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原文

【经】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传】

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

夏,齐孝公卒。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

秋,入杞,责无礼也。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蔿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穀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

【经】

二十七年春天,杞国的君主来朝见。

夏天六月庚寅日,齐国的君主昭去世。

秋天八月乙未日,安葬了齐孝公。

乙巳日,公子遂率领军队进入杞国。

冬天,楚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的君主围攻宋国。

十二月甲戌日,君主与诸侯在宋国会盟。

【传】

二十七年春天,杞桓公来朝见,使用了夷族的礼节,所以被称为子。君主轻视杞国,因为杞国不恭敬。

夏天,齐孝公去世。虽然有对齐国的怨恨,但没有废除丧礼,这是符合礼节的。

秋天,进入杞国,是因为责备杞国无礼。

楚国的君主打算围攻宋国,派子文在睽地训练军队,一天之内就完成了,没有杀一个人。子玉在蔿地训练军队,一天之内也完成了,鞭打了七个人,刺穿了三个人的耳朵。国中的老人都祝贺子文,子文请他们喝酒。蔿贾还年轻,后来没有祝贺。子文问他,他回答说:“不知道为什么要祝贺。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是为了安定国家。内部安定了,外部却失败了,能得到什么呢?子玉的失败,是您的举荐,举荐导致国家失败,有什么好祝贺的呢?子玉刚愎自用且无礼,不能治理民众,超过三百辆战车,他就无法指挥了。如果他能成功,那还有什么后来的事呢?”

冬天,楚国的君主和诸侯围攻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告急。先轸说:“报答恩惠,解救危难,取得威望,确立霸业,就在此时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并且与卫国新近联姻,如果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灾难了。”于是,在被庐举行阅兵,组建三军,商议元帅人选。赵衰说:“郤縠可以。我多次听到他的言论。他喜欢礼乐,重视诗书。诗书是义的宝库,礼乐是德的准则。德义是利益的根本。《夏书》说:‘听取言论,明察功绩,用车辆和服饰来奖励。’君主可以试试他。”于是让郤縠率领中军,郤溱辅佐他;让狐偃率领上军,让给狐毛并辅佐他;任命赵衰为卿,让给栾枝、先轸。让栾枝率领下军,先轸辅佐他。荀林父驾驶战车,魏犫为车右。

晋国的君主开始进入并教导他的民众。两年后,想要使用他们。子犯说:“民众还不知道义,还没有安定他们的居所。”于是出师平定襄王,进入后致力于利民,民众怀念生活,准备使用他们。子犯说:“民众还不知道信,还没有展示他们的用途。”于是攻打原国以展示信义。民众交换物资不求丰厚,明确他们的言辞。君主说:“可以了吗?”子犯说:“民众还不知道礼,还没有产生共同的行为。”于是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以展示礼节,制定执秩以正官位,民众听从不迷惑,然后使用他们。出师守卫穀地,解除宋国的围困,一战而成为霸主,这是文教的成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注解

杞子:指杞国的君主,因其使用夷礼,故被称为‘子’,表示对其地位的贬低。

夷礼:指非中原地区的礼仪,通常被视为不够文明或正统。

齐孝公:齐国的君主,其去世标志着齐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公子遂:晋国的贵族,率领军队进入杞国,以惩罚其无礼行为。

楚子:楚国的君主,计划围攻宋国,展示了楚国的军事野心。

子文:楚国的将领,以其治军严明而著称。

子玉:楚国的将领,子文的继任者,以其刚烈和无礼而闻名。

蔿贾:楚国的年轻贵族,对子玉的治军方式表示怀疑。

先轸:晋国的将领,提出了救援宋国的策略。

狐偃:晋国的将领,提出了通过攻击曹、卫来分散楚国兵力的策略。

郤縠:晋国的将领,被推荐为元帅,因其对礼乐和诗书的理解。

赵衰:晋国的贵族,推荐郤縠为元帅,并强调了德义的重要性。

子犯:晋国的贵族,提出了通过教育和礼仪来稳定民心的策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礼仪文化。首先,杞国君主使用夷礼来朝见,显示了当时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差异和冲突。齐孝公的去世和晋国公子遂的军事行动,进一步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礼仪之争。

楚国子文和子玉的治军方式,以及蔿贾的批评,反映了楚国军事文化的特点和对将领个人品质的重视。子文的严明和子玉的刚烈形成了鲜明对比,蔿贾的怀疑则揭示了楚国贵族对军事策略的深思熟虑。

晋国的策略和行动,特别是先轸和狐偃的建议,展示了晋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智慧和远见。通过攻击曹、卫来分散楚国兵力,晋国不仅保护了宋国,也巩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赵衰推荐郤縠为元帅,强调了德义在治国和军事中的重要性。子犯的策略,通过教育和礼仪来稳定民心,进一步体现了晋国对文化和道德的重视。这些策略不仅帮助晋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也为其长期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礼仪和军事策略,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