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琉璃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琉璃-原文

释名火齐。

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

火齐,与火珠同名。

主治身热目赤,以水浸冷熨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琉璃-译文

解释名称为火齐。在《汉书》中写作流离,意思是它流动的光彩错落有致。火齐,与火珠同名。

主要治疗身体发热、眼睛发红,可以用冷水浸泡后进行冷敷来缓解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琉璃-注解

火齐:火齐是一种古代的珍贵宝石,也称为流离。‘齐’字在这里指的是美玉,火齐因此得名。它因光泽流离,如同火焰般闪烁,故有此名。在古代,火齐与火珠同名,都是指那些色彩艳丽、光泽照人的宝石。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东汉班固编撰,是中国古代四大史书之一,记载了西汉的历史。在这里提到《汉书》,可能是引用《汉书》中的记载来解释‘流离’这一名称。

流光陆离:流光陆离形容光彩流动,色彩斑斓,多用来形容宝石的光泽。

主治:主治是指某种药物或疗法的主要治疗作用,这里指的是火齐或流离这种宝石的主要治疗用途。

身热目赤:身热目赤是中医术语,指身体发热,眼睛发红,是某些疾病如热病、眼疾等的表现。

水浸冷熨:水浸冷熨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即将药物或物品用冷水浸泡后,取出敷贴在患处,以达到降温、消炎等治疗效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琉璃-评注

释名火齐,首先揭示了火齐的名称由来。‘火齐’一词,从字面上理解,与‘火珠’同名,都含有火的意象。‘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热情、活力和光明,同时也代表着变化和不可预测。‘珠’则常被用来比喻珍贵、美丽和圆润。因此,‘火齐’这一名称,既体现了其与火的联系,也暗示了其珍贵和独特之处。

‘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火齐’的命名依据。‘汉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其记载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流离’一词,在这里用来形容火齐的光泽,‘流光陆离’形容的是一种变化多端、光彩夺目的景象。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火齐的神秘感,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

‘火齐,与火珠同名。’这句话再次强调了火齐与火珠的相似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珠子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圆满和美好。火齐与火珠同名,可能意味着它也被赋予了类似的寓意,被视为珍贵和吉祥的物品。

‘主治身热目赤,以水浸冷熨之。’这句话则转向了火齐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火齐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身热和目赤等疾病。‘以水浸冷熨之’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水的冷却作用,将火齐的药效传递到人体,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对自然疗法的重视,以及对人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释名、描述和药用价值的阐述,展现了火齐这一文化符号的多重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物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药用价值。通过对火齐的赏析,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琉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