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八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

【经】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

夏,狄伐晋。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传】

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拒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

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八年-译文

【经】

八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鲁公与周王的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国的世子款在洮地会盟。郑伯请求加入盟约。

夏天,狄人攻打晋国。

秋天七月,在大庙举行禘祭,用以祭祀夫人。

冬天十二月丁未日,周王去世。

【传】

八年的春天,在洮地会盟,是为了商议王室的事务。郑伯请求加入盟约,表示愿意服从。襄王确定了王位后才发丧。

晋国的里克率领军队,梁由靡驾车,虢射为车右,在采桑击败了狄人。梁由靡说:“狄人没有羞耻心,追击他们一定能大获全胜。”里克说:“只要抵挡住他们就行了,不要激怒更多的狄人。”虢射说:“一年之内,狄人一定会再来,现在示弱了。”

夏天,狄人攻打晋国,是为了报复采桑的战役。又过了一个月。

秋天,举行禘祭并祭祀哀姜,这是不合礼制的。凡是夫人没有在寝宫去世,没有在庙中停灵,没有向同盟国报丧,没有与姑母合葬,就不应该祭祀她。

冬天,周王的人来报告丧事,因为困难,所以延迟了。

宋公生病,太子兹父坚决请求说:“目夷年长,而且仁德,请您立他为君。”宋公命令子鱼。子鱼推辞说:“能够把国家让给别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仁德呢?我比不上他,而且这样做也不合礼制。”于是子鱼退下离开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八年-注解

洮:洮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地点之一。

禘:古代祭祀名,指对祖先的大祭,通常在宗庙举行,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大庙:指宗庙,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夫人:此处指诸侯的正妻,其地位尊贵,常参与国家重大礼仪活动。

天王:指周天子,即周王,是周朝的最高统治者。

郑伯:郑国的君主,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之一。

晋里克:晋国的将领,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人物。

梁由靡:晋国的将领,与里克一同参与了对狄人的战斗。

虢射:晋国的将领,与里克、梁由靡一同参与了对狄人的战斗。

采桑: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是春秋时期晋国与狄人交战的地点。

哀姜:晋国的夫人,此处指在禘祭中被致祭的夫人。

宋公:宋国的君主,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之一。

子鱼:宋国的公子,宋公的儿子,因其仁德而被推举为继承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八年-评注

本文选自《春秋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与其他诸侯国在洮地会盟的历史事件,以及晋国与狄人的战争、宋国的继承问题等。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结构和礼仪制度。

首先,洮地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会盟来协调关系、解决争端的重要方式。此次会盟的目的是为了‘谋王室’,即商讨如何维护周王室的权威和稳定。郑伯的‘乞盟’行为,表明郑国愿意服从周王室的领导,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尊重和依赖。

其次,晋国与狄人的战争,展现了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晋国将领里克、梁由靡、虢射等人的对话,反映了当时军事将领的战略思想和战术选择。梁由靡主张主动出击,认为狄人无耻,追击必能大胜;而里克则主张谨慎应对,避免激怒更多的狄人。这种战略上的分歧,体现了春秋时期军事思想的多样性。

再次,禘祭中‘致夫人’的礼仪问题,反映了春秋时期对礼仪的严格要求和重视。根据礼仪规定,夫人若未在寝宫去世、未在宗庙停灵、未向同姓诸侯报丧、未与姑母合葬,则不应在禘祭中致祭。这一规定体现了当时对礼仪细节的严谨态度,以及对祖先祭祀的尊重。

最后,宋国的继承问题,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道德观念。宋公病重时,太子兹父主动让位给兄长目夷,体现了儒家的‘仁’和‘让’的道德观念。子鱼的辞让行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这种以德让国的行为,虽然在当时并不常见,但却为后世所称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结构和礼仪制度,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道德观念。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八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