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药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药-原文

释名旁其、矮樟。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风湿麻痹。

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

此方名“乌沈汤”。

一切气痛。

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几种常见病。

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

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

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

头风虚肿,茶汤送下;

妇女冷气,米汤送下;

产后血攻心、脾痛。

童便送下;

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小肠疝气。

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脚气扯痛。

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

溏泄好愈。

加麝香少许更好。

血痢。

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慢惊,昏沈或抽搐。

用乌药磨水灌服。

8咽喉闭痛。

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药-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是旁其和矮樟。

它的气味(根)是辛辣、温性、无毒的。

主治风湿麻痹。使用乌药一百两、沉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钱,空腹时服用,用姜盐汤送服。这个方子叫做‘乌沈汤’。

对于各种气痛。使用乌药(浸泡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温酒加童便调和后服用。

对于几种常见病。使用香附、乌药,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钱,饮食不进时,用姜枣汤送服;疟疾时,用干姜白盐汤送服;腹中有虫时,用槟榔汤送服;头风虚肿时,用茶汤送服;妇女冷气时,用米汤送服;产后血攻心、脾痛时,用童便送服;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时,用茴香汤送服。

小肠疝气。使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置一晚,加热后空腹服用。

脚气扯痛。使用乌药磨成屑,浸泡在酒中一晚,第二天早晨空腹温服。

溏泄病情好转。加入少许麝香效果更好。

血痢。将乌药烧成存性,研磨成粉末,加入陈米饭做成小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汤送服。

小儿慢惊风,昏迷或抽搐。使用乌药磨水灌服。

咽喉闭痛。使用生乌药,加入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含在口中,然后咽下,吐出痰涎后病情好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药-注解

旁其:旁其,指旁侧的枝条或枝干,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的枝条。

矮樟:矮樟,可能指的是一种矮小的樟树,樟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作香料和药材。

辛:辛,指味道辛辣,这里指的是药材的味道特性。

温:温,指性质温和,这里指的是药材的性质。

无毒: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安全。

乌药:乌药,中药名,学名为Lindera aggregata,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泻等功效。

沈香:沈香,中药名,学名为Aquilaria s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和药材,具有行气止痛、安神等功效。

人参:人参,中药名,学名为Panax ginseng,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等功效。

甘草:甘草,中药名,学名为Glycyrrhiza uralensis,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等功效。

半钱:半钱,古代计量单位,一钱约合3.75克,半钱即约1.875克。

空心服:空心服,指在空腹时服用药物,以利于药物吸收。

姜盐汤:姜盐汤,用生姜和盐煮成的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乌沈汤:乌沈汤,由乌药和沈香等药材组成的一种汤剂,用于治疗气痛等疾病。

茴香:茴香,中药名,学名为Foeniculum vulgare,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青桔皮:青桔皮,指青色的橘子皮,具有理气、和中等功效。

良姜:良姜,中药名,学名为Alpinia oxyphylla,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等功效。

香附:香附,中药名,学名为Cyperus rotundus,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等功效。

槟榔:槟榔,中药名,学名为Areca catechu,具有杀虫、消积等功效。

茶汤:茶汤,用茶叶煮成的汤,具有提神醒脑、消食等功效。

米汤:米汤,用米煮成的汤,具有补中益气、止泻等功效。

童便:童便,指儿童的小便,古代中医认为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刃丸子:刃丸子,指形状类似刀刃的药丸。

昏沈:昏沈,指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的状态。

咽喉闭痛:咽喉闭痛,指咽喉部位疼痛、感觉堵塞的症状。

酸醋:酸醋,指酸味的醋,具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药-评注

释名旁其、矮樟。此句开篇点明了药物的名称,旁其和矮樟均为乌药的别称,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多样性。在中医药学中,药物的名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药用信息。

气味(根)辛、温、无毒。此句描述了乌药的药性,辛表示其味辛,温表示其性温,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中医药学讲究药物的性味归经,辛温之性表明乌药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主治风湿麻痹。此句说明了乌药的主治功效,风湿麻痹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乌药通过其辛温之性,可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达到治疗风湿麻痹的目的。

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这几句介绍了乌药的具体用法和配伍,乌沈汤为复方制剂,通过配伍不同药物,可以增强疗效,适用于治疗气痛等病症。

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此段详细介绍了乌药在多种常见病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思想。

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小儿慢惊,昏沈或抽搐。用乌药磨水灌服。这几句进一步阐述了乌药在治疗多种病症中的应用,如小肠疝气、脚气、溏泄、血痢、小儿慢惊等,展示了乌药的广泛用途。

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此句描述了乌药在治疗咽喉闭痛中的应用,通过加酸醋煎煮,可以增强其疗效,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40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