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半天河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半天河-原文

释名亦称上池水。

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

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

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半天河-译文

这个名字也叫做上池水。是指从竹篱笆旁边或者空树洞里取出的水。

这种水的味道是甜的,稍微有点凉,而且没有毒性。

它主要用来治疗鬼疰(鬼疰,读音和意思都和‘住’类似。鬼疰是指病人感觉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在认为这可能是指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清除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即神经失常,大便时经常排出像鸡肝一样的血块。现在认为是‘虫积’的症状)等。

也可以用来清洗各种恶疮和疥癣,效果也很好。

如果身上出现了白斑,可以取树木上的孔洞中的水来清洗,然后将捣碎的桂皮末和唾液混合敷在患处,这样也有疗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半天河-注解

上池水:上池水,亦称释名,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在古代中医中,这种水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疗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甘:指味道甜美,古代中医认为甘味入脾,有益于调和脾胃。

微寒:微寒,指性质微凉,古代中医认为寒性可以清热解毒。

无毒:无毒,指对人体无害,可以安全使用。

鬼疰:鬼疰,古代中医术语,指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肺结核等疾病有关。

扫邪气:扫邪气,指清除邪气,古代中医认为邪气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恶毒:恶毒,指恶劣的毒物或疾病,古代中医认为某些疾病是由于恶毒引起的。

蛊疾:蛊疾,古代中医术语,指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虫积等病症有关。

恶疮:恶疮,指严重的皮肤病,古代中医认为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

疥痒:疥痒,指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树木孔中的水:树木孔中的水,指从树干中的空洞中流出的水,古代中医认为这种水具有特殊的疗效。

桂末:桂末,指桂皮磨成的粉末,桂皮是一种香料,也具有药用价值,常用于温中散寒。

唾液:唾液,指人自然分泌的唾沫,古代中医认为唾液具有润燥、解毒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半天河-评注

释名亦称上池水。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此句开篇点明‘上池水’的名称及其来源,竹篱头与空树穴,描绘出一幅清幽的乡村景象,反映出古人对自然水源的珍视。‘上池水’一词,寓意着水源的高洁与纯净,暗示了其药用价值的高贵。同时,‘亦称’一词,表明‘上池水’可能还有其他名称,增加了文本的神秘色彩。

气味甘、微寒、无毒。

此句介绍了‘上池水’的药性。‘甘’字表明其味道甜美,易于服用;‘微寒’则说明其性质温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无毒’则强调了其安全性。这种对药性的详细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研究的严谨态度。

主治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

此句列举了‘上池水’的主治疾病。‘鬼疰’、‘扫邪气’、‘恶毒’、‘蛊疾’等词语,透露出古人对疾病认识的神秘色彩。‘鬼疰’与‘蛊疾’等疾病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成因的朴素理解,即认为疾病与鬼神、邪气等因素有关。这种认识虽然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但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

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上池水’的药用价值。‘恶疮’、‘疥痒’等疾病,是古时常见的皮肤病,‘上池水’的有效治疗,反映了古人对皮肤病治疗的重视。这种治疗方法,虽然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推崇。

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此句介绍了‘上池水’在治疗白斑方面的应用。‘树木孔中的水’与‘捣烂桂末和唾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运用,以及对人体生理特性的认识。同时,‘有效’二字,强调了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突出了‘上池水’的药用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半天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6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