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枇杷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枇杷-原文

气味实:甘、酸、平、无毒。

叶:苦、平、无毒。

主治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叶:肺热咳嗽。

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樱桃大。

饭后和临卧时各含化一丸,很见效。

反胃呕哕。

用枇杷叶(去毛,炙)、丁香各一两,人参二两。

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姜三惩煎服。

鼻血不止。

用枇杷叶去毛,焙、研为末。

每服一、二钱,茶送下。

一天服二次。

酒齄赤鼻。

用枇杷叶、枇杷子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一天服三次。

痔疮肿痛。

用枇杷叶(蜜炙)、乌梅肉(焙),共研为末。

先以乌梅汤洗过患得,然后药末敷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枇杷-译文

气味实:味道甜、酸、平和,没有毒性。叶:味道苦、平和,没有毒性。

主治实:可以止渴、降气,对肺气有益,可以止吐逆。叶:可以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

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共同研成粉末,加入蜜制成丸子,大小如樱桃。饭后和临睡前各含化一丸,效果显著。可以治疗反胃和呕吐。

反胃呕吐:使用枇杷叶(去毛,炙烤)、丁香各一两,人参二两。每次服用三钱,加入一碗水、三片姜一起煎煮后服用。

鼻血不止:使用枇杷叶去毛,烘焙后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钱,用茶水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酒糟鼻红:使用枇杷叶、枇杷子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温酒调和后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痔疮肿痛:使用枇杷叶(蜜炙烤)、乌梅肉(烘焙)共同研成粉末。先用乌梅汤清洗患处,然后敷上药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枇杷-注解

气味实:指药物的气味和性质,甘、酸、平、无毒分别表示药物的甜、酸、平和没有毒性。

叶:指植物的叶子部分。

主治实:指药物的主要治疗功效。

止渴下气:指药物能够止渴和降气。

利肺气:指药物能够有利于肺部的气机运行。

止吐逆:指药物能够止住呕吐和反胃。

肺热咳嗽:指由肺热引起的咳嗽症状。

枇杷叶:枇杷树的叶子,中医认为具有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

木通:一种中药材,具有利尿通淋、通气止痛的作用。

款冬花:一种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散寒化痰的功效。

紫菀:一种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

杏仁:杏仁,含有苦杏仁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桑白皮:桑树的皮,中医认为具有清热润肺、降气止咳的功效。

大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

蜜:蜂蜜,具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的作用。

丸子:将药物制成球状,便于服用。

反胃呕哕:指胃中食物上逆,引起呕吐和恶心。

丁香: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的功效。

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姜:生姜,具有温中止呕、发汗解表的作用。

鼻血不止:指鼻出血不止的症状。

焙:指将药材用微火烘干,以增强其药效。

酒齄赤鼻:指因饮酒过多导致的鼻子发红。

痔疮肿痛:指痔疮发生肿胀和疼痛。

乌梅肉:乌梅的果肉,具有收敛止泻、涩肠止痢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枇杷-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典籍,详细描述了枇杷叶及其相关药材的药用价值和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气味实:甘、酸、平、无毒。叶:苦、平、无毒。

此句是对枇杷叶的药性进行了描述。‘气味实’指的是枇杷叶的果实部分,其味甘、酸,性平,无毒;‘叶’指的是枇杷叶本身,味苦,性平,无毒。这表明枇杷叶及其果实均具有温和的药性,对人体无害。

主治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叶:肺热咳嗽。

此句说明了枇杷叶及其果实的主治功能。‘主治实’指的是枇杷叶果实可以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叶’指的是枇杷叶可以治疗肺热咳嗽。这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对症下药’的治疗原则。

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樱桃大。饭后和临卧时各含化一丸,很见效。

此句描述了以枇杷叶为主药的丸剂制作方法及服用方法。‘有’字后的药材均为辅助药材,共同作用于治疗。丸剂制作过程中加入蜜,既可增强药效,又可调和药性。饭后和临卧时服用,体现了中医的‘按时服药’原则。

反胃呕哕。用枇杷叶(去毛,炙)、丁香各一两,人参二两。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姜三惩煎服。

此句针对反胃呕哕的症状,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法。枇杷叶去毛炙后与丁香、人参同用,煎服后可缓解症状。此方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

鼻血不止。用枇杷叶去毛,焙、研为末。每服一、二钱,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此句针对鼻血不止的症状,提供了治疗方法。枇杷叶去毛焙后研末,与茶同服,具有止血作用。一天服用两次,体现了中医的‘持之以恒’原则。

酒齄赤鼻。用枇杷叶、枇杷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一天服三次。

此句针对酒齄赤鼻的症状,提供了治疗方法。枇杷叶与枇杷子等分研末,温酒调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一天服用三次,体现了中医的‘对症治疗’原则。

痔疮肿痛。用枇杷叶(蜜炙)、乌梅肉(焙),共研为末。先以乌梅汤洗过患得,然后药末敷上。

此句针对痔疮肿痛的症状,提供了治疗方法。枇杷叶蜜炙与乌梅肉焙后研末,敷于患处,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先用乌梅汤清洗患处,再敷药末,体现了中医的‘内外兼治’原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枇杷》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5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