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原文

【经】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

卫人侵狄。

秋,卫人及狄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传】

三十二年春,楚鬥章请平于晋,晋阳处父报之。晋、楚始通。

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秋,卫人及狄盟。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译文

【经】

三十二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天四月己丑日,郑国的君主捷去世。

卫国人侵狄国。

秋天,卫国人同狄国结盟。

冬天十二月己卯日,晋国的君主重耳去世。

【传】

三十二年的春天,楚国的鬥章向晋国求和,晋国的阳处父回应了他。晋国和楚国开始交往。

夏天,狄国发生内乱。卫国人侵狄国,狄国请求和解。秋天,卫国人同狄国结盟。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准备在曲沃举行葬礼,出绛城时,棺材发出像牛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拜祭,说:“君主命令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们这里,攻击他们,必定会取得大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派军队来,国家就可以得到。”

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蹇叔说:“劳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从未听说过。军队劳累,力量耗尽,远方的君主会有所防备,这恐怕不行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辛苦而无所得,必定会有反叛之心。而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秦穆公没有听从。召见孟明、西乞、白乙,命令他们率军从东门出发。蹇叔哭着说:“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发却看不到他们回来。”

秦穆公派人告诉他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中寿,你的坟墓上的树已经合抱了。”

蹇叔的儿子随军出征,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一定会在殽山阻击我们的军队。殽山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后皋的墓地;北陵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死在那里,我会去收你们的尸骨。”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注解

郑伯捷:郑国的君主,名捷,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国君。

卫人侵狄:卫国人侵扰狄族。狄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常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

晋侯重耳:晋国的君主,名重耳,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以贤明著称。

楚鬥章:楚国的贵族,名鬥章,曾代表楚国与晋国进行外交活动。

晋阳处父:晋国的贵族,名处父,曾代表晋国与楚国进行外交活动。

卜偃:晋国的卜官,负责占卜和解释天象。

杞子:郑国的贵族,名杞子,曾向秦国传递重要情报。

蹇叔:秦国的贤臣,以智慧和忠诚著称,曾劝谏秦穆公不要轻率出兵。

孟明、西乞、白乙:秦国的将领,分别名为孟明、西乞、白乙,曾参与秦国的军事行动。

殽: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

夏后皋:夏朝的一位君主,名皋,传说中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奠基者之一,以仁德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楚国、卫国、秦国等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频繁的战争状态。

首先,文中提到晋国和楚国开始通使,这表明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可能是为了共同对抗其他诸侯国或狄族的威胁。这种外交活动在春秋时期非常常见,各国通过结盟或通使来维护自身利益。

其次,卫国人侵扰狄族并与狄族结盟,反映了当时中原诸侯国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狄族是中原诸侯国的长期敌人,但有时也会通过结盟来达到某种平衡。

晋文公的去世是这段文字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去世标志着晋国一个时代的结束。文中提到晋文公的灵柩发出如牛的声音,卜偃解释为将有西师过轶,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象和占卜的重视,认为这些现象预示着未来的吉凶。

秦国的军事行动也是这段文字的重点。秦穆公在得到郑国贵族杞子的情报后,决定出兵攻打郑国。然而,蹇叔的劝谏表明,秦国国内对这次军事行动存在分歧。蹇叔认为劳师袭远是不可取的,预言秦军将在殽地遭遇失败。这一预言最终应验,秦军在殽地被晋国击败。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例如,蹇叔的智慧和忠诚,秦穆公的果断与冒险精神,以及人们对天象和占卜的信仰,都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叙事清晰,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经过。特别是蹇叔的预言和秦军的失败,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象征意义,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