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前胡-原文
释名《唐韵》作湔胡。
气味苦、微寒、无毒。
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
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
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前胡-译文
《唐韵》这本书中把前胡称为湔胡。
前胡的味道是苦的,稍微有点凉,没有毒性。
李时珍认为:前胡的味道是甜和辛的,气息平和。
前胡主要用来治疗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吐、小儿疳气等病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排气,因此可以治疗痰热、喘息咳嗽、胸膈不适、呕吐等症状。排气顺畅了,火气就会下降,痰也会减少。因此,前胡有推陈出新的功效,是治疗痰和气的特效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前胡-注解
唐韵:《唐韵》是唐代的一部韵书,由陆法言编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韵书之一,对后世语音学、音韵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湔胡:湔胡,即前胡,是一种中药材,其名来源于《唐韵》中的记载。
气味:指药物的气味,即药物的味道和气息,是中医理论中用来判断药物性质和功效的重要依据。
苦:味苦,指药物的味道偏苦,在中医理论中,苦味药物多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等功效。
微寒:微寒,指药物的性味偏寒,寒性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
无毒: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没有危害。
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重要著作。
前胡:前胡,中药材名,具有清热、化痰、疏风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痰热、风头痛等症。
甘辛:甘辛,指药物的味道既甜又辣,甘味药物多具有补益、和中、调和等功效,辛味药物多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效。
微平:微平,指药物的性味平和,既不寒也不热,多具有调和阴阳、调和脏腑等功效。
肺热:肺热,中医术语,指肺脏有热,表现为咳嗽、痰黄、口干舌燥等症状。
痰热:痰热,中医术语,指痰和热邪相合,表现为咳嗽、痰黄稠、口干舌燥等症状。
风头痛:风头痛,中医术语,指因风邪引起的头痛,表现为头痛剧烈、遇风加重等症状。
反胃呕逆:反胃呕逆,中医术语,指胃气上逆,食物从胃中逆出,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儿疳气:小儿疳气,中医术语,指小儿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下气:下气,中医术语,指药物具有降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逆、喘息等症状。
痞膈:痞膈,中医术语,指胸膈部痞塞不畅,表现为胸闷、咳嗽等症状。
推陈致新:推陈致新,中医术语,指通过治疗清除体内陈旧的病邪,使身体恢复新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痰气要药:痰气要药,指对于痰和气有关的疾病,具有特效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前胡-评注
《唐韵》中的‘湔胡’是对前胡这一药材的古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考究与传承。‘湔’字在古汉语中有着清洁、洗去之意,或许暗示了前胡在治疗疾病时,能够清除体内痰热、肺热等病邪,如同洗涤净化一般。
在气味上,前胡被描述为苦、微寒、无毒,这与李时珍对前胡味甘辛、气微平的描述形成了对比。李时珍认为前胡的性味偏于甘辛,而苦味则更侧重于清热解毒,微寒则表明其性凉,适合清热降火。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医家对同一药材的不同认识。
就主治病症而言,前胡被用来治疗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这些病症多与热邪、痰湿有关。前胡的清热化痰功效,使其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时珍特别强调前胡‘其功长于下气’,这一观点揭示了前胡在治疗痰热、喘嗽、痞膈、呕逆等疾病时的机理。下气即是指降气,通过降气可以使火气下降,痰湿随之下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治疗思路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调整人体气机的特点。
‘推陈致新’一语双关,既指前胡能够清除旧病,又指其能促进新气血的产生。将前胡视为‘痰气要药’,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在治疗痰湿相关疾病中的核心地位。这种对药物功效的总结,不仅是对前胡药用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中医用药理论的丰富。
总体而言,前胡的描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性质的认识,也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通过对前胡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医家对药物功效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