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年-原文

【经】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

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

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年-译文

【经】

十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鲁公在长勺击败了齐国的军队。

二月,鲁公入侵宋国。

三月,宋国人迁居到宿地。

夏季六月,齐国和宋国的军队驻扎在郎地。鲁公在乘丘击败了宋国的军队。

秋季九月,楚国在莘地击败了蔡国的军队,并将蔡侯献舞带回。

冬季十月,齐国的军队灭掉了谭国。谭国的君主逃奔到莒国。

【传】

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见鲁公。他的同乡说:“这是那些有权势的人谋划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那些有权势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去见了鲁公。他问鲁公凭借什么来作战。鲁公说:“衣食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会分给大家。”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普及到所有人,民众不会跟从的。”鲁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帛,我不敢虚报,一定会诚实守信。”曹刿回答说:“这种小信用还没有得到神的信任,神不会保佑的。”鲁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心的表现,可以一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鲁公和他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时,鲁公准备击鼓进攻。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击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国的军队大败。鲁公准备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察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轼远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战胜后,鲁公问他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耗尽,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难以预测,我担心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夏季六月,齐国和宋国的军队驻扎在郎地。公子偃说:“宋国的军队不整齐,可以击败他们。宋国败了,齐国一定会撤退,请让我去攻击他们。”鲁公不同意。公子偃从雩门偷偷出去,蒙上虎皮率先攻击宋军。鲁公跟随他,在乘丘大败宋国的军队。齐国的军队于是撤退。蔡哀侯娶了陈国的女子,息侯也娶了陈国的女子。息妫要回国,经过蔡国。蔡侯说:“她是我的姨母。”于是拦住她并见了她,但没有以礼相待。息侯听说后,非常生气,派人告诉楚文王说:“攻打我,我会向蔡国求救,然后攻打他们。”楚文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秋季九月,楚国在莘地击败了蔡国的军队,并将蔡侯献舞带回。齐侯外出时,经过谭国,谭国没有以礼相待。等到齐侯回国时,诸侯都来祝贺,谭国又没有来。

冬季,齐国的军队灭掉了谭国,因为谭国无礼。谭国的君主逃奔到莒国,因为莒国是同盟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年-注解

长勺: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交战的地点。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的谋士,以智慧和谋略著称,曾在长勺之战中为鲁庄公出谋划策。

肉食者:指当时的贵族或统治者,因其生活优渥,常食肉,故称。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祭品,牺牲指牛羊等牲畜,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

孚:信服、信任的意思,此处指神灵是否接受祭祀。

辙:车轮留下的痕迹,此处指观察敌军撤退时的车辙是否混乱。

旗靡:旗帜倒下或混乱,表示军队溃败。

乘丘: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春秋时期鲁国与宋国交战的地点。

蔡侯献舞:蔡国的君主被楚国俘虏后,被迫献舞以示臣服。

谭: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后被齐国所灭。

莒: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谭子逃亡至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年-评注

《左传》中的这段记载,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频繁的战争。通过鲁国与齐国、宋国、楚国等国的互动,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与军事冲突。

首先,文中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揭示了战争胜利的关键不仅在于物质准备,更在于民心与士气。曹刿提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强调了统治者必须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儒家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长勺之战的描写展现了曹刿的智慧与谋略。他通过观察敌军的鼓声、车辙和旗帜,判断敌军的士气与状态,最终帮助鲁国取得了胜利。这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也为后世的军事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此外,文中还通过蔡国与楚国的冲突,揭示了春秋时期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处境。蔡侯被楚国俘虏后被迫献舞,反映了当时小国在强权面前的无奈与屈辱。而谭国因‘无礼’被齐国所灭,则进一步说明了在春秋时期,礼仪与外交关系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简洁明快,叙事条理清晰,通过对话与行动的结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曹刿的机智与鲁庄公的谦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与张力。

总的来说,这段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与政治哲学。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