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灯火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灯火-原文

释名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火

主治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和来治病。

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头风胀痛等,都可用灯火治疗。

在小儿诸惊中,病孩仰向后者,以灯火照灼其囟门和两眉间的上下方;眼睛翻上不下者,应照灼脐的上下;不省人事的,应照灼手足心和胸部;手紧握、目往上翻者,应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口吐白沫者,应照灼口部和手足心。

头风胀痛,可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太阳穴处照灼。

外痔肿痛,则照灼患处。

婴儿初生,因冒寒,气断欲绝,这时勿剪断脐带,急烘絮把婴儿包好,同时烘热胞衣,又将灯盏放在婴儿脐下来回移动,令热气进入腹内,自然气回苏醒。

灯入亦治搅肠沙(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红点,有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灯火-译文

释名指的是用胡麻油或者苏子油点亮的灯火。

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点燃的灯火,对眼睛都有害,不能用来治病。

小孩子的凉风、昏迷、抽筋、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状,以及头痛胀痛等,都可以用灯火来治疗。

在小孩子的各种惊症中,如果病孩仰面朝后,就用灯火照灼他的囟门和两眉之间的上方;如果眼睛向上翻不能下来,就照灼肚脐的上下;如果失去知觉,就照灼手心和脚心以及胸部;如果手紧握且眼睛向上翻,就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如果口吐白沫,就照灼口部和手心脚心。

头痛胀痛可以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的太阳穴处照灼。

外痔肿痛,就照灼患处。

婴儿刚出生时,因为受寒,气息几乎断绝,这时不要剪断脐带,赶紧用棉絮把婴儿包好,同时加热处理胎盘,然后把灯盏放在婴儿肚脐下方来回移动,让热气进入腹内,婴儿自然会恢复气息。

灯火也可以治疗搅肠沙(手脚发冷,肚子痛,身上出现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红点,会有疗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灯火-注解

胡麻油:胡麻油,又称芝麻油,是从芝麻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常用于照明和药用。

苏子油:苏子油,是从油菜籽中提取的油脂,具有独特的香气,古代常用于照明和药用。

鱼油:鱼油是从鱼类体内提取的油脂,含有Omega-3脂肪酸,但古代认为鱼油点燃的灯火对眼睛有害。

禽兽油:禽兽油,指的是从禽兽体内提取的油脂,如猪油、牛油等,古代也用于照明和药用。

菜子油:菜子油,是从油菜籽中提取的油脂,与苏子油类似,古代用于照明和药用。

棉子油:棉子油,是从棉花籽中提取的油脂,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但古代认为其点燃的灯火对眼睛有害。

桐油:桐油,是从桐树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具有较高的粘性和稳定性,古代用于涂料和药用。

豆油: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古代认为其点燃的灯火对眼睛有害。

石脑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是从石油中提取的轻质油,古代称为石油,被认为对眼睛有害。

凉风:凉风,指因受寒而引起的感冒症状,如头痛、咳嗽等。

昏迷:昏迷,指意识丧失,无法清醒的状态。

搐搦:搐搦,即抽筋,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收缩。

窜视:窜视,指眼珠不能正常转动,隐在上眼睑里。

头风胀痛:头风胀痛,指头部因受寒或风邪引起的疼痛。

囟门:囟门,婴儿头骨未完全闭合的地方,位于头顶。

脐带:脐带,连接胎儿和母体的带状器官,婴儿出生后剪断。

胞衣:胞衣,即胎盘,婴儿出生后与母体分离。

搅肠沙:搅肠沙,古代对某些腹部疾病的称呼,症状包括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等。

灯心:灯心,指灯芯,是点燃灯火的部分,通常由麻、草等材料制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灯火-评注

释名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火,首先揭示了本段文字的主题,即介绍一种使用特定油料点燃的灯火疗法。胡麻油和苏子油在中国古代被广泛用于医疗,它们被认为具有温和的药性,适合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主治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和来治病。这一句强调了灯火疗法的特定油料限制,突出了其安全性和针对性。古代医学家对油料的选择非常讲究,认为不同的油料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治疗时需谨慎选择。

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头风胀痛等,都可用灯火治疗。这一句列举了灯火疗法可以治疗的病症,涵盖了儿科和头痛等常见疾病,体现了其广泛的适用性。

在小儿诸惊中,病孩仰向后者,以灯火照灼其囟门和两眉间的上下方;眼睛翻上不下者,应照灼脐的上下;不省人事的,应照灼手足心和胸部;手紧握、目往上翻者,应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口吐白沫者,应照灼口部和手足心。这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和部位,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病症的细致观察和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头风胀痛,可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太阳穴处照灼。外痔肿痛,则照灼患处。这里进一步说明了灯火疗法的具体应用,包括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操作细节,展现了其实用性和简便性。

婴儿初生,因冒寒,气断欲绝,这时勿剪断脐带,急烘絮把婴儿包好,同时烘热胞衣,又将灯盏放在婴儿脐下来回移动,令热气进入腹内,自然气回苏醒。这段描述了灯火疗法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显示了其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

灯入亦治搅肠沙(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红点,有效。这两句说明了灯火疗法在治疗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如冷痛和皮肤症状,进一步证明了其多功能性和实用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火部-灯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