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八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八年-原文

【经】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吴伐我。

夏,齐人取讙及阐。

归邾子益于邾。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

齐人归讙及阐。

【传】

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杀之。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適仇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病之。王问于子洩,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三月,吴伐我,子洩率,故道险,从武城。

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及吴师至,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王犯尝为之宰,澹臺子羽之父好焉。国人惧。懿子谓景伯:“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鉏。献于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吴人行成,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吴轻而远,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从。景伯负载造于莱门,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吴人盟而还。

齐悼公之来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之,季鲂侯通焉。女言其情,弗敢与也。齐侯怒。

夏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讙及阐。

或谮胡姬于齐侯,曰:“安孺子之党也。”六月,齐侯杀胡姬。

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邾子又无道,吴子使大宰子馀讨之,囚诸楼台,栫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大子革以为政。

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涖盟。齐闾丘明来涖盟,且逆季姬以归,嬖。

鲍牧又谓群公子曰:“使女有马千乘乎?”公子愬之。公谓鲍子:“或谮子,子姑居于潞以察之。若有之,则分室以行。若无之,则反子之所。”出门,使以三分之一行。半道,使以二乘。及潞,麇之以入,遂杀之。

冬十二月,齐人归讙及阐,季姬嬖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八年-译文

【经】

八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宋公进入曹国,将曹伯阳带回。

吴国攻打我国。

夏天,齐国人夺取了讙和阐两地。

将邾子益送回邾国。

秋天,七月。

冬天,十二月的癸亥日,杞伯过去世。

齐国人归还了讙和阐两地。

【传】

八年的春天,宋公攻打曹国,准备返回时,褚师子肥殿后。曹国人辱骂他,他不肯前进。军队等待他。宋公听说后大怒,命令返回。于是灭了曹国。抓住了曹伯和司城彊带回,并杀了他们。

吴国因为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向叔孙辄询问。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无实,攻打它一定能成功。”退下后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不合礼。君子离开,不去敌国,没有臣服却去攻打它,拼命去攻打,死了也是可以的。所托付的就要隐藏。而且人的行为,不因为厌恶而废弃故乡。现在你因为小恶而想要颠覆祖国,不是很难吗?如果让你率领,你一定会推辞,王将会让我去。”子张对此感到不安。王向子洩询问,子洩回答说:“鲁国虽然没有盟友,但一定会有盟友一起灭亡。诸侯将会救援它,不可能成功。晋国和齐国、楚国支持它,这是四个敌人。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唇,唇亡齿寒,这是您知道的。不救援它做什么?”三月,吴国攻打我国,子洩率领,因此道路险阻,从武城出发。

起初,武城有人因为吴国的田地,拘捕了鄫国的沤菅者,说:“为什么让我们的水泛滥?”等到吴军到来,拘捕者引导他们,攻打武城,攻克了它。王犯曾经是那里的宰,澹臺子羽的父亲喜欢他。国人害怕。懿子对景伯说:“怎么办?”景伯回答说:“吴军来了,就和他们战斗,有什么可担心的?而且他们是被召来的,又有什么可求的?”吴军攻克东阳后前进,驻扎在五梧,第二天驻扎在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和他们在夷地战斗,俘获了叔子和析朱鉏。献给吴王,吴王说:“这是同车的人,一定要让他们有能力,国家还不可指望。”第二天,驻扎在庚宗,于是驻扎在泗水之上。微虎想要夜袭吴王的住处,私下召集了七百人,三次跳跃在幕庭。最终有三百人,有若也在其中,到了稷门之内。有人对季孙说:“不足以伤害吴国,却多杀国士,不如停止。”于是停止了。吴王听说后,一夜之间三次迁移。吴国人求和,准备结盟。景伯说:“楚国人围困宋国,交换孩子吃,分解骸骨烧火,还没有城下之盟。我们还没有损失,却有城下之盟,这是抛弃国家。吴国轻率而远来,不能持久,将会回去。请稍等。”不听。景伯背着行李到莱门,于是请求释放子服何给吴国,吴国人同意了。用王子姑曹代替他,然后停止。吴国人结盟后返回。

齐悼公来的时候,季康子将他的妹妹嫁给他,即位后迎接她,季鲂侯与她私通。女子说出实情,不敢给她。齐侯大怒。

夏天五月,齐国的鲍牧率领军队攻打我国,夺取了讙和阐两地。

有人向齐侯诬告胡姬,说:“她是安孺子的同党。”六月,齐侯杀了胡姬。

齐侯派人到吴国请求军队,准备攻打我国。于是送回邾子。邾子又无道,吴王派大宰子馀讨伐他,将他囚禁在楼台,用荆棘围住。让诸大夫奉大子革执政。

秋天,与齐国和解。九月,臧宾如到齐国参加盟会。齐国的闾丘明来参加盟会,并且迎接季姬回去,宠爱她。

鲍牧又对群公子说:“让你们有千乘马吗?”公子们告发他。齐侯对鲍子说:“有人诬告你,你暂且住在潞地观察。如果有,就分家离开。如果没有,就回到你的地方。”出门时,让他带三分之一的家产离开。半路上,让他带两乘车。到了潞地,用麇鹿迎接他,于是杀了他。

冬天十二月,齐国人归还了讙和阐两地,因为季姬受宠的缘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八年-注解

宋公:宋国的君主,此处指宋景公。

曹伯阳:曹国的君主,名阳。

吴:春秋时期的吴国,位于今江苏南部。

齐:春秋时期的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

讙及阐: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齐国与鲁国交界处。

邾子益:邾国的君主,名益。

杞伯过:杞国的君主,名过。

褚师子肥:宋国的将领,名子肥。

司城彊:曹国的官员,名彊。

叔孙辄:鲁国的官员,名辄。

公山不狃:鲁国的官员,名不狃。

子张:鲁国的官员,名张。

子洩:鲁国的官员,名洩。

武城:地名,位于今山东费县。

鄫人:鄫国的人,鄫国位于今山东枣庄。

王犯:吴国的将领,名犯。

澹臺子羽:鲁国的官员,名子羽。

懿子:鲁国的官员,名懿。

景伯:鲁国的官员,名景。

公宾庚:鲁国的将领,名庚。

公甲叔子:鲁国的将领,名叔子。

析朱鉏:鲁国的将领,名朱鉏。

微虎:鲁国的将领,名虎。

季孙:鲁国的官员,名孙。

莱门:地名,位于今山东莱芜。

子服何:鲁国的官员,名何。

王子姑曹:吴国的王子,名姑曹。

齐悼公:齐国的君主,名悼。

季康子:鲁国的官员,名康。

季鲂侯:鲁国的官员,名鲂。

鲍牧:齐国的将领,名牧。

胡姬:齐国的妃子,名胡。

大宰子馀:吴国的官员,名馀。

臧宾如:鲁国的官员,名宾如。

闾丘明:齐国的官员,名明。

季姬:鲁国的公主,名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八年-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和军事冲突。宋公伐曹,吴国伐鲁,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外交策略。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国之间的战争和联盟不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而是以利益为导向。例如,吴国伐鲁时,叔孙辄和公山不狃的对话揭示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忠诚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公山不狃强调‘君子违,不適仇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忠诚和道德的重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动机。例如,吴国将领王犯的行为和鲁国将领微虎的夜袭计划,都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表现他们的勇敢和机智。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各国之间战争和联盟的详细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诸侯国的实力对比、外交策略以及士人的思想观念。例如,吴国与鲁国之间的战争和联盟,反映了当时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八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