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豪猪-原文
释名蒿猪,山猪。
气味肉:甘,大寒,有毒。
主治多膏,利大肠。
附方肚及屎:治水病,热风,鼓胀。
同烧存性,空心温洒服二钱匕。
用一具既消。
干烧服之,治黄疸。
连屎烧研,洒服,治水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豪猪-译文
这种动物的名称是蒿猪,也称为山猪。
它的肉的味道是甜的,性质非常寒冷,并且有毒。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身体多油脂的情况,有利于大肠的健康。
附方:处理肚子和粪便:用于治疗水肿病、热风病和鼓胀病。将肚子和粪便烧成灰,空腹时用温酒服用二钱匕。服用一剂后,病情就会有所缓解。如果干燥后服用,可以治疗黄疸。将粪便烧成灰后研磨,用酒冲服,可以治疗水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豪猪-注解
蒿猪:蒿猪,又称山猪,指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野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野猪象征着力量和勇敢,同时也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
山猪:山猪,与蒿猪同义,指生活在山区的野猪。在中国古代,山猪的肉和器官常被用于药用。
甘:甘,指味道甜。在中医理论中,甘味食物被认为可以补益身体,调和阴阳。
大寒:大寒,指药物的性质为寒性,即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在中医中,寒性药物常用于治疗热病。
有毒:有毒,指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谨慎。
多膏:多膏,指体内湿气重,表现为身体肥胖、皮肤油腻等症状。
利大肠:利大肠,指药物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治疗便秘等大肠疾病。
附方:附方,指在中医药方中,对某些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补充说明。
肚及屎:肚及屎,指山猪的肠胃和排泄物,在中国古代医药中,某些动物的器官和排泄物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水病:水病,指因水湿内停引起的疾病,如水肿、脚气等。
热风:热风,指因风热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鼓胀:鼓胀,指腹部膨胀,多因湿气内停或气血瘀滞所致。
烧存性:烧存性,指将药物烧成灰,存留其性。在中医药中,烧存性后的药物常用于外敷或内服。
空心温洒服:空心温洒服,指在空腹时,用温酒冲服药物。
二钱匕:二钱匕,古代计量单位,一钱约等于现代的3.75克,匕是古代量器,一匕约等于5毫升。
既消:既消,指疾病已经消除。
干烧服之:干烧服之,指将药物干燥后服用。
黄疸:黄疸,指因胆汁排泄不畅,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的一种疾病。
洒服:洒服,指将药物研成粉末后,用酒冲服。
水肿:水肿,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肿胀的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豪猪-评注
释名蒿猪,山猪。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蒿猪的别称,山猪。蒿猪,即猪类的一种,山猪则表明其生活习性,通常栖息于山林之中。古人在命名时,往往结合动物的习性、形态或生活习性,以此作为区分和命名的依据。
气味肉:甘,大寒,有毒。
此句描述了蒿猪肉的药性。‘甘’字表明其味道甜美,‘大寒’则说明其性质寒冷,‘有毒’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古代医药学中,药物的药性分为四气,即寒、热、温、凉,以及五味,即甘、辛、酸、苦、咸。这里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食物和药物属性的细致观察和总结。
主治多膏,利大肠。
‘主治’二字表明蒿猪肉具有特定的药用功能。‘多膏’指的是能够治疗多种脂肪性疾病,‘利大肠’则说明其具有通便的作用。古代医学认为,食物和药物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此处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于食物和药物双重功效的认识。
附方肚及屎:治水病,热风,鼓胀。同烧存性,空心温洒服二钱匕。用一具既消。干烧服之,治黄疸。连屎烧研,洒服,治水肿。
此句介绍了蒿猪的药用方法。‘附方’指的是附带的方剂,即具体的用药方法。‘肚及屎’指的是使用山猪的肚子和排泄物。‘治水病,热风,鼓胀’列举了蒿猪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水肿、热病和鼓胀等。‘同烧存性’说明需要将山猪的肚子和排泄物烧制成粉末,‘空心温洒服二钱匕’则描述了服用方法,即空腹时用温酒送服二钱匕的药粉。‘用一具既消’表示使用一次即可见效。‘干烧服之,治黄疸’和‘连屎烧研,洒服,治水肿’分别介绍了治疗黄疸和水肿的方法。这些描述体现了古代医学中对于药物配伍和剂型的探索,以及对于疾病治疗的实践经验。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内容是对蒿猪这一动物及其药用价值的详细描述。从释名到药性,再到主治和附方,层层递进,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和对医学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学的实践经验和对药物功效的细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