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臼木-原文
释名鸦臼(通称乌桕)。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小便不通。用乌桕根皮,煎汤饮服。
大便不通。用乌桕根一寸。劈破,煎水半碗服下,立通。不宜多吃。
大、小便均不通。用乌桕根白皮,干后研为末。先以硭硝二两煎汤服,取吐,再以热水送服乌桕根皮末二钱。
水气虚肿,小便涩。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脚气湿痒成疮。用乌桕根白皮研为末敷涂。过一会,有涎出,即效。
婴儿胎毒满头。用水边乌桕根皮晒干,研为末,加雄黄末少许,调生油涂搽。
疔肿。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下泻去毒即愈。未泻再服。
冬季无叶,可用根代。
附方乌桕根皮的主要作用是泻下逐水,所以现在临床上用本品来消除腹水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
但不可多服,气虚的人也应忌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臼木-译文
鸦臼(通常称为乌桕)。味道苦,轻微温热,没有毒性。
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通。使用乌桕的根皮,煎制成汤后饮用。
用于治疗大便不通。取一寸乌桕根,劈开,煎半碗水服用,可以立即通便。但不宜多吃。
如果大小便都不通,使用乌桕的白色根皮,晒干后研成粉末。先服用两两硭硝煎的汤,促使呕吐,然后服用两钱乌桕根皮粉末,用热水送服。
对于水气引起的虚肿和小便不畅,使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两两,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两钱,用米汤送服。
对于脚气引起的湿痒变成疮口,使用乌桕的白色根皮研成粉末敷涂。过一会儿,如果有涎液流出,即有效。
对于婴儿胎毒遍布头部,使用靠近水边的乌桕根皮晒干,研成粉末,加入少许雄黄粉末,调匀后用生油涂抹。
对于疔肿,使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服用后下泻以去毒,病愈。如果未泻,可以再服。
在冬季没有叶子的时候,可以使用根代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臼木-注解
鸦臼:鸦臼,通称乌桕,是一种落叶乔木,其种子可榨油,树皮和根可入药。
苦:味道苦,指乌桕根皮的味道,中医认为苦味能清热、燥湿、泻火。
微温:微温,指乌桕根皮的药性,中医认为微温能温中、散寒。
无毒:无毒,指乌桕根皮没有毒性,安全可食用或药用。
小便不通:指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中医称为癃闭。
煎汤饮服:将药材煎煮成汤后饮用,是中医常用的给药方式。
大便不通:指便秘,中医称为便秘。
硭硝:硭硝,又称芒硝,是一种矿物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水气虚肿:指体内水液停滞导致的浮肿,中医称为水肿。
小便涩:指排尿不畅,中医称为淋沥不畅。
槟榔:槟榔,是一种热带植物,其果实和种子可入药,具有消积、行气、利水的作用。
木通:木通,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利尿、通乳、通经的作用。
脚气湿痒成疮:脚气,中医称为湿脚气,是一种由于湿邪侵袭导致的皮肤病。
涎:口水,中医认为涎为湿邪所化,与脾、胃、肺等脏腑功能有关。
胎毒:指婴儿出生时身上可能出现的疹子或斑点,中医认为是母亲体内湿热所致。
雄黄:雄黄,是一种矿物药,具有解毒、杀虫、消炎的作用。
生油:生油,指未经过加工的植物油,如麻油、菜籽油等。
疔肿:疔,指皮肤上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肿,指局部肿胀。
泻下逐水:泻下,指促进排便;逐水,指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中医认为可以治疗水肿等病症。
腹水:指腹腔内积聚过多液体导致的肿胀,常见于肝硬化等疾病。
血吸虫病: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传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乌臼木-评注
释名鸦臼(通称乌桕)。
此句开篇点明了乌桕的别称,鸦臼是乌桕的别名,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名称的丰富和多样性。乌桕,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名称的释名,不仅是对植物的命名,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尊重。
气味苦、微温、无毒。
此句描述了乌桕的药性。气味苦,说明其药性偏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微温,则表明其有一定的温性,可以温中散寒;无毒,则说明其使用相对安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对药性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药理作用的深刻理解。
主治小便不通。用乌桕根皮,煎汤饮服。
此句说明了乌桕根皮的主治功能,即治疗小便不通。煎汤饮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使用方法的讲究,煎煮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便于人体吸收。
大便不通。用乌桕根一寸。劈破,煎水半碗服下,立通。不宜多吃。
此句描述了乌桕根治疗大便不通的方法。劈破煎水,说明了对乌桕根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处理的细致。立通,表明了药物效果的迅速。不宜多吃,是对用药量的控制,以防过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大、小便均不通。用乌桕根白皮,干后研为末。先以硭硝二两煎汤服,取吐,再以热水送服乌桕根皮末二钱。
此句描述了治疗大、小便均不通的方法,使用了乌桕根白皮,并配以硭硝。硭硝是一种常用的泻药,与乌桕根白皮合用,可以增强泻下的效果。取吐后再服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刻理解。
水气虚肿,小便涩。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水气虚肿和小便涩的方法,使用了乌桕根皮、槟榔、木通三种药材。这些药材的合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调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脚气湿痒成疮。用乌桕根白皮研为末敷涂。过一会,有涎出,即效。
此句描述了治疗脚气湿痒成疮的方法,使用乌桕根白皮研末敷涂。这种外用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多样性。
婴儿胎毒满头。用水边乌桕根皮晒干,研为末,加雄黄末少许,调生油涂搽。
此句描述了治疗婴儿胎毒满头的方法,使用乌桕根皮和雄黄。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与乌桕根皮合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疔肿。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下泻去毒即愈。未泻再服。
此句描述了治疗疔肿的方法,使用乌桕的自然汁。下泻去毒,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排毒的原则。
冬季无叶,可用根代。
此句说明了乌桕在冬季无叶时,可以使用根部代替叶子使用。这体现了古人对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
附方乌桕根皮的主要作用是泻下逐水,所以现在临床上用本品来消除腹水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但不可多服,气虚的人也应忌用。
此句对乌桕根皮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醒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体现了中医药学在不断发展中,依然注重对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