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六年-原文
【经】
六年春,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冬,公至自伐郑。
【传】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
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六年-译文
【经】
六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天,鲁公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一起攻打郑国,包围了新城。
秋天,楚国的人包围了许国。诸侯们于是去救援许国。
冬天,鲁公从攻打郑国的战役中返回。
【传】
六年的春天,晋侯派贾华攻打屈地,夷吾无法守住,于是结盟后离开。他打算逃往狄国。郤芮说:“后来一起逃走,这是罪过。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幸运。”于是他们去了梁国。
夏天,诸侯们攻打郑国,因为郑国逃避了首止的盟约。他们包围了新密,郑国因此没有及时筑城。
秋天,楚子包围许国以救援郑国。诸侯们救援许国,于是楚子撤退。
冬天,蔡穆侯带着许僖公去见楚子于武城。许男被绑着,嘴里含着玉璧,大夫们穿着丧服,士人们抬着棺材。楚子问逢伯。逢伯回答说:“从前武王攻克殷朝,微子启也是这样。武王亲自解开他的绑缚,接受他的玉璧并为他祈福。烧掉他的棺材,以礼相待并命令他,让他回到他的地方。”楚子听从了他的建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六年-注解
王正月:指周历的正月,即农历的十一月,是古代中国历法中的一个月份。
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描述了鲁国与齐国、宋国、陈国、卫国、曹国联合攻打郑国的历史事件。
新城:郑国的一个城市,因郑国未按时筑城而得名。
楚人围许:楚国围攻许国,许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晋侯使贾华伐屈:晋国君主派遣贾华攻打屈国。
夷吾:晋国的一位公子,因政治斗争失败而逃亡。
郤芮:晋国的大夫,为夷吾提供政治建议。
梁:指梁国,靠近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新密:郑国的一个城市,因郑国未按时筑城而得名。
蔡穆侯:蔡国的君主。
许僖公:许国的君主。
武城:楚国的一个城市。
许男面缚衔璧:许国的君主自缚双手,口中衔玉璧,表示投降。
大夫衰绖:大夫穿着丧服,表示哀悼。
士舆榇:士人抬着棺材,表示愿意接受死亡。
逢伯:楚国的一位大夫。
微子启:商朝末年的贤臣,投降周武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六年-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和军事行动。首先,鲁国与齐国、宋国、陈国、卫国、曹国联合攻打郑国,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对抗。郑国因未按时筑城而被围攻,显示了古代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楚国围攻许国,诸侯国联合救援许国,体现了诸侯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团结与互助。许国君主自缚双手、口中衔玉璧投降,大夫穿着丧服,士人抬着棺材,这些行为展示了古代投降仪式的庄重与严肃。
晋国公子夷吾因政治斗争失败而逃亡,郤芮建议他逃往梁国,因为梁国靠近秦国,地理位置优越,这反映了古代政治流亡者寻求庇护的策略。
最后,楚国大夫逢伯引用周武王对待微子启的典故,建议楚王以礼相待许国君主,显示了古代政治中的礼仪与道德规范。楚王采纳了逢伯的建议,释放了许国君主,并恢复了其地位,体现了古代政治中的宽厚与仁慈。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展示了古代政治、军事、礼仪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