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林檎-原文
释名来禽、文林郎果。
气味酸、甘、温、无毒。
主治水痢不止。用林檎半熟者十枚,加水二升,煎成一升,连林檎一起吃下。
小儿下痢。用林檎、构子同捣汁,任意饮服。
小儿闪癖(头发竖立,发黄,全身瘦弱)。用干林檎脯研为末和醋涂患处。
附方林檎即现在通称的花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林檎-译文
这种水果名叫来禽、文林郎果。
它的味道是酸的、甜的、温性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腹泻不止。取半熟的林檎十枚,加水两升,煎煮至一升,连同林檎一起吃下。
对于小儿腹泻,可以用林檎和构子一起捣成汁,随意饮用。
对于小儿闪癖(头发竖立,发黄,全身瘦弱),可以用干林檎脯研成粉末,与醋混合后涂抹在患处。
附方中的林檎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花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林檎-注解
来禽:来禽,即林檎,古代对苹果的一种别称,因其果实色泽鲜艳,形似禽鸟而得名。
文林郎果:文林郎果是对林檎的另一种称呼,可能是因为林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具有文化意蕴。
气味:指食物或药物的气味,这里指林檎的味道和性质。
酸:味道酸,指林檎的味道特点。
甘:味道甜,指林檎的味道特点。
温:性质温和,指林檎的性质特点。
无毒:指林檎没有毒性,可以安全食用。
主治:主要治疗,指林檎的主要药用功能。
水痢不止:水痢,即腹泻,不止,指腹泻持续不停。
林檎:即苹果,古称林檎,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煎:将药物或食物放入水中加热至沸腾,以提取其有效成分。
构子:构子,即构树果实,也可入药。
闪癖:指小儿因受惊吓或风邪侵袭而导致的头发竖立、发黄、身体瘦弱等症状。
干林檎脯:干林檎脯,即干燥的林檎果脯,可入药。
研为末:将药物研磨成粉末。
和醋涂患处:将药末与醋混合后涂抹在患处。
附方:附方,指在文中提到的具体药用配方或治疗方法。
花红:花红,即苹果,是现代对苹果的通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林檎-评注
释名来禽、文林郎果:此句开篇点明了林檎的别称,‘来禽’和‘文林郎果’均寓意着林檎的珍贵与美好。‘来禽’取自林檎果实形状,如同禽鸟之巢,生动形象;‘文林郎果’则借用了古代官职,‘文林郎’为古代文官的称号,寓意林檎具有文雅之气质。
气味酸、甘、温、无毒:此句介绍了林檎的药性。‘酸’、‘甘’、‘温’是林檎的味觉特征,‘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适用于药用。
主治水痢不止:此句说明了林檎的主要药用功能,即治疗水痢不止,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林檎的药用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用林檎半熟者十枚,加水二升,煎成一升,连林檎一起吃下:此句详细描述了使用林檎治疗水痢的方法,煎煮过程体现了古人对药性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药效的追求。
小儿下痢。用林檎、构子同捣汁,任意饮服:此句介绍了林檎在儿科方面的应用,与构子同捣汁饮用,说明林檎在治疗小儿下痢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小儿闪癖(头发竖立,发黄,全身瘦弱)。用干林檎脯研为末和醋涂患处:此句描述了林檎在治疗小儿闪癖方面的应用,‘闪癖’是一种儿科疾病,林檎与醋的搭配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效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附方林檎即现在通称的花红:此句作为结尾,对林檎进行了总结,‘附方’说明了林檎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花红’则是林檎在民间俗称,反映了林檎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