾相关,可能与蜗牛的补肾功效有关。‘寒’性,表示蜗牛性凉,适用于治疗热病。‘有小毒’则提示使用时需谨慎,不可过量。
主治小便不通。用蜗牛捣烂贴脐下,以手摩擦。加麝香少许更好。
此段介绍了蜗牛治疗小便不通的方法。‘捣烂贴脐下’体现了古人对穴位疗法的运用,‘以手摩擦’则可能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加麝香少许’表明古人在用药时注重药效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
大肠脱胎换骨肛。用蜗牛一两烧灰,调猪油敷涂,立缩。
此句描述了蜗牛治疗大肠脱胎换骨肛的方法。‘烧灰’可能是指将蜗牛烧制成粉末,‘调猪油敷涂’则体现了古人对油脂类药物的运用,以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立缩’可能表示症状迅速缓解。
又方;用干蜗牛一百个,炒研。每取一钱,以飞过赤汁的磁石末五钱,加水一碗,煎成半碗,调药服下。
此段介绍了蜗牛的另一治疗方。‘炒研’、‘煎成半碗’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的加工方法。‘飞过赤汁的磁石末’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药物,用于增强疗效。
痔疮肿痛。用蜗牛浸油涂搽,或烧过研末敷涂。
此句描述了蜗牛治疗痔疮肿痛的方法。‘浸油涂搽’、‘烧过研末敷涂’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外用的重视。
又方:用蜗牛一个,加麝香少许,装碗中,次日取碗中液汁涂搽。
此段介绍了蜗牛治疗痔疮肿痛的另一方。‘加麝香少许’表明古人在用药时注重药效的协同作用。
背疮初起。有活蜗牛二百个、加水一碗,封瓶中一夜,取涎水调蛤粉敷疮上。每天十多次,热痛渐止,疮亦渐愈。
此段描述了蜗牛治疗背疮初起的方法。‘活蜗牛’、‘涎水’等,体现了古人对生物活性成分的运用。
瘰疬末溃。用连壳蜗年哐个、丁香七粒,一起烧过,研不末,敷贴患处。
此句介绍了蜗牛治疗瘰疬末溃的方法。‘连壳蜗年哐个’、‘丁香’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瘰疬已溃。用蜗牛牛烧研,加轻粉少许,调猪脊髓涂搽。
此段描述了蜗牛治疗瘰疬已溃的方法。‘蜗牛牛烧研’、‘调猪脊髓涂搽’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加工和使用的精细。
喉痹肿塞。用蜗牛棉裹,水浸 ,放口中含咽,不久即通。
此句介绍了蜗牛治疗喉痹肿塞的方法。‘棉裹’、‘水浸’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
耳肋痄肿及喉部诸肿。用蜗牛同面研末敷涂。
此段描述了蜗牛治疗耳肋痄肿及喉部诸肿的方法。‘同面研末敷涂’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外用的重视。
脸上毒辣疮。用蜗牛一、二个,加酱少许,共捣烂摊纸上,贴患处。纸上留一小孔透气,极效。
此句介绍了蜗牛治疗脸上毒辣疮的方法。‘共捣烂摊纸上’、‘纸上留一小孔透气’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
赤白翳膜。用生蜗牛一个,加丹砂末,在火上炙沸,以棉球蘸汁涂眼中。一天兴二次。
此段描述了蜗牛治疗赤白翳膜的方法。‘生蜗牛’、‘丹砂末’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鼻血不止。和蜗牛一个焙干,乌贼骨半钱,共研为末,吹鼻内。
此句介绍了蜗牛治疗鼻血不止的方法。‘焙干’、‘共研为末’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加工的精细。
撮口脐风。和蜗牛五个,去壳,研汁涂口,有效即止。
此段描述了蜗牛治疗撮口脐风的方法。‘去壳’、‘研汁涂口’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
又方:用蜗牛十个,去壳研烂,加莳鹋要半分,研匀涂搽,有效即止。
此段介绍了蜗牛治疗撮口脐风的另一方。‘加莳鹋要半分’表明古人在用药时注重药效的协同作用。
耳聋闭。。用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共研为末,装产盒中,火煅过,加片脑少许。每以酒调药二、三分滴耳中,即愈。
此句描述了蜗牛治疗耳聋闭的方法。‘石胆’、‘钟乳粉’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虫牙作痛。用蜗牛壳三十个烧过,研为末,每日擦痛处。
此段描述了蜗牛治疗虫牙作痛的方法。‘烧过’、‘研为末’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加工的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