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原文

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吐血不止。

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便血。

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痔久转瘘。

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下血脱肛。

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月经不止。

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

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

忌食鱼腥猪肉。

产后血痛。

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白带。

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

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白带兼沙淋。

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烧存性,空心服,酒送下。

赤白痢。

用鸡冠花煎酒服。

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译文

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热酒送服。

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黄芪汤送服。一天服用两次。

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汤送服。

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服。

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次服用二钱,空腹服用,用酒调下。忌食鱼腥猪肉。

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用酒煎服。

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三钱,用酒送服。如果是赤带,可以用红鸡冠花。

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烧存性,空腹服用,用酒送服。

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注解

气味:指药物的口感和味道,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苗:指植物幼苗,子:指植物的种子,花:指植物的开放花朵。甘:味道甜,凉:性质寒凉,无毒:指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主治:指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

吐血不止: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持续性出血。

白鸡冠花:一种植物,其花白色,具有药用价值。

醋:一种酸味调味品,也用于浸泡药物。

研为末:将药物研磨成粉末。

每服:每次服用。

二钱:古代计量单位,一钱约等于现在的五克。

热酒送下:用热酒帮助药物下咽。

便血:指大便中带有血液。

椿根皮:一种植物的根皮,具有药用价值。

炼蜜:炼制过的蜂蜜,用于制药丸。

丸子:指药丸,一种固体药物形式。

梧子大:梧子是古代的一种小果实,以梧子大小来衡量药丸的大小。

黄芪汤:以黄芪为主要成分的汤剂。

一天服二次:一天内服用两次。

痔久转瘘:痔疮长期不愈,形成瘘管。

风眼草: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煎汤多洗:将药物煎煮成汤,多次清洗患处。

下血脱肛:肛门出血,并伴有脱肛现象。

防风: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糊:指糊状物质,常用于制药丸。

棕榈灰:棕榈树的灰烬,具有药用价值。

羌活: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月经不止:指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出血不止。

红鸡冠花:一种植物,其花红色,具有药用价值。

忌食鱼腥猪肉:在服用某些药物期间,需要避免食用某些食物。

产后血痛:指女性产后出现的疼痛。

白带:女性阴道分泌物的一种,白色。

苦壶芦: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沙淋:指尿液中混有沙粒。

赤白痢:指腹泻,粪便呈红色或白色。

红花:一种植物,其花红色,具有药用价值。

白花:一种植物,其花白色,具有药用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鸡冠花在中医中的应用及其疗效,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对植物药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首句‘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直接点明了鸡冠花的药性,‘甘’指其味道甜美,‘凉’指其性质寒凉,‘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吐血不止’一句说明了鸡冠花的主要治疗作用,即止血。中医认为,吐血是由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的,鸡冠花性凉,能够清热凉血,达到止血的效果。

‘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这一句描述了鸡冠花的制备方法,通过醋的浸泡,可以增强其药效,同时醋的酸味也能帮助收敛止血。

‘每服二钱,热酒送下’说明了服用鸡冠花的剂量和服用方式,热酒送下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其疗效。

接下来的几句分别描述了鸡冠花在治疗便血、痔疮、脱肛、月经不止、产后血痛、白带、赤白痢等病症中的应用,体现了鸡冠花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忌食鱼腥猪肉’一句是对服用鸡冠花患者的饮食禁忌,中医认为,某些食物可能与药物相克,影响药效,因此有饮食禁忌的记载。

‘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和‘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等句子,说明了鸡冠花的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病症,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详细介绍了鸡冠花的药性和用途,还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是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3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