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

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

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是以不得助执绋,使求从舆人。曰,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有不腆先人之产马,使求荐诸夫人之宰,其可以称旌繁乎?”

夏六月,晋荀瑶伐齐。

高无帅师御之。

知伯视齐师,马骇,遂驱之,曰:“齐人知余旗,其谓余畏而反也。”

及垒而还。

将战,长武子请卜。

知伯曰:“君告于天子,而卜之以守龟于宗祧,吉矣。吾又何卜焉?且齐人取我英丘,君命瑶,非敢燿武也,治英丘也。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

壬辰,战于犁丘。

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

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

越诸鞅来聘,报叔青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译文

二十三年春天,宋国的景曹去世了。

季康子派冉有去吊唁,并且送葬,说:“我们国家有社稷的大事,让肥和有职竞相参与,因此不能亲自来帮忙执绋,让求跟随舆人前来。说,因为肥能够作为弥甥的身份,有一些不丰厚的先人留下的马匹,让求推荐给夫人的宰官,这些马匹可以用来装饰旌旗吗?”

夏天六月,晋国的荀瑶攻打齐国。

高无率领军队抵御。

知伯看到齐国的军队,马匹受惊,于是驱赶它们,说:“齐国人知道我的旗帜,他们会说我害怕而返回。”

到了堡垒就返回了。

即将开战,长武子请求占卜。

知伯说:“君主已经向天子报告,并且在宗庙用守龟占卜,结果是吉利的。我又何必再占卜呢?而且齐国人夺取了我们的英丘,君主命令我,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治理英丘。用言辞讨伐罪过就足够了,何必占卜?”

壬辰日,在犁丘开战。

齐国的军队大败,知伯亲自擒获了颜庚。

秋天八月,叔青前往越国,这是第一次出使越国。

越国的诸鞅来访问,是为了回报叔青的访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注解

宋景曹:宋国的国君,名景曹,是宋国的一位重要君主。

季康子:鲁国的大夫,名季康子,是鲁国的重要政治人物。

冉有:孔子的弟子,名冉有,字子有,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社稷之事:指国家的重要事务,社稷是古代国家的象征。

执绋:指参加葬礼时牵引灵柩的绳索,是葬礼中的重要仪式。

弥甥:指远房的侄子,表示亲属关系的疏远。

不腆:谦辞,表示微薄、不足道。

先人之产:指祖先留下的财产。

夫人之宰:指夫人的管家或执事。

旌繁:指葬礼中的旗帜和装饰物,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荀瑶:晋国的大夫,名荀瑶,是晋国的重要将领。

高无:齐国的大夫,名高无,是齐国的重要将领。

知伯:晋国的大夫,名知伯,是晋国的重要将领。

英丘:地名,位于齐国境内,是晋齐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

犁丘:地名,位于齐国境内,是晋齐两国交战的地点。

颜庚:齐国的大夫,名颜庚,是齐国的重要将领。

叔青:鲁国的大夫,名叔青,是鲁国的重要外交使节。

越诸鞅:越国的大夫,名诸鞅,是越国的重要外交使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晋国、齐国和越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鲁国的季康子派遣冉有前往宋国吊唁宋景曹的去世,并送葬。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鲁国对宋国的尊重,也展示了鲁国在外交上的谨慎和礼仪。冉有在吊唁时提到季康子因国家事务繁忙无法亲自参加葬礼,但派遣他作为代表,并送上微薄的礼物,表达了对宋国的哀悼之情。这种外交礼仪的细节,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礼仪来维持关系的传统。

接下来,文中记载了晋国与齐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晋国的荀瑶率军攻打齐国,齐国的将领高无率军抵御。荀瑶在观察齐军时,马匹受惊,他担心齐军会认为他胆怯而撤退,因此决定继续进攻。这一细节展示了春秋时期将领在战场上的心理战术和对士气的重视。荀瑶在战前拒绝了占卜的建议,认为晋国已经得到了天子的支持,并且此次出征是为了收复失地,因此无需再占卜。这种对天命和军事策略的自信,反映了当时将领对战争的态度和对天命的理解。

最终,晋军在犁丘与齐军交战,齐军大败,荀瑶亲自俘虏了齐国的将领颜庚。这一胜利不仅展示了晋国的军事实力,也反映了晋国在对外扩张中的决心和策略。

最后,文中提到鲁国的叔青出使越国,越国的诸鞅也前来鲁国回访。这一外交活动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使节往来维持关系的传统。叔青的出使和越国的回访,展示了鲁国与越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通过外交手段来巩固联盟的复杂局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鲁国、晋国、齐国和越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礼仪。文中对将领心理战术、战争策略和外交礼仪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军事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