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栗-原文
气味(实)咸、温、无毒。
主治腰脚无力。
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
小儿干疮。
生嚼栗子敷涂。
小儿口疮。
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
鼻血不止。
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
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刀斧伤。
用大栗研烂敷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栗-译文
这种药物的气味是咸的、温的、没有毒性。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腰脚无力。方法是取风干的生栗子,每天早晨吃十多粒,然后再吃一些猪肾煮成的粥,这样一定会逐渐变得强壮。
对于小儿干疮,可以生嚼栗子后敷在患处。
对于小儿口疮,每天吃煮熟的大栗子,效果很好。
如果鼻子出血不止,可以用七个大栗子,刺破后连皮烧成炭,等到火毒完全烧尽后,加入少许麝香,研磨均匀。每次服用二钱,用温水送下。
对于刀斧造成的伤口,可以用磨烂的大栗子敷在伤口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栗-注解
气味:指药物的口感和气味,中医学中用来判断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咸:味觉之一,指味道带有盐的滋味,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温:中医术语,指药物或食物的性质温和,有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主治:指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或适应症。
腰脚无力:中医术语,指腰部和脚部感到无力,常见于肾虚、气血不足等症。
生栗:指新鲜的栗子。
猪肾:猪的肾脏,中医认为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粥:一种以米或其他谷物煮成的稠状食品。
小儿干疮:指小儿皮肤干燥、破裂的病症。
生嚼:指将食物直接嚼碎而不经过烹饪。
敷涂: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
口疮:指口腔内的溃疡或炎症。
大栗:指较大的栗子。
麝香:一种珍贵的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中医认为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作用。
研匀:指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并搅拌均匀。
二钱:古代计量单位,一钱约等于现在的3.75克。
温水送下:指用温水将药物送服,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吸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栗-评注
气味(实)咸、温、无毒。此句开篇点明了栗子的性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咸味能入肾,温性则能温补,无毒则表示其安全性。中医认为,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补气健脾、益肾壮腰的功效。
主治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此句描述了栗子对于腰脚无力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腰脚无力多因肾虚所致,栗子与猪肾煮粥同食,可以补肾强腰,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小儿干疮。生嚼栗子敷涂。小儿口疮。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这两句分别介绍了栗子对小儿干疮和口疮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小儿干疮和口疮多由脾胃湿热引起,栗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治疗。
鼻血不止。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送下。此句介绍了栗子对于鼻血不止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鼻血不止多由肺热所致,栗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麝香则能活血化瘀,二者合用,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止血的效果。
刀斧伤。用大栗研烂敷上。此句介绍了栗子对于刀斧伤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刀斧伤属于外伤,栗子具有收敛止血、生肌止痛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治疗刀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