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匾蓄-原文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
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
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
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匾蓄-译文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的名称。
味道苦,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用于治疗热性黄疸病。将匾蓄放入豆豉汁中,加入五种调料,煮成汤喝。可以治疗霍乱引起的呕吐。同样将匾蓄放入豆豉汁中,加入五种调料,煮成汤喝。
可以治疗蛔虫病。取十斤匾蓄,切碎,加入一石水(约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煎煮至一斗。去掉渣滓,再次煎煮至汤汁浓稠。前一天晚上不要进食,第二天空腹服用一升,蛔虫就会排出。
可以治疗痔疮发炎肿胀。将匾蓄捣烂取汁,服用一升。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再服用。另外,将匾蓄汁和面做成饼,一天吃三次。
可以治疗恶疮和瘙痒。将匾蓄捣烂后敷在患处,痂皮会脱落,病就会痊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匾蓄-注解
扁竹:一种草名,扁蓄的别称,古时候对某些植物的称呼方式。
扁辨:同“扁蓄”,一种植物的别称。
扁蔓:同“扁蓄”,一种植物的别称。
粉节草:扁蓄的别称,古代对某些植物的称呼方式。
道生草:扁蓄的别称,古代对某些植物的称呼方式,可能寓意着这种植物自然生长,与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
热黄疸疾:一种疾病,热病引起的黄疸,古代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豉汁:用豆类发酵制成的调味汁,古代烹饪中常用。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古代医学中常用术语。
羹汤:指用肉或菜等煮成的汤,古代饮食中常见的食物。
霍乱: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呕吐和腹泻为特征。
五圳:可能是“五味”的误写,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蛔虫病: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由蛔虫引起。
痔发肿病:痔疮发炎肿胀的病症,古代医学中常见的疾病。
恶疮痂痒:严重的皮肤病,伴有恶臭和瘙痒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匾蓄-评注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这些名称的赋予,反映了古人对于植物形态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扁竹、扁辨等名称强调了植物形态的扁平特征,而粉节草、道生草则透露出其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这些名称的多样性,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命名艺术的传承。
气味苦、平、无毒,这一描述揭示了扁蓄的药性特点。苦味往往与清热解毒的药性相关,而平性则意味着其药性温和,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高。这样的描述为扁蓄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主治热黄疸疾,体现了扁蓄在清热解毒方面的功效。热黄疸疾是古代常见的疾病,扁蓄能够缓解此类病症,说明其在清热利湿方面的独特作用。
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以及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这两句话描述了扁蓄的食用方法。豉汁和五味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扁蓄的口感,也可能增强了其药效。这种烹饪方法反映了古人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智慧。
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这一段描述了扁蓄在治疗霍乱方面的应用。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表现为剧烈呕吐和腹泻。扁蓄的应用,说明了其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的功效。
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这段描述了扁蓄在驱虫方面的应用。煎煮和去渣的过程,体现了古人在制药过程中的严谨态度。禁食和空腹服用,可能是为了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这两句话描述了扁蓄在治疗痔疮方面的应用。捣烂取汁和和面作饼,都是对扁蓄药性的进一步利用,体现了古人在治疗疾病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这段描述了扁蓄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应用。捣烂封患处,说明扁蓄的药性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治疗的效果。痂落病愈,反映了扁蓄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