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食盐-原文
释名亦名鹾。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下部蚀疮。
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
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
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
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
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
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
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
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
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
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
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
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
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
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
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
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
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
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
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
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
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
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食盐-译文
这种东西也叫做鹾。
它的味道是甜的、咸的、凉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下体的疮疖。将盐炒热后,用布包起来,让病人坐在布袋上。
胸中有痰饮,想要呕吐却吐不出来。喝盐开水可以促使呕吐。
病后两边的肋骨下面会感到胀痛。可以用炒热的盐敷在患处。
患痢疾时肛门会疼痛。可以用炒热的盐布包敷在患处。
患有风热引起的牙痛。可以用槐树枝煎成浓汤两碗,加入一斤盐煮干,炒后研成细末。每天用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患有虫牙。用半两盐和两个皂荚一起烧红,研成细末。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来刷牙,一个月后可以治愈。
牙齿疼痛出血。每天晚上用盐末厚厚地敷在牙齿根部的肉上。等到液体流尽后再睡觉。流液的时候,要不断敲击牙齿。这样连续十天,牙痛就会停止,出血也会停止。
忌食辛辣和腥臭的食物。
小舌头向下垂。可以用筷子蘸盐(或者用烧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后就会好。
耳鸣。用五升盐蒸热后装在袋子里,用耳朵枕着袋子。袋子冷却了就换一个。
眼睛经常流泪。用少许盐点在眼睛里,然后用冷水冲洗几次就会好。
眼睛有翳子遮住视线。可以用生盐研成细末,用少许点在眼睛里。小孩子如果生了翳子,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
身上有虫子在爬。可以用一斗盐和水一石一起煎热洗澡,连续洗三到四次,就会有效。
被蜈蚣咬或者被蜂虿蛰了。可以嚼盐涂在伤口处,或者用热盐水浸泡伤口。
溃烂的痈痒。可以用盐抹在患处周围,痒就会停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食盐-注解
鹾:鹾是古代对盐的别称,盐在古代不仅是调味品,还有多种药用价值。
气味:指药物的性味,这里的甘、咸、寒、无毒分别指味道、味道属性、性质和毒性。
下部蚀疮:指身体下部的疮疡,即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性病变。
胸中痰饮:指胸中积聚的痰液,痰饮是中医术语,指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聚积在体内。
吐不出:指有呕吐的欲望但无法吐出。
盐开水:指用盐溶解于水制成的溶液。
两胁胀痛:指人体两侧胁肋部位的胀痛。
下痢肛痛:指腹泻并伴有肛门疼痛。
风热牙痛:指因风热引起的牙齿疼痛。
槐枝:槐树的枝条,常用于中医治疗。
皂荚:一种植物,其荚果可入药,有去痰、杀虫等功效。
虫牙:指蛀牙,牙齿因细菌侵蚀造成的损害。
小舌下垂:指人体舌体的一部分向下垂落。
耳鸣:指听觉异常,感觉有声音在耳朵里响。
翳子蔽眼:翳子指眼疾,蔽眼即影响视力。
虫行:指感觉身上有虫子在爬行。
溃痈作痒:溃痈指破溃的痈疮,作痒即感到痒。
劳腥:指劳累和腥臭,这里可能是指某些食物或环境。
煅过的盐:指经过高温烧制的盐,具有消毒作用。
耳枕:指将头部放在某个物体上。
生盐:指未经加工的盐。
斗:古代容量单位,一斗约为十升。
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约为一百二十升。
溃痈:指破溃的痈疮,痈疮是皮肤和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食盐-评注
释名亦名鹾。鹾,古汉语中指盐,此处释名亦名鹾,是对盐的另一种称呼,体现了古人对盐的熟悉和常用。
气味甘、咸、寒、无毒。这句话对盐的性味进行了描述,甘、咸符合盐的味道,寒说明盐性凉,无毒则表示盐对人体的毒性很小。
主治下部蚀疮。下部蚀疮,即下部溃疡,盐具有收敛、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此法利用盐的热度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盐开水可以刺激喉咙,促使痰液排出。
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炒盐具有温热作用,可以缓解两胁胀痛。
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炒盐布包可以缓解下痢肛痛的症状。
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此法利用槐枝和盐的清热解毒作用,治疗风热牙痛。
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此法利用盐和皂荚的杀菌作用,治疗虫牙。
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此法通过盐的收敛作用,治疗齿痛出血。
忌食劳腥。劳腥,指劳累过度和腥味食物,此处提醒病人在治疗期间应避免。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此法利用盐的收敛作用,治疗小舌下垂。
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此法利用盐的热度来缓解耳鸣。
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此法利用盐的消炎作用,治疗眼常流泪。
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此法利用盐的消炎作用,治疗翳子蔽眼。
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此法利用盐的杀菌作用,治疗身上虫行。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此法利用盐的消炎杀菌作用,治疗蜈蚣咬人、蜂虿叮螫。
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此法利用盐的消炎作用,治疗溃痈作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