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鸭跖草-原文
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主治小便不通。
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赤白痢。
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喉痹。
用鸭跖草汁点喉。
痔疮肿痛。
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鸭跖草-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还有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等。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小便不通。使用方法是将鸭跖草和车前草各一两,共同捣碎取汁,加入少许蜂蜜,空腹时服用。
对于赤白痢疾,可以用鸭跖草煎汤,每天服用。
治疗喉痹,可以用鸭跖草的汁液滴入喉咙。
对于痔疮肿痛,可以将鸭跖草和碧蝉儿花一起捣软,敷贴在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鸭跖草-注解
芩鸡舌草:芩鸡舌草是一种中草药,学名为鸭跖草,因其叶形似鸡舌,且叶色青翠如竹叶,故有此名。
碧竹草:碧竹草是对鸭跖草的别称,强调其叶色青翠,形似竹叶的特点。
竹鸡草:竹鸡草也是鸭跖草的别称,同样突出了其与竹叶相似的叶形。
竹叶菜:竹叶菜是对鸭跖草的通俗称呼,强调其叶片形状似竹叶。
淡竹叶:淡竹叶,指鸭跖草的叶片,因其颜色淡绿,形似竹叶而得名。
耳环草:耳环草是对鸭跖草的别称,可能是因为其叶子的形状像古代妇女佩戴的耳环。
碧蝉花:碧蝉花,可能是指某些植物的叶子或花朵,颜色碧绿,形似蝉的翅膀。
蓝姑草:蓝姑草是对鸭跖草的别称,可能是因为其生长习性或药用功效与传说中的蓝姑有关。
鸭跖草:鸭跖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车前草:车前草,中药名,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草的全草,具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等功效。
蜜:蜜,指蜂蜜,常用作中药的辅料,可以增强药效,同时也有润燥的作用。
空心服:空心服,指在空腹时服用药物,以便药物能更好地被吸收。
赤白痢:赤白痢,指痢疾的一种,表现为大便中既有鲜血也有黏液。
喉痹:喉痹,指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痔疮肿痛:痔疮肿痛,指痔疮发炎,出现肿胀和疼痛的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鸭跖草-评注
释名部分,首先介绍了鸭跖草的多个别称,如芩鸡舌草、碧竹草等,这些别称反映了古人对植物形态和特性的认识。其中,‘芩鸡舌草’暗示了其叶形似鸡舌,‘碧竹草’和‘竹鸡草’则可能与其生长环境有关,多见于竹林或竹丛中,‘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等名称则从植物的外观特征来命名。‘碧蝉花’和‘蓝姑草’则可能与其花色有关,表明其花色鲜艳,引人注目。
在‘主治’部分,古文详细描述了鸭跖草的药用功效。首先提到‘主治小便不通’,这表明鸭跖草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对于治疗尿路阻塞等病症有显著效果。接着,文中提到用鸭跖草和车前草捣汁服用,这体现了古人对草药配伍的智慧,车前草同样具有利尿作用,两者合用可能增强了药效。
‘赤白痢’的提及,说明鸭跖草对于治疗腹泻也有一定的疗效。赤白痢是古代对痢疾的一种分类,‘赤’指大便带血,‘白’指大便呈水样。鸭跖草煎汤服用,可能是因为煎煮后的药液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发挥药效。
‘喉痹’的描述,表明鸭跖草对于治疗咽喉肿痛有一定的帮助。用鸭跖草汁点喉,说明古人在使用草药时注重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患处,以期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
‘痔疮肿痛’的治疗方法,展示了鸭跖草在治疗局部炎症方面的应用。将鸭跖草与碧蝉儿花(可能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植物)一起使用,搓软敷贴患处,这体现了古人对草药外用的重视,通过外敷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鸭跖草的多种别称,还详细介绍了其药用价值和多种治疗方法的运用,反映了古人对草药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同时,这些描述也体现了古人在治疗疾病时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