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腽肭兽-原文
释名骨豽,海狗。
气味咸,大热,无毒。
主治心腹痛,补中益肾气,疗惊狂痫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腽肭兽-译文
这种药材名叫骨豽,也称为海狗。
它的味道是咸的,性质大热,但没有毒性。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心腹痛,补益中气,增强肾脏功能,以及治疗惊狂痫疾等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腽肭兽-注解
骨豽:骨豽,又称海狗,是古代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药材。它指的是海豹的骨骼,在中医理论中,海豹骨骼被认为具有补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海狗:海狗,指生活在海洋中的犬科动物,即海豹。在中医药学中,海狗的某些部位,如骨骼、皮脂等,被用作药材。
气味咸:气味咸,指药材的味道和气味。在中医药学中,咸味药材通常具有软坚散结、滋阴降火的功效。
大热:大热,指药材的性质,即具有温热性质。在中医药学中,温热性质的药材通常用于治疗寒性病症。
无毒:无毒,指药材没有毒性,使用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心腹痛:心腹痛,指心脏和腹部疼痛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消化不良、心脏疾病等。
补中益肾气:补中益肾气,指药材具有补益脾胃和肾脏的功能,增强人体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疗惊狂痫疾:疗惊狂痫疾,指药材可以治疗惊狂和痫疾。惊狂是指精神失常、情绪失控的症状,痫疾是指癫痫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腽肭兽-评注
‘释名骨豽,海狗。’这句话是对‘海狗’这一药物的名称来源和属性的描述。‘释名’即解释名称,‘骨豽’是海狗的古称,表明了此药物来源于海狗这一动物。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药物的命名往往与其来源、功效或特性有关,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药物属性的把握。
‘气味咸,大热,无毒。’这里对海狗的药性进行了详细描述。‘气味’是指药物的味和气,‘咸’是海狗的味,‘大热’是海狗的性,即药物的温热性质,‘无毒’则说明海狗的安全性。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性味是决定其疗效的关键因素,咸味入肾,大热之性可温补,无毒则表明药物使用时相对安全。
‘主治心腹痛,补中益肾气,疗惊狂痫疾。’这句话说明了海狗的主治功效。心腹痛在中医中属于‘痛证’,通常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补中益肾气’则表明海狗具有补益脾胃和肾脏的作用,这与中医的养生理论相符;‘疗惊狂痫疾’则说明海狗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这些功效反映了古人对海狗药用价值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整体调和的原则。
从这段古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医家对药物的命名、药性描述和功效阐述都十分细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医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对药物属性的详细描述,古医家旨在为后世提供可靠的用药参考,保障人们的健康。
此外,这段古文还体现了中医的实践性。古医家通过对海狗药性的观察和临床应用,总结出了其具体的疗效,这种实践精神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和传承不应仅仅停留在文献整理上,更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药物进行科学验证,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