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原文

【经】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传】

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三月、郑伯如楚。

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適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王说。王子带自齐夏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蠭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享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享华,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 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译文

【经】

二十二年春天,鲁公攻打邾国,占领了须句。

夏天,宋公、卫侯、许男、滕子联合攻打郑国。

秋天八月丁未日,鲁公与邾国军队在升陉交战。

冬天十一月己巳日,宋公与楚国军队在泓水交战,宋军大败。

【传】

二十二年春天,鲁公攻打邾国,占领了须句,并将邾国国君送回国,这是合乎礼制的。

三月,郑伯前往楚国。

夏天,宋公攻打郑国。子鱼说:“所谓的祸患就在这里了。”

当初,周平王东迁时,辛有到伊川,看到有人披头散发在野外祭祀,说:“不到一百年,这里就会被戎人占领!礼仪已经先消亡了。”

秋天,秦国和晋国将陆浑的戎人迁到伊川。

晋国太子圉作为人质在秦国,准备逃回晋国,对嬴氏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回去吗?”嬴氏回答说:“你是晋国的太子,却在秦国受辱,你想回去,不是很正常吗?我的国君让我侍奉你,是为了巩固你的地位。如果我跟你回去,就是违背了君命。我不敢跟你走,也不敢说什么。”于是太子圉逃回了晋国。富辰对周王说:“请召见大叔。《诗经》说:‘与邻国和睦相处,婚姻关系才会和谐。’我们兄弟之间不和睦,怎么能怪诸侯之间不和睦呢?”周王很高兴。王子带从齐国夏天回到京师,周王召见了他。

邾国因为须句的事情出兵。鲁公轻视邾国,没有设防就迎战。臧文仲说:“国家无论大小,都不能轻视。没有准备,即使人多也不可靠。《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说:‘要敬畏,要敬畏,天命显明,命运不易改变!’先王的明德,尚且没有不感到困难的,没有不感到畏惧的,何况我们这样的小国呢!您不要认为邾国小。蜂蝎虽小,也有毒,何况一个国家呢?”鲁公不听。八月丁未日,鲁公与邾国军队在升陉交战,鲁军大败。邾人缴获了鲁公的头盔,挂在鱼门上。

楚国攻打宋国以救援郑国。宋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坚决劝谏说:“上天已经抛弃商朝很久了,您想要复兴它,这是不可能的。”宋公不听。

冬天十一月己巳日,宋公与楚国军队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列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河。司马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请下令进攻。”宋公说:“不行。”楚军渡过河但还没有列好阵势,司马又建议进攻。宋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列好阵势后,宋军才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公大腿受伤,门官全部战死。国人都责怪宋公。宋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用兵,不利用险要的地形。我虽然是亡国的后代,也不会在敌人没有列好阵势时击鼓进攻。”子鱼说:“您不懂战争。强大的敌人处于险要之地而没有列好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利用险要地形击鼓进攻,不也是可以的吗?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小心。而且现在的强敌,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老人,抓住了也要俘虏,何况是头发花白的人呢?明确耻辱,教导战斗,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继续攻击呢?如果怜惜受伤的敌人,那还不如不伤害他们;如果怜惜头发花白的人,那还不如投降。军队是为了利用有利条件作战,金鼓是为了鼓舞士气,利用有利条件作战,利用险要地形是可以的,鼓声大作可以振奋士气,击鼓进攻也是可以的。”

丙子日早晨,郑文公的夫人芈氏和姜氏在柯泽慰劳楚子。楚子让师缙展示俘虏和割下的耳朵。君子说:“这是不合礼制的。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越过门槛,军事活动不接近女子的器物。”

丁丑日,楚子在郑国举行宴会,献酒九次,庭中陈列了上百件礼物,还增加了六种笾豆。宴会结束后,夜里文芈送楚子到军中,楚子带走了郑国的两位姬妾。叔詹说:“楚王恐怕不会有好结果!礼仪最终变得没有区别,没有区别就不能称为礼仪,他怎么能有好结果呢?”诸侯因此知道楚国不会成为霸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注解

邾: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

须句:邾国的一个城邑,具体位置不详。

宋公:宋国的君主,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卫侯:卫国的君主,卫国位于今河南省北部。

许男:许国的君主,许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

滕子:滕国的君主,滕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

郑: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中部。

升陉: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邾国与鲁国之间的战场。

泓: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场。

子鱼:宋国的大臣,名鱼,字子鱼。

辛有:周平王时期的大臣。

伊川: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伊川县一带。

陆浑之戎: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活动在今河南省西部。

晋大子圉:晋国的太子,名圉。

嬴氏:秦国的公主,嫁给了晋国的太子圉。

富辰:周王室的大臣。

臧文仲:鲁国的大臣,名文仲。

楚子:楚国的君主,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泓之战: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宋国战败。

郑文夫人芈氏、姜氏:郑国的两位夫人,分别来自楚国和齐国。

叔詹:郑国的大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评注

《左传》中的这段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频繁的战争。鲁国、宋国、卫国、许国、滕国、郑国、楚国等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对抗,展现了当时政治的动荡与军事的频繁。

文中提到的‘泓之战’是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宋公在战前的犹豫与战后的自责,体现了春秋时期‘礼’与‘战’之间的矛盾。宋公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原则,认为战争应当遵循古礼,不以阻隘取胜。然而,子鱼的批评则反映了现实主义的战争观,认为在战争中应当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求胜利。

这段记载还反映了春秋时期‘礼’的重要性。无论是宋公在战争中的坚持,还是楚子在郑国的享礼,都体现了‘礼’在当时社会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楚子在享礼中的失礼行为,也预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孤立与不遂霸的命运。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晋国太子圉与秦国公主嬴氏的故事,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婚姻联盟与政治博弈。嬴氏的忠诚与智慧,体现了春秋时期女性的政治角色与道德操守。

总的来说,这段记载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通过具体的人物与事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面貌。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