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炭火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炭火-原文

释名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主治木炭可治以下诸病:误吞金、银、铜、铁入腹。

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

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

咽头突然作梗。

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白虎风病(骨节象被什么东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

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捻(一捻,是两个指头捏到的),合起来熬,熬后,用醋拌过,以旧布包好,趁热熨痛处。

肠风下血。

用紧炭三钱、枳壳烧灰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五更时服,米汤送下,天明再服一次,当天见效。

忌食油腻。

汤火灼伤。

用炭末和香油调涂。

白癞头疮。

用木炭烧红,投入开水中,温洗有效。

阴囊湿痒。

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炭火-译文

炭能生火,但治疗疾病用的是炭或炭灰,而不是直接用炭火。

木炭可以治疗以下疾病:误吞金、银、铜、铁进入腹中。将木炭烧红后,趁热研成细末,然后煎成汤喝下。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刮取三钱炭末,用井水调和后服用,如果还不见效,继续服用,最终能把误吞的东西排出。

喉咙突然有东西卡住。将木炭末和蜜制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白虎风病(骨节像被什么咬碎一样,痛的地方游走不定)。用五升炭灰、一升蚯蚓粪、七捻红花(一捻是两个手指捏到的量)混合熬制,熬好后,用醋拌过,用旧布包好,趁热敷在痛处。

肠风下血。用三钱紧炭、五钱枳壳烧成的灰,共同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钱,在五更时服用,用米汤送下,天亮再服一次,当天就能见效。忌食油腻食物。

汤火灼伤。用炭末和香油调和后涂抹。

白癞头疮。将木炭烧红后,投入开水中,用温水洗头有效。

阴囊湿痒。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成末,擦在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炭火-注解

炭:炭是指通过木材或其他植物材料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固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在古代,炭被广泛用于取暖、照明和烹饪。在医学上,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木炭:木炭是一种经过高温处理的木材,主要成分是碳,无烟无味,燃烧时热量高。在古代医学中,木炭常用于治疗误吞金属等病症。

金、银、铜、铁:这四种金属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误吞后可能引起身体不适,需要特殊方法处理。

煎汤:煎汤是指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过滤取汁液的方法,用于内服。

井水:井水是指从井中取出的水,常用于日常生活中,也用于某些医疗方法中。

咽头:咽头是指喉咙,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

白虎风病:白虎风病是古代对一种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为特征的疾病的称呼,类似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

熬:熬是指将药材放入水中,用文火慢慢煮制,使其成分溶解或蒸发。

醋: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品,由发酵的粮食制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旧布:旧布是指用过的布料,常用于包裹药材或制作药袋。

肠风下血:肠风下血是指因肠道疾病导致的便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枳壳:枳壳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止泻等功效。

米汤:米汤是指将米煮成粥后,过滤取汁液,常用于送服药物。

汤火灼伤:汤火灼伤是指被热水或火焰烫伤。

香油:香油是指芝麻油,常用于烹饪和药用。

白癞头疮:白癞头疮是指头部的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等。

阴囊湿痒:阴囊湿痒是指阴囊部位出现潮湿和瘙痒的症状。

麸炭:麸炭是指谷物磨粉后剩下的皮,经过烧制而成的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紫苏叶:紫苏叶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等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炭火-评注

释名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此句开篇点题,解释了炭在医疗中的作用。炭,作为燃烧材料,其本身具有火的属性,但在这里,它被用来治疗疾病,而非作为火源。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质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思维,即利用炭的燃烧产物——炭灰,来达到医疗目的。

主治木炭可治以下诸病:误吞金、银、铜、铁入腹。

此句列举了木炭的主治功能,首先提到了误吞金属物的问题。在古代,金属中毒是常见的医疗难题,而木炭的吸附作用被用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示了古代医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

此句详细描述了木炭的应用方法,强调了烧红和捶成细末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入微,以及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刻理解。

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木炭的疗效,即使煎汤无效,还可以通过井水调服炭末的方式继续治疗,直至痊愈。这反映了古代医学的耐心和细致,以及对病情变化的灵活应对。

咽头突然作梗。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此句描述了木炭治疗咽头梗塞的方法,通过制作丸子,分次含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剂型的创新,以及对病情的细致观察。

白虎风病(骨节象被什么东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捻(一捻,是两个指头捏到的),合起来熬,熬后,用醋拌过,以旧布包好,趁热熨痛处。

此句介绍了木炭治疗白虎风病的方法,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使用,展现了古代医学的综合性治疗思路,以及对药物配伍的精妙运用。

肠风下血。用紧炭三钱、枳壳烧灰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五更时服,米汤送下,天明再服一次,当天见效。

此句描述了木炭治疗肠风下血的方法,强调了服用时间和送服方式,体现了古代医学对病情变化和人体生理节律的重视。

忌食油腻。

此句是对患者饮食的禁忌提示,反映了古代医学对饮食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强调了饮食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汤火灼伤。用炭末和香油调涂。

此句介绍了木炭治疗汤火灼伤的方法,通过炭末和香油的调和,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巧妙运用,以及对烧伤治疗的理解。

白癞头疮。用木炭烧红,投入开水中,温洗有效。

此句描述了木炭治疗白癞头疮的方法,通过烧红木炭投入开水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对疾病治疗的独特见解。

阴囊湿痒。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此句介绍了木炭治疗阴囊湿痒的方法,通过麸炭和紫苏叶的配合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精细和治疗效果的关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炭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