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鬼臼-原文
释名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根)辛、温、有毒。
主治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风辩护人。用春季采得的 鬼臼根叶,焙干,捣成末,加蜜和成成丸子吞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鬼臼-译文
这些植物的名称有九种说法、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它们的气味(尤其是根)是辛辣、温热、有毒的。
主要治疗孕妇腹中胎儿死亡(即胎儿在子宫中破裂而未能出生)。使用鬼臼,不论多少,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大约3.75克),加上一碗酒,煎煮至八成熟,一次性服下,死胎就会排出。这个方子叫做‘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对于发寒发热、身上长疮的情况,古代人迷信地认为是鬼怪作祟,称之为‘射工中人’。可以用一把鬼臼叶泡在苦酒中,捣取汁液,每次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两次。
作为风辩护人,可以使用春季采集的鬼臼根叶,晒干后捣成粉末,加入蜜糖制成丸子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鬼臼-注解
九说:指古代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九种解释或说法。
天说:指对天的看法或理论,可能涉及宇宙观、自然法则等。
鬼药:指具有神秘或超自然力量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疑难杂症。
解毒:指解除毒物的毒性,恢复身体健康。
爵犀: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通常与吉祥和权力相关。
马目毒公:可能是指一种有毒的植物或动物的名称,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
害母草:指对母亲有害的植物,可能是指一种有毒的植物。
羞天花: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花朵,其名称带有羞涩或神秘之意。
术律草:可能是指一种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植物。
枸田草:指生长在田地中的某种植物。
独脚莲:指一种具有独特形状的植物,通常指其叶片或花朵形态。
独荷草: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荷类植物。
山荷叶:指生长在山中的荷叶状植物,可能具有药用价值。
旱荷:指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荷类植物,可能具有特定的适应性。
八角盘: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物体的名称,具体含义不明。
唐婆镜:可能是指一种古代的镜子或某种器物,与唐代或女性有关。
辛:味道的一种,指辛辣的味道,常用于描述药物的药性。
温:性质的一种,指温暖,常用于描述药物的药性。
有毒:指含有能引起身体伤害的成分。
子死腹中:指胎儿在母腹中死亡。
胞破不生:胞指胞胎,破不生指胞胎破裂但胎儿未能出生。
一字神散:古代方剂名,具有特殊的疗效。
射工中人:古代迷信中的疾病名称,指被射工(可能是一种毒虫)所伤,引起寒热等症状。
苦酒:指加入苦味的酒,可能用于治疗或驱邪。
风辩护人:可能是指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疾病。
焙干:指将物品通过烘焙的方式使其干燥。
蜜:指蜂蜜,常用于调制药物或食品,以增加口感和药用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鬼臼-评注
释名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这一串古怪的名字,实际上是对古代草药的别称。这些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草药功效的认知。每一个名称都承载着古人对草药特性的理解和象征意义。
气味(根)辛、温、有毒。这里的‘辛’和‘温’是对鬼臼根的性味描述。‘辛’表示其味道辛辣,‘温’则表示其性质温和。‘有毒’则提醒人们,虽然鬼臼有药用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谨慎使用。
主治子死腹中(胞破不生)。这句话说明了鬼臼的主要药用功能。在古代,对于难产和死胎的情况,鬼臼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草药。这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延续的重视和对生育健康的关注。
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这一段详细描述了鬼臼的使用方法,以及其药效。‘一字神散’这一方名,既体现了古人对鬼臼功效的认可,也反映了古人对命名艺术的追求。
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风辩护人。这一段描述了鬼臼在治疗其他疾病时的应用。古人对疾病的理解往往与迷信相结合,‘射工中人’这一说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成因的神秘主义认知。
用春季采得的鬼臼根叶,焙干,捣成末,加蜜和成成丸子吞服。这里描述了鬼臼的采集、处理和服用方法。古人在采集草药时,注重时节和部位,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草药功效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