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苋-原文
气味(菜)甘、冷利、无毒。
(苋实)甘、寒、无毒。
主治产后下痢,蛇虫螫伤,漆疮搔痒等。
苋实治翳、明目、利大小便。
根晒干,烧存性,研末治牙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苋-译文
这种菜的气味甜、性凉且能清热、无毒。
苋实的味道甜、性寒、无毒。
它们主要用来治疗产后腹泻、被蛇虫咬伤、漆疮引起的瘙痒等症状。
苋实还可以用来治疗眼疾、明目、促进大小便畅通。
苋菜的根晒干后烧成灰,磨成粉末可以用来治疗牙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苋-注解
气味:指食物或药物的口感和味道,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甘:味道甜,通常表示食物或药物性质温和,有滋补作用。冷利:性质寒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无毒: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菜:指可食用的植物,这里指的是苋菜,一种常见的蔬菜。
苋实:苋菜的种子,也可入药。
甘:味道甜,性质温和,有滋补作用。
寒:性质寒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无毒: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主治:主要治疗,指这种药物或食物主要用于治疗某种疾病。
产后下痢:产后是指妇女分娩后,下痢是指腹泻。
蛇虫螫伤:指被蛇或昆虫咬伤。
漆疮搔痒:漆疮是指因接触漆树等物质引起的皮肤炎症,搔痒是指皮肤发痒。
翳:指眼睛中的障碍物,如白内障。
明目:指有增强视力、保护眼睛的作用。
利大小便:指有助于排泄,促进大小便通畅。
根:植物的根部,这里指苋菜的根部。
晒干:将植物晾晒至干燥。
烧存性:将物质烧成灰烬,存留其有效成分。
研末:将物质研磨成粉末。
牙痛:牙齿疼痛,通常由牙齿或牙龈问题引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苋-评注
气味(菜)甘、冷利、无毒。此句描述了苋菜的性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甘’为五味之一,入脾经,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冷利’则表示苋菜性质偏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无毒’则表明苋菜对人体没有毒性,是安全可食用的食材。
(苋实)甘、寒、无毒。这句话是对苋实(苋菜的种子)性质的描述,与苋菜相同,‘甘’和‘无毒’表明苋实同样具有补脾益气、安全可食用的特性,而‘寒’则说明苋实性质偏凉,可以清热解毒。
主治产后下痢,蛇虫螫伤,漆疮搔痒等。这里列举了苋菜及其种子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产后下痢’指的是产后腹泻,苋菜可以用来治疗;‘蛇虫螫伤’指的是被蛇虫咬伤,苋菜有解毒消肿的作用;‘漆疮搔痒’指的是因接触漆树而引起的皮肤瘙痒,苋菜可以用来缓解症状。
苋实治翳、明目、利大小便。苋实除了可以治疗下痢、蛇虫螫伤等症状外,还有治疗眼疾、明目和利大小便的功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材进行治疗。
根晒干,烧存性,研末治牙痛。这句话说明了苋菜根部的另一种用途,通过晒干、烧存性、研末等步骤制备的苋菜根粉可以用来治疗牙痛,这体现了中医在利用植物资源上的多样性,以及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增强药材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