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鳢肠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鳢肠-原文

释名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乌须固齿。

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

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

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

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

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

此方名“旱莲散”。

偏正头痛。

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疟疾。

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

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

这也一种灸法。

称为“天灸”。

尿血。

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大便下血。

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痔漏疮发。

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

病得者三服即安。

疔疮恶肿。

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

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风牙疼痛。

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鳢肠-译文

这种草的名字有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还有猢狲、猪牙草。

它的味道是甜、酸、平和,没有毒性。

它主要用于治疗黑发和坚固牙齿。使用鳢肠草,连根带一斤,用酒洗净,洒上盐,浸泡四天,再淹三天,连同汁液放入油锅中炒熟,然后研磨成粉末。每天取一些粉末擦牙,并且连同口水一起吞下。

还有另一个方子:用鳢肠草的汁液,加盐炼干,然后研磨成粉末擦牙。

又有一个方子:鳢肠草半两,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半两,诃子(带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的醋和面糊,和成像弹子大小的丸子。晒干后,装在泥瓶中,用火煨使其冒烟,冷却后取出研磨成粉末,每天擦牙。这个方子叫做‘旱莲散’。对于偏头痛有帮助。

如果用鳢肠草的汁液滴入鼻中,可以治疗偏正头痛。

疟疾可以用鳢肠草捣烂,放在手上切脉的地方,用药片压上一个铜钱,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疾就会停止。这也是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尿血可以用鳢肠草和车前草,等分研磨成粉末,取汁液。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下。

大便下血可以用鳢肠草,放在瓦上焙干,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下。

痔疮和漏疮发炎时,可以用鳢肠草的根洗净,捣成泥,用一杯滚酒冲入,喝汁,剩下的渣敷在患处。病患服用三次就会好转。

对于疔疮和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使用时,嚼一片贴在患处,边缘用消毒膏保护。

风牙疼痛时,可以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齿,疼痛就会停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鳢肠-注解

莲子草: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莲属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常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

早莲草: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早莲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

墨烟草: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墨烟草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墨头草: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墨头草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止痛等功效。

墨菜: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墨菜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猢狲:古代对猿猴的一种称呼,现多指猕猴。

猪牙草: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猪牙草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功效。

鳢肠草: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鳢肠草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酒:一种发酵饮料,主要成分是乙醇,用于消毒、浸泡药材等。

盐: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具有防腐、调味等作用。

油:一种液态的脂肪,用于烹饪、制药等。

麻姑饼:一种传统糕点,含有麻姑草等成分,具有药用价值。

升麻: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升麻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功效。

青盐:一种粗盐,呈青色,含有多种矿物质,用于烹饪、腌制等。

诃子: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诃子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止痛等作用。

皂角: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皂角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晚蚕沙:一种药用植物,学名为晚蚕沙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作用。

薄醋:一种酸性调味品,由醋酸和水组成,用于烹饪、制药等。

面糊:一种由面粉和水混合制成的粘稠物,用于制药、糕点等。

泥瓶:一种用于储存药物的陶制容器。

火煨:一种用火加热的烹饪方法,使药物发挥更好的药效。

烟出存性:指在火煨过程中,药物产生的烟雾具有药效,可以用来制药。

旱莲散:一种中药方剂,由鳢肠草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偏正头痛:一种头痛症状,表现为头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

疟疾: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等症状。

天灸: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皮肤上贴敷药物,利用药物的热力和药效来治疗疾病。

尿血:一种症状,表现为尿液中含有血液。

大便下血:一种症状,表现为大便中含有血液。

痔漏疮发:一种疾病,表现为痔疮破裂、出血等症状。

疔疮恶肿:一种疾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硬结、疼痛等症状。

消毒膏:一种用于消毒的药物,具有杀菌、消炎等作用。

风牙疼痛:一种牙齿疼痛症状,可能与风邪侵袭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鳢肠-评注

释名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此段古文列举了多种草药的别名,反映了古人对草药的命名习惯。莲子草、早莲草等名称,多与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相关,如莲子状果实、早春开花等。墨烟草、墨头草等名称,则可能与草药的色泽或药用特性有关,如黑色、可制墨等。猢狲、猪牙草等名称,则可能源于民间传说或动物的习性,增添了趣味性和神秘感。

气味(草)甘、酸、平、无毒。

此句介绍了草药的气味特点。甘、酸、平、无毒,是中医对草药性味的描述。甘味能补益,酸味能收敛,平性表示温和无刺激,无毒则说明安全性高。这种描述方法体现了中医对草药全面考量的思维方式。

主治乌须固齿。

此句点明了草药的主要功效,即乌须固齿。乌须即乌黑头发,固齿即坚固牙齿。这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美学的追求,也反映了草药在美容养颜方面的应用。

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

此段描述了使用鳢肠草的具体方法。通过酒洗、盐淹、油炒等步骤,使得草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制成粉末,方便使用。这种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草药制剂的讲究,注重提取和保存草药的有效成分。

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此段介绍了另外两种使用鳢肠草的方法,并给出了方剂名称“旱莲散”。这些方法更加多样化,涉及多种草药的搭配,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的灵活运用和经验积累。

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此句描述了鳢肠草在治疗偏正头痛方面的应用。通过将鳢肠草汁滴入鼻中,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内外兼治理念。

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此段介绍了使用鳢肠草治疗疟疾的方法,并称之为“天灸”。这种方法通过将药膏敷在皮肤上,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体现了中医的灸法疗法。

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此句描述了使用鳢肠草和车前草治疗尿血的方法。通过研磨草药,取汁服用,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草药配伍理念。

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此句描述了使用鳢肠草治疗大便下血的方法。通过焙干、研磨,制成粉末,服用时以米汤送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此段描述了使用鳢肠草治疗痔漏疮发的方法。通过捣成泥,以滚酒冲入,饮汁敷患处,达到治疗的效果。

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此句描述了使用鳢肠草治疗疔疮恶肿的方法。通过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叶贴患处,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的精细运用。

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此句描述了使用鳢肠草治疗风牙疼痛的方法。通过将鳢肠草与盐混合,碎擦牙齿,达到止痛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人对日常保健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鳢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3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