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原文

【经】

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

夏六月,齐人灭遂。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传】

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

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

宋人背北杏之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译文

【经】

十三年春天,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在北杏会面。

夏天六月,齐国人灭了遂国。

秋天七月。

冬天,公与齐侯会面,在柯地结盟。

【传】

十三年春天,各国在北杏会面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内乱,但遂国的人没有来。

夏天,齐国人灭了遂国并驻守在那里。

冬天,在柯地结盟,这是第一次与齐国达成和平。

宋国人违背了北杏的会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注解

齐侯:指齐国的君主,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一带。

宋人:指宋国的臣民,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陈人:指陈国的臣民,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蔡人:指蔡国的臣民,蔡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

邾人:指邾国的臣民,邾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

北杏: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地点之一。

遂:指遂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柯: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地点之一。

平宋乱:指平定宋国的内乱,宋国在春秋时期曾多次发生内乱。

戍之:指齐国在灭遂后,派兵驻守遂国,以防止其复国。

盟于柯:指在柯地举行会盟,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种外交活动,旨在达成某种协议或结盟。

始及齐平:指鲁国与齐国开始和平相处,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一带。

背北杏之会:指宋国违背了在北杏会盟时达成的协议,背信弃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春秋》及其传文,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活动和外交关系。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封制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会盟、征伐等活动,以维护各自的利益和地位。

文中提到的北杏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会盟,旨在平定宋国的内乱。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内乱不仅影响了宋国自身,也对周边诸侯国产生了影响。因此,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等诸侯国在北杏会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宋国的内乱问题。然而,遂国未参加此次会盟,显示出其在诸侯国中的孤立地位。

夏六月,齐国灭遂,并派兵驻守,以防止其复国。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强权政治,强国通过武力吞并小国,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齐国的这一行为也显示了其在诸侯国中的强势地位。

冬,鲁公与齐侯在柯地会盟,标志着鲁国与齐国开始和平相处。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与齐国的和平相处对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宋国违背了北杏会盟的协议,显示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信任危机和外交关系的复杂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活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从艺术特色来看,《春秋》及其传文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历史事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历史价值。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外交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十三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